可实现不停机换机油的油底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307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不停机换机油的油底壳装置,包括油底壳体和集油隔板,集油隔板与油底壳体的内底壁之间至少布置有左油腔和右油腔,左油腔与右油腔之间设有集油管,左油腔和右油腔内分别设有滤油装置,两滤油装置的出油端连通设置,左油腔与右油腔外侧还分别对应连通有机油添加装置,左油腔与右油腔底端分别连通有废油输出装置,还包括油底壳控制装置,油底壳控制装置分别连接至滤油装置、机油添加装置和废油输出装置,还公开了具体的换油方法;实现了不停机更换发电机组的机油,且能将油底壳的废机油全部更换成新机油,更换机油的过程完全电子控制,只需操作响应的开关,即可实现废机油的自动排出,整个更换机油的过程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不停机换机油的油底壳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组
,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不停机换机油的油底壳装置。
技术介绍
燃油、燃气类的大型发电机组已被广泛应用,如在油田、煤矿、大型楼宇、医院等区域,且柴油发电机组和燃气发电机组均是通过对应设置的发动机组作为动力源产生电能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柴油或者燃气发电机组一般能够连续正常发电运行250~500小时,超过上述时间范围就必须要进行机油保养更换。而目前使用的发电机组在更换机油时,都需要停机更换,这就导致发电机组无法连续供电,致使大部分供电区域都必须设置备用发电机组,否则在进行停机更换机油时,由于停机时间长短不定,会给用户造成不定量的经济损失,且更换机油大都需要人工机械操作,费时繁琐,人力成本高,造成停机时间长,维护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不停机更换机油,且更换机油方便快捷的可实现不停机换机油的油底壳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可实现不停机换机油的油底壳装置,包括油底壳体,所述油底壳体内密封设有集油隔板,所述集油隔板与所述油底壳体的内底壁之间至少设有左油腔和右油腔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左油腔与所述右油腔之间设有集油管,所述集油管上端连通至所述集油隔板上方,所述集油管下端分别通过相应的回油管连接所述左油腔和所述右油腔,所述回油管上对应安装有回油阀,所述左油腔和所述右油腔内分别设有滤油装置,两所述滤油装置的出油端连通设置,所述左油腔与所述右油腔外侧还分别对应连通有机油添加装置和废油输出装置,还包括油底壳控制装置,所述油底壳控制装置分别连接至所述滤油装置、所述机油添加装置和所述废油输出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滤油装置包括设于对应油腔内的集油器,所述集油器连接有集油器油管,所述集油器油管上对应安装有油管控制阀,所述集油器油管延伸至所述油底壳体的外端。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油添加装置包括贯穿相应油腔设置的加油管,所述加油管顶端设有加油漏斗,所述加油管一侧的所述油底壳体上对应设有油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废油输出装置包括设于相应油腔底端的放油管,所述放油管上安装有放油电磁阀。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底壳控制装置包括微控器ECU,所述微控器ECU输入端连接有供电电源和控制开关,所述微控器ECU分别连接至所述回油阀、所述油管控制阀和所述放油电磁阀。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与所述左油腔和所述右油腔对应设置的两个放油开关和一个复位开关。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油隔板自所述油底壳体的周边向中间渐低倾斜设置,所述集油管连接至所述集油隔板的最低点。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的油底壳机构和换油方法,能够实现无需发电机组停机即可更换发电机组的机油,且几乎能够将油底壳的废机油全部更换成新机油,机油更新效率高,更换机油的过程完全电子控制,只要用户按下响应的开关,即可实现废机油的自动排出,然后加入新机油即可,整个更换机油的过程方便快捷。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左油腔换油第一步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左油腔换油第二步的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右油腔换油第一步的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右油腔换油第二步的原理示意图;图中:1-油底壳体;2-集油隔板;3-左油腔;4-右油腔;5-集油管;6-左回油管;7-左回油阀;8-右回油管;9-右回油阀;10-左集油器;11-左集油器油管;12-左油管控制阀;13-右集油器;14-右集油器油管;15-右油管控制阀;16-左加油管;17-左加油漏斗;18-左油尺;19-右加油管;20-右加油漏斗;21-右油尺;22-左放油管;23-废机油桶;24-左放油电磁阀;25-右放油管;26-右放油电磁阀;27-微控器ECU;28-供电电源;29-复位开关;30-左放油开关;31-右放油开关;32-机油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可实现不停机换机油的油底壳装置,包括油底壳体1,所述油底壳体1内密封设有集油隔板2,为方便收集机油,所述集油隔板2自所述油底壳体1的周边向中间渐低倾斜设置,所述集油隔板2与所述油底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至少设有左油腔3和右油腔4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左油腔3与所述右油腔4之间设有集油管5,所述集油管5连接至所述集油隔板2的最低点,以方便所述集油隔板2上收集的机油能够快速彻底地通过所述集油管5流至所述左油腔3或所述右油腔4。所述集油管5上端连通至所述集油隔板2上方,所述集油管5下端分别通过相应的回油管连接所述左油腔3和所述右油腔4,所述集油管5通过三通管连接至两个所述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上对应安装有回油阀,即所述集油管5与所述左油腔3之间设有左回油管6,所述左回油管6上安装有左回油阀7;所述集油管5与所述右油腔4之间设有右回油管8,所述右回油管8上安装有右回油阀9。所述左油腔3和所述右油腔4内分别设有滤油装置,两所述滤油装置的出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滤油装置包括设于对应油腔内的集油器,所述集油器连接有集油器油管,所述集油器油管上对应安装有油管控制阀,所述集油器油管延伸至所述油底壳体1的外端。具体地,在所述左油腔3设有左集油器10,所述左集油器10连接有左集油器油管11,所述左集油器油管11上对应安装有左油管控制阀12;在所述右油腔4设有右集油器13,所述右集油器13连接有右集油器油管14,所述右集油器油管14上对应安装有右油管控制阀15,所述左集油器油管11和所述右集油器油管14上端连通设置延伸至所述油底壳体1的外端,用于与机油泵32连接。所述左油腔3与所述右油腔4外侧还分别对应连通有机油添加装置,所述机油添加装置包括贯穿相应油腔设置的加油管,所述加油管顶端设有加油漏斗,所述加油管一侧的所述油底壳体1上对应设有油尺。具体的,所述左油腔3上安装有左加油管16,所述左加油管16顶端设有左加油漏斗17,所述左加油管16一侧的所述油底壳体1上对应设有左油尺18;所述右油腔4上安装有右加油管19,所述右加油管19顶端设有右加油漏斗20,所述右加油管19一侧的所述油底壳体1上对应设有右油尺21。所述左油腔3与所述右油腔4底端分别连通有废油输出装置,所述废油输出装置包括设于相应油腔底端的放油管,所述放油管上安装有放油电磁阀。具体的,所述左油腔3底端连接有左放油管22,对应所述左放油管22设有废机油桶23,所述左放油管22上安装有左放油电磁阀24;所述右油腔4底端连接有右放油管25,所述右放油管25上安装有右放油电磁阀26,对应所述右放油管25也设有废机油桶23。本实施例还包括油底壳控制装置,所述油底壳控制装置分别连接至所述滤油装置、所述机油添加装置和所述废油输出装置,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实现不停机换机油的油底壳装置

【技术保护点】
可实现不停机换机油的油底壳装置,包括油底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体内密封设有集油隔板,所述集油隔板与所述油底壳体的内底壁之间至少设有左油腔和右油腔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左油腔与所述右油腔之间设有集油管,所述集油管上端连通至所述集油隔板上方,所述集油管下端分别通过相应的回油管连接所述左油腔和所述右油腔,所述回油管上对应安装有回油阀,所述左油腔和所述右油腔内分别设有滤油装置,两所述滤油装置的出油端连通设置,所述左油腔与所述右油腔外侧还分别对应连通有机油添加装置和废油输出装置,还包括油底壳控制装置,所述油底壳控制装置分别连接至所述滤油装置、所述机油添加装置和所述废油输出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实现不停机换机油的油底壳装置,包括油底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体内密封设有集油隔板,所述集油隔板与所述油底壳体的内底壁之间至少设有左油腔和右油腔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左油腔与所述右油腔之间设有集油管,所述集油管上端连通至所述集油隔板上方,所述集油管下端分别通过相应的回油管连接所述左油腔和所述右油腔,所述回油管上对应安装有回油阀,所述左油腔和所述右油腔内分别设有滤油装置,两所述滤油装置的出油端连通设置,所述左油腔与所述右油腔外侧还分别对应连通有机油添加装置和废油输出装置,还包括油底壳控制装置,所述油底壳控制装置分别连接至所述滤油装置、所述机油添加装置和所述废油输出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不停机换机油的油底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装置包括设于对应油腔内的集油器,所述集油器连接有集油器油管,所述集油器油管上对应安装有油管控制阀,所述集油器油管延伸至所述油底壳体的外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行辉王增飞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