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曳臂支架以及拖曳臂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533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拖曳臂支架以及拖曳臂总成及车辆,拖曳臂支架包括:下支架和上支架,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衬套过孔;所述上支架固定在所述下支架的上方,所述上支架包括多个分体部,多个所述分体部依次相连,而且,所述分体部使得所述上支架顶部和侧部密封,以及底部敞开,所述上支架的底部与所述衬套过孔相对应。通过设置分体部,能够降低拖曳臂支架成型难度,而且,也能够通过调整分体部厚度来提升拖曳臂支架强度。

Towed arm support and towing arm assembly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拖曳臂支架以及拖曳臂总成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拖曳臂支架以及拖曳臂总成以及具有该拖曳臂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传统的拖曳臂支架是深冲压部件,当衬套直径较大时,拖曳臂支架成型工艺困难,并且,不同车型拖曳臂支架的通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拖曳臂支架,该拖曳臂支架够降低拖曳臂支架成型难度。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拖曳臂总成。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拖曳臂支架,包括:下支架和上支架,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衬套过孔,所述上支架固定在所述下支架的上方,所述上支架包括多个分体部,多个所述分体部依次相连,而且,所述分体部使得所述上支架顶部和侧部密封,以及底部敞开,所述上支架的底部与所述衬套过孔相对应。根据本技术的拖曳臂支架,通过设置分体部能够降低拖曳臂支架成型难度,而且,也能够通过调整分体部厚度来提升拖曳臂支架强度。可选地,每个所述分体部可以包括:顶壁、过渡壁和侧壁,所述顶壁构成所述上支架顶部的一部分,所述过渡壁连接在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之间,所述侧壁的下边缘与所述下支架相固定,这样设置能够增强上支架与下支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拖曳臂支架结构强度。具体地,所述过渡壁呈弧形,这样设置可以提高上支架结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侧壁的下边缘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下支架焊接固定,这样设置可以增加侧壁与下支架的焊接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上支架与下支架连接处结构强渡。进一步地,所述分体部为四个,这样设置分体部能够将衬套通过衬套过孔的部分全部罩设在上支架里面,从而可以满足拖曳臂支架使用要求。具体地,每个所述分体部上设置有滑槽,而且,相邻的所述分体部上的滑槽相互配合以调节所述上支架的长度和/或宽度,这样设置能够改变上支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尺寸。可选地,每个所述分体部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邻的所述分体部之间的所述第一滑槽相互配合,相邻的所述分体部之间的所述第二滑槽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这样可以满足上支架与不同尺寸衬套进行配合,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拖曳臂支架的通用化率。进一步地,所述滑槽构造为从所述分体部的侧壁向外凸出的长条状结构,这样设置滑槽能够提高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配合程度,从而可以提高滑槽使用性能。根据本技术的拖曳臂总成,包括:拖曳臂,所述拖曳臂的端部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从所述衬套过孔伸入所述上支架限定的内部空间内,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车身与拖曳臂之间力与力矩的传递。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拖曳臂总成,该拖曳臂总成可以提高车辆的工作性能,也可以实现车身与拖曳臂之间力与力矩的传递。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拖曳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分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上支架与下支架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拖曳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拖曳臂支架10;下支架1;衬套过孔11;上支架2;顶壁21;过渡壁22;侧壁23;外翻边24;衬套3;分体部4;滑槽5;第一滑槽51;第二滑槽52;螺杆孔6;螺杆7;拖曳臂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至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拖曳臂支架1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拖曳臂支架10包括:下支架1和上支架2,下支架1上设置有衬套过孔11,而且,下支架1上还设置有螺杆孔6,上支架2固定在下支架1的上方,上支架2包括多个分体部4,多个分体部4依次相连,例如,每相邻两个分体部4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相邻两个分体部4之间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选择与焊接连接方式起到相同作用的连接方式。其中,分体部4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是图2中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其中,如图4所示,多个分体部4使得上支架2顶部和侧部密封,以及底部敞开,上支架2的底部与衬套过孔11相对应,多个分体部4焊接连接在一起,这样多个分体部4会围成上支架2,而且,上支架2为顶部和侧部密封的结构,上支架2底部罩设在衬套过孔11上,上支架2能够将穿过衬套过孔11的衬套3部分罩设住,并且,上支架2的大小可以根据衬套3的大小设定。同时,拖曳臂支架10结构强度选择可以通过调整分体部4的厚度来提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拖曳臂支架10,通过设置分体部4,能够降低拖曳臂支架10成型难度,而且,也能够通过调整分体部4厚度来提升拖曳臂支架10强度。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分体部4可以包括:顶壁21、过渡壁22和侧壁23,顶壁21构成上支架2顶部的一部分,过渡壁22连接在顶壁21和侧壁23之间,过渡壁22可以将顶壁21和侧壁23连接在一起,这样设置顶壁21、过渡壁22和侧壁23能够提高上支架2结构强度,而且,将侧壁23的下边缘与下支架1相固定,如此设置的上支架2能够增强上支架2与下支架1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拖曳臂支架10结构强度。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过渡壁22可以呈弧形,这样设置能够将顶壁21和侧壁23更好地连接在一起,可以使得顶壁21和侧壁23过渡连接更加自然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上支架2结构的稳定性。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侧壁23的下边缘设置有外翻边24,外翻边24与下支架1焊接固定,上支架2是通过侧壁23与下支架1进行连接固定的,通过在侧壁23的下边设置有外翻边24,能够增加侧壁23与下支架1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加侧壁23与下支架1的焊接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上支架2与下支架1连接处结构强度。其中,外翻边24与下支架1固定方式也可以选择与焊接方式起到相同作用的固定方式。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分体部4设置为四个,四个分体部4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各设置两个,而且,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分体部4连接在一起,这样设置分体部4能够将衬套3通过衬套过孔11的部分全部罩设在上支架2里面,从而可以满足拖曳臂支架10的使用要求。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每个分体部4上设置有滑槽5,而且,相邻的分体部4上的滑槽5相互配合,滑槽5可以调节上支架2的长度和/或宽度,也可以理解为,滑槽5仅在上支架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这样滑槽5可以单独调节上支架2的长度,或者,滑槽5仅在上支架2的宽度方向上设置,这样滑槽5能够调节上支架2的宽度,或者滑槽5在上支架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有设置,这样滑槽5同时调节上支架2的长度和宽度,这样通过调节滑槽5能够改变上支架2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并且,也能够满足上支架2与不同尺寸衬套3进行配合,从而可以提升拖曳臂支架10的通用化率。具体地,每个分体部4上设置有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相邻的分体部4之间的第一滑槽51相互配合,相邻的分体部4之间的第二滑槽52相互配合,第一滑槽51与第二滑槽5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设置在上支架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这样设置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能够调节上支架2长度和宽度,从而可以满足上支架2与不同尺寸衬套3进行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拖曳臂支架以及拖曳臂总成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拖曳臂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衬套过孔;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固定在所述下支架的上方,所述上支架包括多个分体部,多个所述分体部依次相连且使得所述上支架顶部和侧部密封,以及底部敞开,所述上支架的底部与所述衬套过孔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曳臂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衬套过孔;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固定在所述下支架的上方,所述上支架包括多个分体部,多个所述分体部依次相连且使得所述上支架顶部和侧部密封,以及底部敞开,所述上支架的底部与所述衬套过孔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曳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体部包括:顶壁、过渡壁和侧壁,所述顶壁构成所述上支架顶部的一部分,所述过渡壁连接在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之间,所述侧壁的下边缘与所述下支架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曳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壁呈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曳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下边缘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下支架焊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曳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部为四个。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勇王大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