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5261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包括前后两侧的第一、第四压紧装置,以及左右两侧的第二、第三压紧装置,第一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压杆;第二压紧装置和第三压紧装置沿第一压杆左右对称;第三压紧装置上设有感应器和第三压头组,第三压头组包括第三压头和防飞溅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造第一压头的形状,保证机器人焊钳的通过性,实现前立柱侧围加强板自动化焊接,改善焊点外观。其次,改变第二、第三压紧装置的相对位置,进一步保证焊接稳定性,避免零件焊接时焊枪对零件的拉扯;再次,在第三压紧装置上设置防飞溅部件避免焊接飞溅影响螺母孔的通过性,降低零件返修工时,降低成本;设置传感器防止螺母板漏装或焊反。

A clamp used to make the side enclosure of the front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汽车零件领域的夹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日新月异,各大主机厂对各种零件的产品尺寸、外观、工艺方案以及生产节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提高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焊接质量、生产节拍以及降低人员成本,对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进行改造和改变焊接方式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如图5现有夹具包括四个装置,包括分别夹住加强板前后的第一压紧装置5、第四压紧装置8,以及分别压紧加强板左右方向的第二压紧装置6和第三压紧装置7。四个压紧装置均包括底座、气缸、压杆和压头。其中第二压紧装置6和第三压紧装置7位于第一压紧装置5的两侧,且两者的压杆相互平行。如图6,第一夹取装置5的压杆的下端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压头A、B,但是这两个压头会遮挡零件上焊点,影响机器人焊钳通过性。同时,由于第二压紧装置6远离零件自身焊点集中位置,在零件焊接时,焊枪容易对零件拉扯导致零件变形,影响产品的整体尺寸。另外,第三压紧装置7无检测装置和防飞溅装置,次品流出率较高和后期返工返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对现有夹具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包括分别夹住加强板前后两侧的第一压紧装置、第四压紧装置,以及分别夹住加强板左右两侧的第二压紧装置和第三压紧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底座的上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压杆水平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并向所述第四压紧装置延伸,所述第一压杆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压头,所述第一压头在水平面的投影略突出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压头的高度约为所述第一连接部高度的1/2;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和所述第三压紧装置沿所述第一压杆左右对称;所述第三压紧装置包括第三底座和第三压杆,所述第三底座的上部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压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端并向第二压紧装置延伸,所述第三压杆上设有感应器和第三压头组,所述第三压头组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压杆的中部以感应螺母板的压力,所述第三压头组包括第三压头和防飞溅部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造第一压头的形状,保证机器人焊钳的通过性,实现前立柱侧围加强板自动化焊接,提高生产节拍,改善焊点外观。其次,改变第二压紧装置和第三压紧装置的位置,进一步保证焊接稳定性,避免零件焊接时焊枪对零件的拉扯,导致零件变形,影响产品的整体尺寸。再次,在第三压紧装置上设置防飞溅部件避免焊接飞溅影响螺母孔的通过性,降低零件返修工时,降低成本;设置传感器防止螺母板漏装或焊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图2为图1中第一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三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三压头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第一夹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包括分别夹住加强板前后两侧的第一压紧装置1、第四压紧装置4,以及分别夹住加强板左右两侧的第二压紧装置2和第三压紧装置3。四个压紧装置的结构大体相同,均包括底座、气缸、压杆、压头和压头支撑。其中,底座设置在下部起支撑作用,底座的上端设有连接部,气缸设置在连接部的一侧,压杆设置在连接部的上端且与气缸传动连接。压杆的下端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压头,连接部的侧壁、在压头的下方对应设有压头支撑,压头支撑用于支撑前立柱侧围加强板。图2为第一压紧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底座11、第一气缸12、第一压杆13、第一压头14和第一压头支撑15,其中第一底座11设置在下部起支撑作用,第一底座11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10,第一气缸12设置在连接部110的外侧,第一压杆13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0的上端并与第一气缸12传动连接。第一压杆13远离第一连接部110的一端设有第一压头14,第一连接部110的侧壁、在第一压头14的下方对应设有第一压头支撑15。第一压头14在水平面的投影略突出于第一底座11。相比原有的夹具,设置第一压头14后,避免对零件上焊点的遮挡,保证机器人焊钳的通过性,提升焊点外观和生产节奏。继续参见图1,第二压紧装置2和第三压紧装置3相对于第一压紧装置1的第一压杆13左右对称设置。具体地,第二压紧装置2的第二压头与第三压紧装置3的第三压头相互对称,以分别夹住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左右两侧。通过改变第二压紧装置2的位置,使第二压紧装置2的第二压头与第三压紧装置3的第三压头相互对称,使第二压头更加靠近零件焊点集中的位置,从而进一步保证焊接稳定性,避免零件焊接时焊枪对零件的拉扯,导致零件变形,影响产品的整体尺寸。参见图3,第三压紧装置3包括第三底座31、第三气缸32、第三压杆33、第三压头34组和第三压头支撑35。第三底座31设置在下部起支撑作用,第三底座31的上端设有第三连接部310,第三气缸32设置在第三连接部310的外侧,第三压杆33设置在第三连接部310的上端并与第三气缸32传动连接。第三压杆33上设有感应器330和第三压头组34,第三压头组34设置在远离第三连接部310的一端,感应器330设置在第三压杆33的中部,以感应螺母板的压力。优选地,感应器330为金属监测感应器,具体地,如果螺母板正常安装,金属监测传感器会受到螺母板的压力。如果螺母板漏装或装反,就不会感应到螺母板的位置,进而会报警。因此感应器330防止螺母板漏装或焊反。如图4,第三压头组34包括第三压头341和防飞溅部件342,防飞溅部件342环设在第三压头341的外侧,且两者的上端连接形成环状U型槽。防飞溅部件342覆盖螺母板的螺母孔,避免焊接飞溅影响螺母孔的通过性,降低零件返修工时,降低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改造第一压头14的形状,保证机器人焊钳的通过性,实现前立柱侧围加强板自动化焊接,提高生产节拍,改善焊点外观。其次,改变第二压紧装置2和第三压紧装置3的位置,进一步保证焊接稳定性,避免零件焊接时焊枪对零件的拉扯,导致零件变形,影响产品的整体尺寸;再次,在第三压紧装置3上设置防飞溅部件342避免焊接飞溅影响螺母孔的通过性,降低零件返修工时,降低成本;设置传感器330防止螺母板漏装或装反。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包括分别夹住加强板前后两侧的第一压紧装置、第四压紧装置,以及分别夹住加强板左右两侧的第二压紧装置和第三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底座的上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压杆水平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并向所述第四压紧装置延伸,所述第一压杆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压头,所述第一压头在水平面的投影略突出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压头的高度约为所述第一连接部高度的1/2;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和所述第三压紧装置沿所述第一压杆左右对称;所述第三压紧装置包括第三底座和第三压杆,所述第三底座的上部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压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端并向第二压紧装置延伸,所述第三压杆上设有感应器和第三压头组,所述第三压头组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压杆的中部以感应螺母板的压力,所述第三压头组包括第三压头和防飞溅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造前立柱侧围加强板的夹具,包括分别夹住加强板前后两侧的第一压紧装置、第四压紧装置,以及分别夹住加强板左右两侧的第二压紧装置和第三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底座的上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压杆水平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并向所述第四压紧装置延伸,所述第一压杆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压头,所述第一压头在水平面的投影略突出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压头的高度约为所述第一连接部高度的1/2;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和所述第三压紧装置沿所述第一压杆左右对称;所述第三压紧装置包括第三底座和第三压杆,所述第三底座的上部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压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端并向第二压紧装置延伸,所述第三压杆上设有感应器和第三压头组,所述第三压头组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虎王义斌杨黄锐魏勇波龙曲波刘祥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