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的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107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8:23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泵,其包括抽吸腔室、排放腔室以及活塞,该活塞至少部分地接纳在减压腔室内。活塞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和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定位成比第一通道更靠近活塞的表面。该活塞能在减压腔室内移动,以使得流体从抽吸腔室转移至排放腔室的容积根据减压腔室中的压力改变。第一和第二通道分别以减压腔室中的第一和第二压力在抽吸腔室和排放腔室之间形成流体通路,该第一压力小于第二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动机的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泵并且涉及用于发动机泵的活塞。
技术介绍
已知可变排量泵在改变从中输出的流体排量方面的多功能性。用在发动机中的一种类型的可变排量泵是可变排量齿轮泵。传统的可变排量齿轮泵可用于通过在其操作范围内的泵来改变流体排量。在一些情形中,压力释放阀可设置在泵的出口处,以确保输出压力不会超过泵或下游系统的安全工作压力。美国专利8,899,951公开了一种可变排量齿轮泵,其具有泵腔室和调节腔室。这些腔室由活塞彼此隔开,该活塞能根据泵和调节腔室之间的压力差轴向地移位。泵的一个齿轮使得活塞移动来改变泵的排量。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中,用于发动机的泵包括抽吸腔室、排放腔室以及活塞,该活塞至少部分地接纳在减压腔室内。活塞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和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定位成比第一通道更靠近活塞的表面。活塞能根据减压腔室中的压力在该减压腔室内移动。第一和第二通道分别在减压腔室中的第一和第二压力下在抽吸腔室和排放腔室之间形成流体通路,第一压力小于第二压力。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用于发动机泵的活塞包括设置在活塞中的第一和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定位成比第一通道更靠近活塞的表面。第一和第二通道配置成根据活塞的表面处的压力在发动机泵的抽吸腔室和排放腔室之间延伸。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方面会从以下描述和附图中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齿轮泵的正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沿着图1的剖线AA’剖取的齿轮泵的右侧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沿着图1的剖线CC’剖取的齿轮泵的俯视剖视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2的剖线BB’剖取的齿轮泵的左侧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2的剖线BB’剖取的齿轮泵的左侧剖视图;图6-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齿轮泵的左侧组装视图,以示出各个操作阶段。具体实施方式一个以上附图中出现的附图标记指代每个附图中的相同或对应部件。对于单数形式元件的参考也可理解成涉及复数且反之亦然,而不会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限制为此类元件的精确数量或类型,除非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明确地阐述。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泵100的正剖视图,该泵以齿轮泵的形式实施。如图所示,泵100包括位于壳体106内的驱动齿轮102和怠速齿轮104。驱动齿轮102和怠速齿轮104设置成彼此啮合。驱动齿轮102刚性地安装在可旋转驱动轴108上,该可旋转驱动轴可使用来自诸如发动机的原动机(未示出)的驱动动力来驱动。此外,如图1中所示,泵100还包括抽吸腔室110和排放腔室112,该抽吸腔室和排放腔室由驱动齿轮102和怠速齿轮104隔开。泵100进一步包括抽吸端口114和排放端口116,该抽吸端口和排放端口分别设置成与抽吸腔室110和排放腔室112流体连通。参照图2-3,泵100进一步包括活塞118,该活塞至少部分地接纳在泵100的减压腔室120内。泵100还包括第二活塞122,该第二活塞至少部分地接纳在推力腔室124内。此外,如图所示,泵100还可包括弹性装置126,该弹性装置设置在推力腔室124内。在图2-3的所说明实施例中,弹性装置126实施成弹簧、例如压缩弹簧的形式。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替代这里公开的弹簧,可设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它类型的弹性装置126。如图2-3中所示,活塞118、怠速齿轮104以及第二活塞122设置在轴128上。此外,活塞118能根据减压腔室120中的压力在该减压腔室120内移动。活塞118、怠速齿轮104以及第二活塞122能分别沿任一轴向方向‘X’或‘Y’在减压腔室120和推力腔室124的相对端部130、132之间移动。活塞118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和第二通道134、136。在图2-4的所说明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34包括多个第一孔138,而第二通道136包括多个第二孔14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36定位成比第一通道134更靠近活塞118的表面142。此外,还可设想的是,第二通道136的横截面积、即与多个第二孔140相关联的横截面积大于与第一通道134相关联的横截面积、即与多个第一孔138相关联的横截面积。虽然在图3-4的所说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两个第一孔138和六个第二孔140,设置在活塞118中第一孔138和第二孔140的数量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在图5中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一对第一孔502设置在活塞118中以限定第一通道134,而单个第二孔504设置成限定第二通道136。然而,第二通道136、即单个第二孔504的横截面积维持成大于与第一通道134、即一对第一孔502相关联的横截面积。此外,虽然圆形横截面与图3-4的所说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孔138、140相关联,可注意到的是,与第一和第二孔138、140的每个相关联的横截面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在图5中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与每个第一孔138相关联的横截面是圆形的,而第二通道136具有借助活塞118中的开槽第二孔504形成的矩形横截面。因此,应意识到的是,包括但不限于正方形或椭圆形的任何横截面可用在第一和第二孔138、140的每个上,以实施第一和第二通道134、136的相应一个,而不会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可注意的是,可使用任何数量的孔138、140来形成第一通道134和第二通道136的相应一个,以使得第二通道136与第一通道134相比定位成更靠近活塞118的表面142,并且与第二通道136相关联的横截面积大于与第一通道134相关联的横截面积。如这里之前公开地那样,活塞118能根据减压腔室120中的压力在减压腔室120内移动。参照图2-3,如果在减压腔室120中存在低压力,则活塞118、怠速齿轮104以及第二活塞122会通常仅仅由弹性装置126的力偏置,为此,活塞118、怠速齿轮104以及第二活塞122的位置可位于减压腔室120的端部130附近。此外,如果减压腔室120中的压力增大,则活塞118、怠速齿轮104以及第二活塞122会抵抗弹性装置126的力偏置,该力与减压腔室120中的压力量相对应。如果减压腔室120中的压力足以克服弹性装置126的力,则活塞118、怠速齿轮104以及第二活塞122可配置成沿着‘X’方向、即朝向推力腔室124的端部132轴向地平移就位。如果减压腔室120中的压力减小,则弹性装置120的与减压腔室120中的压力成反向关系的力可致使活塞118、怠速齿轮104以及第二活塞122抵抗减压腔室120中的减小压力偏置,该减小压力与减压腔室120的压力的减小量相对应。在这方面,如果弹性装置126的力克服减压腔室120中的压力,则活塞118、怠速齿轮104以及第二活塞122可配置成沿着‘Y’方向、即朝向减压腔室120的端部130轴向地平移就位。在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通道134、136分别以减压腔室120中的第一和第二压力下在抽吸腔室110和排放腔室112之间形成流体通路,其中,第一压力小于第二压力。将结合图1-3和图6-9来进行与活塞118、怠速齿轮104以及第二活塞122根据第一和第二压力的每个的移动相关的解释。参照图1-3和6,当减压腔室120中存在较小压力或并不存在压力、即减压腔室120中的压力小于这里公开的第一压力数值时,弹性装置126的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发动机的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泵,包括:抽吸腔室和排放腔室;活塞,所述活塞至少部分地接纳在减压腔室内,且所述活塞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二通道比所述第一通道更靠近所述活塞的表面;所述活塞能根据所述减压腔室中的压力在所述减压腔室内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分别以所述减压腔室中的第一和第二压力下在所述抽吸腔室和所述排放腔室之间形成流体通路,所述第一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16 US 15/237734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泵,包括:抽吸腔室和排放腔室;活塞,所述活塞至少部分地接纳在减压腔室内,且所述活塞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二通道比所述第一通道更靠近所述活塞的表面;所述活塞能根据所述减压腔室中的压力在所述减压腔室内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分别以所述减压腔室中的第一和第二压力下在所述抽吸腔室和所述排放腔室之间形成流体通路,所述第一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中,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比具有较大的横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多个第一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多个第二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泵是齿轮泵,藉此驱动齿轮和怠速齿轮将所述抽吸腔室和所述排放腔室隔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活塞、所述怠速齿轮和第二活塞设置在轴上,所述第二活塞至少部分地接纳在所述推力腔室内,其中,弹性装置设置在所述推力腔室中,所述弹性装置承载在所述第二活塞上。8.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D·克利迈什C·E·巴克斯特D·S·布兰特
申请(专利权)人:卡特彼勒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