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90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含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其特征是含有35重量%以下的24,25-甲叉胆甾-5-烯-3β-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同名中国专利申请第03158798.4号的分案申请,原案申请日1997年8月27日提交日2003年9月24日。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属于被孢霉(Mortierella)属被孢霉(Mortierella)亚属微生物制造含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方法,该油脂中24,25-甲叉胆甾-5-烯-3β-醇(24,25-Methylenecholest-5-en-3β-ol)含有率少。人们知道被孢霉属被孢霉亚属微生物可以作为生产花生四烯酸、二高(Dihomo)-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利用这种微生物已经开发出通过发酵法高效制造花生四烯酸、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的方法〔特开昭63-44891、特开昭63-12290、特开昭63-14696、特开平5-91887、特开昭63-14697〕。利用对属于被孢霉属被孢霉亚属微生物实施变异处理获得的Δ12不饱和活性低下或缺失的变异株制造蜜得酸(mead酸,5,8,11-二十碳三烯酸)的方法人们也已经了解了(特开平5-91888)。另外,二高-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蜜得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很强且多种生理活性的前列腺素、凝血烷、前列环素、白三烯等分子的前体物质,添加了这些前体物质地食品以及动物饲料正受到人们的关注。例如,花生四烯酸虽然是具有使子宫收缩或松弛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等生理活性的前列腺素、凝血烷、前列环素、白三烯等分子的前体物质,但近年来,作为婴儿发育的必需成分,花生四烯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以下也称之DHA)一起研究进展很快。据Lanting(《柳叶刀》LANCET,Vol.344.1319-1322(1994))等人报道,对出生后3周以上母乳哺育的婴儿和用婴儿奶粉喂养的婴儿进行跟踪调查,直到9岁为止,从行为方面研究脑神经的小的障碍发生率,发现用婴儿奶粉喂养的婴儿的脑障碍发生率是母乳哺育的婴儿的2倍。人们推测这一惊人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母乳中存在而婴儿奶粉中几乎不存在的DHA或花生四烯酸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与脑的发育有关系。除此之外,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与新生儿的脑以及网膜的发育有关系的结果陆续有报道。然而,虽说是含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安全性很高,但由于有微生物产生的问题,所以并没有充分渗透于社会,而且据《脂类》LIPIDS、Vol.27、No.6、481-483(1992)报道,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 1S-4株中还产生直到现在还未发现天然存在的24,25-甲叉胆甾-5-烯-3β-醇。因此人们期待着可安全地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的、来自被孢霉属被孢霉亚属微生物的含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开发。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安心用于食品或动物饲料的,而且能够经济且稳定供给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油。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探索高效制造24,25-甲叉胆甾-5-烯-3β-醇含量少,而含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各种培养基成分与甾醇组成的关系,结果发现在被孢霉属被孢霉亚属微生物的培养中,通过使用从大豆得到的氮源,可以得到24,25-甲叉胆甾-5-烯-3β-醇组成比小的油脂。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是有关含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涉及在含有从大豆获得的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被孢霉属被孢霉亚属微生物,以及从该培养物中提取含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等过程。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指碳数在16以上,且含有一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而一般将碳数在18以上且含有2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称之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例如γ-亚麻酸、二高-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蜜得酸等。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被孢霉属被孢霉亚属微生物是指长孢被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a、微小被孢霉Mortierella exigua、喜湿被孢霉Mortierella hygrophila、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等微生物,具体讲是指长孢被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a IFO8570、微小被孢霉Mortierella exigua IFO8571、喜湿被孢霉Mortierella hygrophilaIFO5941、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 IFO8568、ATCC16266、ATCC32221、ATCC42430、CBS219.35、CBS224.37、CBS250.53、CBS343.66、CBS527.72、CBS529.72、CBS608.70、CBS754.68等菌株。这些菌株中的任一种都可以从大阪市财团法人发酵研究所(IFO)、以及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和真菌菌种保藏中心无限制地得到。也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人从土壤中分离的菌株Mortierellaelongata SAM0219(微工研菌寄第8703号)。这些属于模式菌种的菌株或从自然界中分离的菌株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使用与进行过一次以上增殖和/或分离后得到的原来菌株性质不同的自然变异菌株。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微生物包括按照在使用同样的培养基培养时,与原来的野生株产量相比,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或总油脂量多,或者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油脂量都多的意图设计的属于Mortierella属Mortierella亚属的微生物(野生株)的变异株或重组株。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微生物也包括按照能有效利用费用优越的培养基,生产出与相应野生株等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意图设计的菌株。例如,作为Δ12不饱和活性缺失的变异株的Mortierella alpina SAM1861(微工研条寄第3590号、FERM BP-3590)或作为Δ5不饱和活性缺失的变异株的Mortierella alpina SAM1860(微工研条寄第3589号、FERM BP-3589)。上述属于MortiereHa属Mortierella亚属的微生物可以用它的孢子、菌丝、或预培养得到的前培养液接种于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作为碳源可以使用常用的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糖蜜、甘油、甘露糖醇、柠檬酸、玉米淀粉等中的任一种,优选的碳源是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玉米淀粉、甘油、柠檬酸。而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用从大豆得到的营养源作为氮源,可以使油脂中的24,25-甲叉胆甾-5-烯-3β-醇组成比变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从大豆得到的氮源中的氮含量希望占在除去水分之后重量的2%以上,优选的是占3%以上,更优选的是占5%以上。而作为从大豆得到的氮源可以使用脱脂大豆或是对脱脂大豆进行热处理、酸处理、碱处理、酶处理、以及通过包括热处理、酸处理、碱处理、酶处理、化学修饰等化学的和/或物理的处理在内的变性和/或再生;利用水和/或有机溶剂除去一部分成分;通过过滤和/或离心分离除去一部分成分;实施冷冻;粉碎;干燥;筛分等加工的、或者是对未脱脂大豆实施同样加工后的产品,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上述加工的产品。一般常用的是大豆、脱脂大豆、豆饼、食用大豆蛋白、豆腐渣、豆乳、黄豆粉等大豆制品。特别是对脱脂大豆实施热变性的制品,更理想的是对脱脂大豆实施热变性后又除去乙醇可溶性成分的制品。除此之外,根据需要,在对甾醇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山坚一秋元健吾清水昌
申请(专利权)人:三得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