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防撞板及制备方法、车门技术

技术编号:1741501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防撞板及制备方法、车门,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该车门防撞板包括:厚度减薄的金属防撞板;通过模压成型工艺与金属防撞板成型为一体的纤维增强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防撞板,通过采用厚度减薄的金属防撞板,能够有效减小车门防撞板的重量,在使车门防撞板轻量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车门防撞板的防撞性能,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将纤维增强体与金属防撞板成型为一体,由于纤维增强体具有强力学性能,使得车门防撞板具有高强度、耐磨损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防撞板能够同时满足轻量化和强力学性能,即在重量减轻的前提下实现了更强的防撞性能。

A door anti-collision plat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防撞板及制备方法、车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防撞板及制备方法、车门。
技术介绍
车门防撞板,又称车门加强板,装设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用来对车门外板提供支撑,从而提高车门的防撞性能。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车门防撞板。目前,通常利用钣金加工及冲压工艺来对金属板材进行成型,来获取车门防撞板。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提供的车门防撞板的重量较重,不利于车身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防撞板及制备方法、车门,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门防撞板,所述车门防撞板包括:厚度减薄的金属防撞板;通过模压成型工艺与所述金属防撞板成型为一体的纤维增强体。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纤维增强体为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依次层叠的多层碳纤维布,且,环氧树脂与多层所述碳纤维布交联固化成一体。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层碳纤维布、第二层碳纤维布、第三层碳纤维布、第四层碳纤维布、第五层碳纤维布;所述第一层碳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门防撞板及制备方法、车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防撞板包括:厚度减薄的金属防撞板;通过模压成型工艺与所述金属防撞板成型为一体的纤维增强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防撞板包括:厚度减薄的金属防撞板;通过模压成型工艺与所述金属防撞板成型为一体的纤维增强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体为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依次层叠的多层碳纤维布,且,环氧树脂与多层所述碳纤维布交联固化成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层碳纤维布、第二层碳纤维布、第三层碳纤维布、第四层碳纤维布、第五层碳纤维布;所述第一层碳纤维布的碳纤维方向设置为正向10-60°;所述第二层碳纤维布的碳纤维方向设置为反向10-60°;所述第三层碳纤维布的碳纤维方向设置为0°;所述第四层碳纤维布的碳纤维方向设置为反向10-60°;所述第五层碳纤维布的碳纤维方向设置为正向10-6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碳纤维布的碳纤维方向设置为正向45°;所述第二层碳纤维布的碳纤维方向设置为反向45°;所述第三层碳纤维布的碳纤维方向设置为0°;所述第四层碳纤维布的碳纤维方向设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丽李中兵唐少俊秦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