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116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浇注方法,用于浇注叶轮,包括如下步骤:S1、将模具竖直固定,使所述模具中心的第一浇注口的轴心与水平方向平行;S2、筑建浇道,使所述浇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浇注口以及所述模具的底部的第二浇注口连通;S3、将铁水沿所述浇道分别从所述第一浇注口以及所述第二浇注口注入所述模具内部;S4、冷却后,切除浇注冒口,得到浇注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构件浇注方法流程简单,减小铁水流动流程,并增加产品的出品率。

A cast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asting, casting impeller,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the mould is vertically fixed, the axis and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pouring mold center port in parallel; S2, built second runner, connected the casting sprue respectively with the first gate and the bottom of the mold mouth; S3, hot metal along the runn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first gate and the second gate into the mold; S4, cooling after resection of casting riser, get casting products. The pouring method of the component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reduces the flow of molten iron and increases the yield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浇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浇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的浇注生产过程中,浇道的设置影响着浇注过程浇注液流通路径,进一步影响着产品的出品率。现有技术浇注圆形钢片中,将浇注模具水平设置,通过设置竖直浇道和与竖直浇道连通的弧形水平横浇道,浇注时,铁水从竖直浇道进入弧形横浇道,再从模具的各方向进入内浇道,由于铁水流动距离远,并且铁水在模具中横流面积大,导致散热太快使浇注效果不好。因此,提供一种浇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浇道设置导致的浇注效果不好的问题,减短铁水流通路径距离,增加出品率,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铁水流动距离远,并且铁水在模具中横流面积大,导致散热太快使浇注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浇注方法,减短铁水流通路径距离,增加出品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构件浇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模具竖直固定,使所述模具中心的第一浇注口的轴心与水平方向平行;S2、筑建浇道,使所述浇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浇注口以及所述模具的底部的第二浇注口连通;S3、将铁水沿所述浇道分别从所述第一浇注口以及所述第二浇注口注入所述模具内部;S4、冷却后,切除浇注冒口,得到浇注产品。优选地,所述步骤S2具体为:筑建竖直浇道、第一水平浇道以及第二水平浇道,使所述第一水平浇道以及第二水平浇道均与所述竖直浇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水平浇道与所述第一浇注口连通,所述第二水平浇道与所述模具的底部的第二浇注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平浇道远离所述竖直浇道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浇注口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浇注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浇道以及第二水平浇道的长度均为60-90mm。优选地,所述模具外径为180-200mm,所述竖直浇道的高度为160-220mm。优选地,所述第一浇冒口与所述第一水平浇道的内径均为16-24mm。优选地,所述第二浇冒口与所述弯折部的内径均为12-18mm。本专利技术方案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在浇注过程中,铁水受重力作用和外界铁水的压力,使其铁水浇注的效果更好;冷却过程中竖直浇道又做为补缩冒口的作用,使铸件收缩时有足够的铁水补充,浇注效果更好;减少了浇道,使浇注工艺简单化了,且进一步减少浇注路径,使铁水散失的热量减少,降低能耗,增加出品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浇注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浇注过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浇道设置导致的浇注效果不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件浇注方法和方法,本专利技术具体思路如下:构建浇道使其分别与模具中心的第一浇注口以及所述模具的底部的第二浇注口连通,减少了浇道,使浇注工艺简单化了,且进一步减少浇注路径,使铁水散失的热量减少,降低能耗,增加出品率。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浇注方法,用于浇注钢板,包括如下步骤:S1、将模具1竖直固定,使所述模具1中心的第一浇注口11的轴心与水平方向平行;S2、筑建浇道2,使所述浇道2分别与所述第一浇注口11以及所述模具1的底部的第二浇注口12连通;S3、将铁水沿所述浇道2分别从所述第一浇注口11以及所述第二浇注口12注入所述模具1内部;S4、冷却后,切除浇注冒口,得到浇注产品。结合图2所示,步骤S2具体为:筑建竖直浇道21、第一水平浇道22以及第二水平浇道23,使所述第一水平浇道22以及第二水平浇道23均与所述竖直浇道21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水平浇道22与所述第一浇注口11连通,所述第二水平浇道23与所述模具1的底部的第二浇注口12连通,为了防止第二水平浇道23和第二浇注口12连通时铁水漏出,第二水平浇道23远离所述竖直浇道21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浇注口12弯折形成弯折部231,所述弯折部231与所述第二浇注口1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总共设置三个浇道,竖直浇道在浇注时作为通道,浇注完成后可作为补缩冒口,兼有两种功能,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铁水流通路径距离,使浇注工艺简单化了,并且铁水散失的热量减少,降低能耗,增加出品率。具体浇注过程中,当铁水通过竖直浇道21分别从第二浇注口12和第一浇注口11进入模具1时,第二浇注口12的铁水至下而上进入模具1,第一浇注口11处的铁水前期向模具1底部流,铁水从下至上灌至第一浇注口11之后,然后向模具1上测流,缩短了铁水的流经路程,减少了铁水的热量损失,有利于充型。具体地,第一水平浇道22以及第二水平浇道23的长度均为60-90mm,模具1外径为180-200mm,竖直浇道21的高度为160-220mm。为了进一步减少铁水流通路径距离,同时能够减少铁水散失的热量,所述第一浇冒口11与所述第一水平浇道22的内径均为16-24mm,所述第二浇冒口12与所述弯折部231的内径均为12-18mm。综上所述,本申请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在浇注过程中,铁水受重力作用和外界铁水的压力,使其浇注的效果更好;2)冷却过程中竖直浇道又做为补缩冒口的作用,使铸件收缩时有足够的铁水补充,浇注效果更好;3)浇注的浇道减少,使浇注工艺简单化了;4)浇道减少,路径变短,使铁水散失的热量减少并且减少废弃铁水,耗能低,出品率高。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浇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浇注方法,用于浇注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模具(1)竖直固定,使所述模具(1)中心的第一浇注口(11)的轴心与水平方向平行;S2、筑建浇道(2),使所述浇道(2)分别与所述第一浇注口(11)以及所述模具(1)的底部的第二浇注口(12)连通;S3、将铁水沿所述浇道(2)分别从所述第一浇注口(11)以及所述第二浇注口(12)注入所述模具(1)内部;S4、冷却后,切除浇注冒口,得到浇注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注方法,用于浇注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模具(1)竖直固定,使所述模具(1)中心的第一浇注口(11)的轴心与水平方向平行;S2、筑建浇道(2),使所述浇道(2)分别与所述第一浇注口(11)以及所述模具(1)的底部的第二浇注口(12)连通;S3、将铁水沿所述浇道(2)分别从所述第一浇注口(11)以及所述第二浇注口(12)注入所述模具(1)内部;S4、冷却后,切除浇注冒口,得到浇注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筑建竖直浇道(21)、第一水平浇道(22)以及第二水平浇道(23),使所述第一水平浇道(22)以及第二水平浇道(23)均与所述竖直浇道(21)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水平浇道(22)与所述第一浇注口(11)连通,所述第二水平浇道(23)与所述模具(1)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练农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新金开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