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8340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涉及发动机液阻悬置技术领域,其包括流道体、解耦膜片和解耦膜固定板;流道体呈环形结构,其中部设置具有一通孔,通孔内水平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开设有若干第一连通孔;流道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上液室连通的上开口,流道体的下表面开设有与下液室连通的下开口,流道体内部设置有连通上开口和下开口的流道内腔;解耦膜片设置在隔板上方,并遮挡各第一连通孔;解耦膜固定板抵压在解耦膜片上,该解耦膜固定板与解耦膜片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第二连通孔,且解耦膜固定板的边沿处设置有若干卡爪,各卡爪的端部穿过隔板并向外弯折形成铆接凸台,各铆接凸台与隔板底面翻铆连接。

An engine hydraulic suspension internal damping channe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液阻悬置
,具体来讲是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液阻悬置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必不可少的一种零件,主要作用是支撑动力总成重量、控制动力总成运动位移和扭转角度、减小震动传递和降低噪声等。作为发动机液阻悬置核心组件的内阻尼流道系统,其结构和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液阻悬置的主要性能,直接影响液阻悬置的功能发挥。现有的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系统,其流道是由流道盖板和流道基座拼合而成的,液体入口位于流道盖板,液体出口位于流道基座。流道盖板和流道基座拼合面不可避免存在装配间隙,液体在流道内流动时存在泄漏风险,导致阻尼特性不稳定。另外,流道盖板和流道基座拼合固定,仅能通过流道盖板与流道基座通过圆柱状凸台过盈装配在一起,在冲击工况下,盖板存在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避免了液体泄漏的风险,可以产生稳定可靠的阻尼特性。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水平设置在液阻悬置液腔内部,将液阻悬置液腔自上而下划分为上液室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水平设置在液阻悬置液腔(1)内部,将液阻悬置液腔(1)自上而下划分为上液室(11)和下液室(12),下液室(12)内设置有液阻悬置主簧(13),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包括流道体(2)、解耦膜片(4)和解耦膜固定板(5);所述流道体(2)呈环形结构,其中部设置具有一通孔,通孔内水平设置有隔板(3),该隔板(3)开设有若干第一连通孔(31);所述流道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上液室(11)连通的上开口(22),流道体(2)的下表面开设有与下液室(12)连通的下开口(23),流道体(2)内部设置有连通上开口(22)和下开口(23)的流道内腔(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水平设置在液阻悬置液腔(1)内部,将液阻悬置液腔(1)自上而下划分为上液室(11)和下液室(12),下液室(12)内设置有液阻悬置主簧(13),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包括流道体(2)、解耦膜片(4)和解耦膜固定板(5);所述流道体(2)呈环形结构,其中部设置具有一通孔,通孔内水平设置有隔板(3),该隔板(3)开设有若干第一连通孔(31);所述流道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上液室(11)连通的上开口(22),流道体(2)的下表面开设有与下液室(12)连通的下开口(23),流道体(2)内部设置有连通上开口(22)和下开口(23)的流道内腔(21);所述解耦膜片(4)设置在隔板(3)上方,并遮挡各第一连通孔(31);所述解耦膜固定板(5)抵压在解耦膜片(4)上,该解耦膜固定板(5)与解耦膜片(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第二连通孔(51),且解耦膜固定板(5)的边沿处设置有若干卡爪(53),各卡爪(53)的端部穿过隔板(3)并向外弯折形成铆接凸台(54),各铆接凸台(54)与隔板(3)底面翻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内阻尼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内腔(21)为整体式。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立志李国洪朱勇申明春张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东森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