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
本技术涉及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
技术介绍
为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由动力总成传至车身的振动冲击,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车有悬置系统,悬置系统包括设置在右侧的右悬置、设置在前端的前悬置和设置在后方的后悬置。不同的悬置通过相应的悬置支架安装于车体和动力总成之间。所以悬置支架的刚性及强度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减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性能良好的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包括位于竖直面内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包括中部腹板、固定在中部腹板左端的左端板及固定在中部腹板右端的右端板,左、右端板均垂直于中部腹板的板面且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二连接板还包括位于上侧的自由端向左延伸的上侧板和位于下侧的自由端向左延伸的下侧板,上、下侧板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板呈左端开口的槽状结构;上侧板上设置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以连接车架的螺栓穿孔,上侧板的上端面为用于支撑车架相应端面的平面;第一连接板呈Z形,具体包括第一板段、设置于第一板段左端的第二板段和设置于第一板段右端的第三板段,且第一 ...
【技术保护点】
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竖直面内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包括中部腹板、固定在中部腹板左端的左端板及固定在中部腹板右端的右端板,左、右端板均垂直于中部腹板的板面且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二连接板还包括位于上侧的自由端向左延伸的上侧板和位于下侧的自由端向左延伸的下侧板,上、下侧板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板呈左端开口的槽状结构;上侧板上设置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以连接车架的螺栓穿孔,上侧板的上端面为用于支撑车架相应端面的平面;第一连接板呈Z形,具体包括第一板段、设置于第一板段左端的第二板段和设置于第一板段右端的第三板段,且第一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上侧板的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竖直面内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包括中部腹板、固定在中部腹板左端的左端板及固定在中部腹板右端的右端板,左、右端板均垂直于中部腹板的板面且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二连接板还包括位于上侧的自由端向左延伸的上侧板和位于下侧的自由端向左延伸的下侧板,上、下侧板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板呈左端开口的槽状结构;上侧板上设置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以连接车架的螺栓穿孔,上侧板的上端面为用于支撑车架相应端面的平面;第一连接板呈Z形,具体包括第一板段、设置于第一板段左端的第二板段和设置于第一板段右端的第三板段,且第一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上侧板的下端面与下侧板的上端面;第三板段与右端板上对应设置有用于连接后悬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悬置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包括固定在左端板上侧的第一上侧板和固定在中部腹板与右端板之间的第二上侧板,在对应于左端板与中部腹板的连接处第一上侧板与第二上侧板之间具有间隙,第二上侧板上于右端板与中部腹板的连接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曹建,卢士杰,
申请(专利权)人: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