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75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叠合楼板,包括现浇层和至少两块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密拼连接,所述预制板的拼接侧设有槽口,所述两块预制板的拼接部沿拼接缝形成长槽,长槽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分别与密拼连接的两块预制板内的预埋底筋搭接,所述现浇层浇筑在预制板上部。如此,预制板板侧采用开槽口的方式,到现场进行密拼,密拼后在长槽处设置加强筋,加强筋与两块预制板的水平预埋钢筋进行搭接,使板底钢筋能够连续,同时保证加强筋的位置尽可能的接近板底的预埋钢筋,使加强筋有效传递弯矩产生的拉应力,板侧拼缝的截面有效高度与楼板处相近或相同,板侧拼缝可以传递弯矩,叠合楼板成型后可双向受力形成双向叠合楼板。

A bi-directional laminated slab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particular to a two-way slabs, including the cast-in-place layer and at least two panels, the panels densely welded connected, splicing side of the prefabricat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notch, splicing portion of the two panels along the seam groove shape growth, strengthen ribs are arranged in the long groove, reinforcing ribs respectively with the close fight two panels connected in the pre buried bottom reinforcement, the cast-in-situ precast slab pouring in upper layer. So, the precast slab side with groove on the way to the scene after the close fight, close fight in the long groove arranged stiffeners, enhance the level of pre reinforcement and two prefabricated plate buried steel lap, make reinforcement can continuously, while ensuring the stiffener location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bottom plate embedded steel reinforcement, the effective transmission of bending due to tensile stress, effective height of section and floor plate side seam similar or the same side of the plate seam can transfer bending moment, composite slab molding can be two-way force the formation of two-way slab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叠合楼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对预制叠合楼板板侧拼缝构造的规定,如附图1所示,两块预制底板板侧拼缝之间采用密拼,在拼缝处底板顶附加钢筋,由于板底钢筋未连续,且附加钢筋处楼板截面有效高度比其他部分降低,该板侧拼缝构造使楼板截面削弱,不能形成连续的受力板,故该方向不能有效传递弯矩,无法按双向楼板计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于双向楼板板侧构造的规定如附图2所示,是要将预制板板侧的钢筋从侧面伸出并弯折,两块楼板间预留现浇段,使楼板板侧钢筋相互锚入,完成现浇后该板侧构造可传递弯矩,楼板可按双向楼板计算。但是该叠合楼板在现场现浇时需预留现浇段,现浇段需要另外支底模,造成现场施工支模量大,增加装配施工难度。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施工简便、可满足受力条件的双向叠合楼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施工简便、可满足受力条件的双向叠合楼板。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向叠合楼板,包括现浇层和至少两块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密拼连接,所述预制板的拼接侧设有槽口,所述两块预制板的拼接部沿拼接缝形成长槽,所述长槽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密拼连接的两块预制板内的预埋底筋搭接,所述现浇层浇筑在预制板上部。如此,预制板板侧采用开槽口的方式,到现场进行密拼,密拼后在长槽处设置加强筋,加强筋与两块预制板的水平预埋钢筋进行搭接,使板底钢筋能够连续,同时保证加强筋的位置尽可能的接近板底的预埋钢筋,使加强筋有效传递弯矩产生的拉应力,板侧拼缝的截面有效高度(从受压边缘至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重心的距离为截面有效高度,即从楼板上表面至钢筋中心的距离)与楼板处相近或相同,板侧拼缝可以传递弯矩,叠合楼板成型后可双向受力形成双向叠合楼板。同时,预制板板侧不伸出钢筋,简化了预制板的制备过程,且现场施工可以不支底模,简化现场施工步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长槽可以是一整段也可以是多段,但是要求长槽的尺寸不得过小,即段数不能太多,开槽过多这将导致设计量大,工厂制作板时效率低,需每根加强筋及槽口的位置要符合设计,否则将导致加强筋与预制板中预埋底筋对不上,加强筋无法放置等问题,现场施工时,且只能一根根钢筋摆放至长槽内,现场施工效率低,极易漏放钢筋等,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度极大,效率低,经济性较差。故优选所述长槽为一整段,最多不超过三段,这样预制板的成型和制备更容易,对接更方便,同时可直接在长槽内放置钢筋网作为加强筋与预埋底筋进行搭接。进一步,所述预埋底筋外露至所述槽口内,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预埋底筋共水平面。因为钢筋露出槽表面,放置附加钢筋时可以看到预制板中的钢筋,将附加钢筋布置在预制板中露出槽表面的钢筋处即可形成搭接;同时加强筋与槽中钢筋完全处于同一水平面,拼缝截面处楼板的有效截面高度未被削弱,形成等效截面传递弯矩。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加强筋与所述预埋底筋共水平面并非物理意义上绝对的共水平面,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往往会存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高度差,此种情况应当视为加强筋与预埋底筋共水平面。进一步,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预埋底筋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槽口沿预制件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加强筋为钢筋网。如此,所述长槽为通长式,故不需要对开设槽口位置的进行设计,长槽为通长式和降低设计及工厂制作难度,现场摆放时,不会因为槽口错位而无法设置加强筋;同时可直接在长槽内放置钢筋网作为加强筋与预埋底筋进行搭接,操作更为简便。进一步,所述预埋底筋包括纵向筋和水平筋,所述加强筋与水平筋搭接,所述纵向筋包括设置在预制板中部的预应力筋以及设置在所述槽口处的普通钢筋。纵向筋采用预应力筋,若开通长槽,槽处楼板的厚度太小,预应力筋上表面无混凝土包裹,无法很好地握裹预应力筋,并且预应力筋处于上端,会导致开槽处截面产生向下的弯矩,对板的受力不利,故在所述槽口处的普通钢筋。进一步,所述预制板沿拼接缝方向设有多根预应力筋,所述槽口的端面与所述预制板的端面之间设有预定间距的非开槽区。需要说明的是,槽口的端面与预制板的端面设有预定间距的非开槽区是指仅在预制板板侧的中部开槽而板端不开槽,板端的混凝土对板侧的预应力筋起到较好的握裹作用,保证了预应力筋作为主筋的应用。进一步,所述槽口的侧面为斜面。如此,增加槽口与现浇层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所述预制板顶面以及槽口侧面与底面为粗糙面。如此,增加预制板与现浇层的接触面的粘结强度。进一步,所述预制板底部拼接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抗裂砂浆。如此,可加强楼板拼接缝处的抗裂能力。进一步,所述凹槽中设有抗裂玻纤网格布。抗裂玻纤网格布具有良好的抗碱性、柔韧性以及抗拉力,具有较好的防水和抗裂能力,如此设置,避免楼板底部拼接缝因楼板受力不均产生裂痕。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单向叠合板板侧拼缝构造图;图2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双向叠合板板侧拼缝构造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向叠合楼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分别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制板拼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所涉及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所涉及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现浇层2预制板3预埋底筋4加强筋5槽口6长槽7凹槽8抗裂砂浆9预应力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本技术实施例如下,参照图3~5,一种双向叠合楼板,包括现浇层1和至少两块预制板2,预制板2的内部设有预埋底筋3,预制板2的侧面密拼连接,预制板2的拼接侧设有槽口5,两块预制板2的拼接部沿拼接缝形成长槽6,长槽6为一面开口朝上,五面混凝土围合的空间槽结构,长槽6内设有加强筋4,加强筋4分别与密拼连接的两块预制板2内的预埋底筋3搭接,现浇层1浇筑在预制板2上部和长槽6内。如此,预制板2板侧采用开槽口5的方式,到现场进行密拼,密拼后在长槽6处设置加强筋4,加强筋4与两块预制板2的水平预埋钢筋进行搭接,使板底钢筋能够连续,同时保证加强筋4的位置尽可能与板底的预埋钢筋处于同一水平面,使加强筋4有效传递弯矩产生的拉应力,板侧拼缝的截面有效高度(从受压边缘至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重心的距离为截面有效高度,即从楼板上表面至钢筋中心的距离)与楼板处相近或相同,板侧拼缝可以传递弯矩,叠合楼板成型后可双向受力形成双向叠合楼板。同时,预制板2板侧不伸出钢筋,简化了预制板2的制备过程,简化模具,提高生产效率,且现场施工可以不支底模,简化现场施工步骤。需要说明的是,在长槽6中,预制板2的预埋底筋3可以外露,也可以不外露,根据具体预制构件需要确定。另外,为了方便施工,多根加强筋4平行间隔设置,且由至少一根纵向钢筋固定连接,绑扎或者焊接皆可,这样也能加强整体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长槽6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向叠合楼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叠合楼板,包括现浇层和至少两块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密拼连接,所述预制板的拼接侧设有槽口,所述两块预制板的拼接部沿拼接缝形成长槽,所述长槽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密拼连接的两块预制板内的预埋底筋搭接,所述现浇层浇筑在预制板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叠合楼板,包括现浇层和至少两块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密拼连接,所述预制板的拼接侧设有槽口,所述两块预制板的拼接部沿拼接缝形成长槽,所述长槽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密拼连接的两块预制板内的预埋底筋搭接,所述现浇层浇筑在预制板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底筋外露至所述槽口内,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预埋底筋共水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预埋底筋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沿预制件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加强筋为钢筋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球李昌州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