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419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通过预制秸秆轻骨料混凝土板和肋梁底模组合形成楼板底模,浇筑混凝土后作为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的支座,使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牢固可靠;通过竖向支撑杆弹簧垫与肋梁底模相连,在竖向支撑杆上固定激振器,通过控制激振器开启与关闭,激振器的震动通过竖向支撑杆传递给肋梁底模,肋梁底模传递给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实现了整体楼板均匀有效振动,振捣更加密实,避免了冲击荷载对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所造成的破坏及施工时板上人员对钢筋的踩踏,施工现场更加安全,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A straw without demoulding concrete ribbed composite slab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raw concrete without demoulding ribbed composite slab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prefabricated straw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plate and rib bottom die formed floor bottom formwork, pouring concrete bearing as straw concrete undismantled mould, make the straw concrete without demoulding board solid and reliable; through the vertical support rod and spring pad rib beam bottom mould is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rod in the vertical vibration exciter, by controll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exciter vibration transmitted to the rib beam bottom mould through the vertical support rod, ribbed beam bottom mould to transfer straw concrete undismantled mould, to achieve the overall floor uniform effective vibration, vibration more dense, avoids the impact load of straw concrete damage and free construction caused by the demolition template board of reinforced stampede, the construction site more safe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oncrete pouring. The amount 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具体是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密肋楼板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其特点是需支设底部模板,采用填充块置于混凝土结构中形成空腔以减小自重。国外密肋楼板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早,采用轻质材料填充块形成的密肋楼板,在欧美国家已有广泛的应用。英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在大空间和较大跨度的公共建筑中采用现浇密肋楼板。该类楼板所采用的填充块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粘土空心砖、聚苯乙烯泡沫块等材料。这种密肋楼板均是用预制肋形构件和填充块形成底模,上部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密肋楼板。普通现浇密肋楼板模板量大、支模与拆模工艺复杂、模板成本高、施工周期长、保温与隔声效果差等缺点。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有大量秸秆废弃物,通常在室外田间焚烧,焚烧时产生大量烟雾而造成环境污染,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秸秆原材料属可循环使用的再生资源,其制作成本低廉、运输费用低;墙体施工简单,节约建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主要基于目前农业废弃的大量秸秆资源,采用玉米等秸秆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作为底模,叠合层绑扎钢筋和浇筑秸秆轻骨料混凝土或者普通混凝土,形成现浇密肋楼板。秸秆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支撑拆除后,施工阶段作为底模的秸秆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成为现浇密肋楼板的一部分,玉米秸秆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永久性地内嵌于平板与纵横肋之间,起到保温、隔热、隔声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分为以下步骤进行:1.支设肋梁底模。底模支设前,需抄平放线;底模采用对称的L形冷弯薄壁型钢制作,中部按设计要求起拱;底模下部采用竖向支撑杆固定,竖向支撑杆上部卡口处设有弹簧垫,弹簧垫顶部与底模采用螺栓连结,竖向支撑杆底部与底座或者扫地杆相连;在肋梁底模与秸秆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搭接处,预先贴好3~5mm厚的泡沫胶条,以防混凝土浇筑时漏浆。2.安装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肋梁底模支设完成并加固后,采用吊车依次安装秸秆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作为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免拆模板两端应注意与预先贴好的泡沫胶条密实粘结;免拆模板相互之间连结应确保密实。3.安装肋梁钢筋笼。成品肋梁钢筋笼可采用吊车吊装就位,就位后与免拆模板钢筋上、下层预留头绑扎连结、固定。4.绑扎叠合板钢筋。在免拆模板与肋梁底模形成的平台上绑扎叠合板双排双向钢筋;同时安装水电管线及其他预留孔道。5.固定激振器。按设计要求,在竖向支撑杆上固定激振器,根据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在每根肋梁底模下,选择在中间的竖向支撑杆上固定一台激振器即可满足要求;同时将激振器导线沿底模捋顺至线槽内。激振器开关可以采用按钮手动,也可以采用无线遥控进行控制。6.浇筑混凝土。选用大流态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应注意均匀控制布料机,同时采用按钮或者遥控方式陆续开启和关闭相应位置的激振器振捣,使混凝土均匀密实;7.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可将肋梁底模拆除,供下一施工段继续使用。所述步骤2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板端头两侧均设有免拆模板预留槽,该预留槽空隙与肋梁底模组成现浇混凝土肋梁下部模板,浇筑混凝土后作为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的支座。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通过预制秸秆轻骨料混凝土板和肋梁底模组合形成楼板底模,浇筑混凝土后作为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的支座,使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牢固可靠;肋梁底模采用泡沫胶条密实粘结,避免振捣混凝土时漏浆;通过竖向支撑杆弹簧垫与肋梁底模相连,在竖向支撑杆上固定激振器,通过控制激振器开启与关闭,激振器的震动通过竖向支撑杆传递给肋梁底模,肋梁底模传递给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实现了整体楼板均匀有效振动,振捣更加密实;无需工人在楼板上部人工振捣的施工方式,避免了冲击荷载对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所造成的破坏及施工时板上人员对钢筋的踩踏,施工现场更加安全;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上部钢筋安装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密肋叠合楼板,相当于去掉了大部分处在受拉区的普通混凝土,所余部分以T形梁机理承受竖向荷载,受力更合理,大幅减轻了楼板自重,节省了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等材料。经测算,相对于普遍使用的现浇混凝土平板而言,秸秆轻骨料砼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自重降低幅度可达30%以上。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而言,楼板自重占建筑物自重在30%~40%左右,所以楼板自重减轻,会使为支撑和传递楼板荷载的梁、柱和基础截面减小,自重降低,进而使整栋建筑物的自重减小,实现了建筑物的轻型化。建筑物自重减小会使结构竖向荷载减小,则竖向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各结构构件的荷载效应减小。秸秆轻骨料砼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不但自重小,而且具有节省模板材料、不需拆模、节省劳动量、施工周期短、具有保温与隔声功能等特点。同时其材料价格低廉、施工工艺简单。采用肋模板与混凝土板结合安拆便捷的施工工艺,模板安装拆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剖面图;图2为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组合图1.肋梁混凝土,2.肋梁底模,3.竖向支撑杆,4.肋梁纵向受力筋,5.肋梁箍筋,6.叠合现浇板下层钢筋,7.叠合现浇板上层钢筋,8.免拆模板下层钢筋预留头,9.叠合现浇板混凝土,10.免拆模板,11.免拆模板预留槽,12.密封泡沫胶条,13.小型激振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首先,肋梁底模2采用相互对称的一对L型薄壁型钢,侧壁打孔,预先使用螺栓进行连结牢固,并在肋梁底模2与秸秆轻骨料混凝土板搭接处,预先在肋梁底模2上贴好3~5mm厚的密封泡沫胶条12,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漏浆。支设肋梁底模2时,下部竖向支撑杆3通过弹簧垫与肋梁底模2连结应紧密牢靠;肋梁底模支设完成并加固后,采用吊车依次安装铺设免拆模板10,免拆模板10两端的免拆模板预留槽11内侧应与预先贴好的密封泡沫胶条12密实粘结,然后安设肋梁钢筋笼,肋梁钢筋笼由肋梁纵向受力筋4与肋梁箍筋5组成;肋梁钢筋笼就位并与免拆模板下层钢筋预留头8等接头连结完成后,绑扎叠合现浇板钢筋,即叠合现浇板下层钢筋6和叠合现浇板上层钢筋7。实施例2钢筋绑扎的同时,应在平台下部竖向支撑杆3上固定小型激振器13;待钢筋工程完成后,同时浇筑密肋梁混凝土1与叠合现浇板混凝土9,混凝土浇筑时应陆续开启下部竖向支撑杆3上的小型激振器13进行振捣,使得密肋梁混凝土1与叠合现浇板混凝土9平整、密实。实施例3按一定次序和时间开启小型激振器13进行泵送混凝土的振捣。肋梁底模2及免拆模板10支设完成后,采用布料机从远及近,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方向依次、均匀浇筑大流态混凝土,混凝土由专人控制浇筑速度及数量。在混凝土浇筑的同时,由人工按钮或者遥控装置开启混凝土下部竖向支撑杆3上固定的小型激振器13,开启时间根据小型激振器13功率大小、混凝土的坍落度、钢筋间距等具体现场条件确定,大约1~3分钟。待混凝土平整密实后,关闭该小型激振器13,依次向后浇筑混凝土,开启小型激振器13。开启小型激振器13时,应注意下部竖向支撑杆3、肋梁底模2、免拆模板10等部位是否存在变形、移位等现象,如果存在,应及时关闭小型激振器13,进行有效加固处理后,方可重新开启小型激振器13,进行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采用玉米等秸秆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作为底模,叠合层绑扎钢筋和浇筑秸秆轻骨料混凝土或者普通混凝土,形成现浇密肋楼板,其主要特征为所述施工过程分为支设肋梁底模、安装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安装肋梁钢筋笼、绑扎叠合板钢筋、固定激振器、浇筑大流态泵送混凝土、采用激振器振捣混凝土等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采用玉米等秸秆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作为底模,叠合层绑扎钢筋和浇筑秸秆轻骨料混凝土或者普通混凝土,形成现浇密肋楼板,其主要特征为所述施工过程分为支设肋梁底模、安装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安装肋梁钢筋笼、绑扎叠合板钢筋、固定激振器、浇筑大流态泵送混凝土、采用激振器振捣混凝土等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步骤如下:A抄平放线,支设肋梁底模;B安装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C安装肋梁钢筋笼;D绑扎叠合板钢筋;E固定小型激振器;F浇筑大流态泵送混凝土;G开启小型激振器振捣混凝土;H养护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可将肋梁底模拆除,供下一施工段继续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采用对称的L形冷弯薄壁型钢制作,中部按设计要求起拱,底模下部采用竖向支撑杆固定,竖向支撑杆上部卡口处设有弹簧垫,弹簧垫顶部与底模采用螺栓连结,竖向支撑杆底部与底座或者扫地杆相连,在肋梁底模与秸秆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搭接处,预先贴好3~5mm厚的泡沫胶条,以防混凝土浇筑时漏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秸秆混凝土免拆模密肋叠合楼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梁底模支设完成并加固后,采用吊车依次安装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春刘杰郭国梁张道明王洪志杨楠张学元王蕊王丽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