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792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4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合楼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多组纵向贯穿的预制板肋,并沿底板的横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板肋上间隔布设有穿设钢筋的预留孔和预留拉筋,或者所述底板上沿纵横方向分别贯通设有多组板肋,并分别沿底板的纵、横方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板肋上间隔布设预留拉筋,两种方式的底板上布设有底板钢筋,所述板肋上布设有板肋钢筋,所述预留拉筋上固连有与底板方向平行布置的顶部钢筋,所述底板上方灌注混凝土,形成后浇钢筋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对预制带肋底板进行运输,运输和安装方便、快捷,该叠合楼板无需支模,抗裂性、整体性较好,并且施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目前的楼板通常是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预制楼板、装配整体式楼板几种结构形式。其中,现浇混凝土楼板存在模板用量大、施工效率低、易开裂等缺陷,预制楼板存在结构整体性、抗震性能差等缺陷,装配整体式楼板存在施工麻烦、整体性较差、可靠性难保证等缺陷。同时,叠合板也是一种可以应用的楼板结构,但因为在后浇混凝土中钢筋布设较少或不设钢筋,后浇混凝土与预制底板缺少拉筋连接,从而造成整体性较差,因此叠合板不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所以研发一种结构更加坚固、抗裂性及整体性都比较高的新型叠合楼板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叠合楼板,该叠合楼板无需支模、抗裂性、整体性好,能够实现现场的高效铺设和施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楼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多组纵向贯通的预制板肋,并沿所述底板的横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板肋上间隔布设有穿设钢筋的预留孔和预留拉筋,所述底板上布设有底板钢筋,所述板肋上布设有板肋钢筋,所述预留拉筋上固连有与所述底板平行布置的顶部钢筋,所述底板上设有后浇钢筋混凝土层。优选的,所述底板钢筋采用预应力钢筋。优选的,所述底板钢筋采用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间隔排布方式。优选的,所述预留孔采用矩形截面,且平行排布在预制板肋上,所述多组板肋上的预留孔的位置上下对应。优选的,所述预留拉筋的两端部采用 钩体结构,下 钩体插入底板内, 上钩体延伸到板肋的上平面的上方。优选的,所述板肋上的预留孔中插设钢筋,所述插设钢筋与底板平行布置。优选的,所述底板钢筋和板肋钢筋分别与预留拉筋呈垂直角度设置。一种所述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在底板上间隔布设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并定位板肋钢筋、预留拉筋;⑵安装模板,张拉底板的预应力钢筋后,浇筑混凝土成型,形成后浇钢筋混凝土层;⑶拆除模板,养护钢筋混凝土至设计强度的85%后,切断端部多余的预应力钢筋,将预制带肋底板吊运至存放场所;⑷将预制带肋底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安装完成后,在肋部预留孔中穿设钢筋,并在预留拉筋上绑扎顶部钢筋;⑸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楼板。一种叠合楼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沿纵横方向分别贯通设有多组板肋,并分别沿所述底板的纵、横方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板肋上间隔布设预留拉筋,所述底板上布设有底板钢筋,所述板肋上布设有板肋钢筋,所述预留拉筋上固连有与所述底板平行布置的顶部钢筋,所述底板上设有后浇钢筋混凝土层。优选的,所述底板钢筋采用预应力钢筋。优选的,所述底板钢筋采用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间隔排布方式。优选的,所述预留拉筋的两端部采用 钩体结构,下 钩体插入底板内, 上钩体延伸到板肋的上平面的上方。优选的,所述底板钢筋和板肋钢筋分别与预留拉筋呈垂直角度设置。一种所述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在底板上间隔布设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并定位板肋钢筋、预留拉筋;⑵安装模板,张拉底板的预应力钢筋后,浇筑混凝土成型,形成后浇钢筋混凝土层;⑶拆除模板,养护钢筋混凝土至设计强度的85%后,切断端部多余的预应力钢筋,将预制带肋底板吊运至存放场所;⑷将预制带肋底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安装完成后,在预留拉筋上绑扎顶部钢筋;⑸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楼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预制带肋底板作为叠合楼板的底模,无需安装模板和支模。2.整个叠合楼板结构简单,仅仅对预制底板进行运输和安装,运输和安装都比较方便、快捷,极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3.预制带肋底板直接在工厂内加工成型,避免了采用传统的现场浇注工艺产生裂纹,同时通过在底板内加设预应力钢筋,提高了整个叠合楼板的牢固性和抗裂性能。4.通过在板肋上设置预留孔,并穿插钢筋,预留拉筋与顶部钢筋、下穿预留孔的钢筋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撑框架及多个小的支撑单元体,提高了叠合楼板的整体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预制带肋底板平面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面图;图4为图1中的C-C剖面图;图5为图1中的D-D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实际使用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的三维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的预制带肋底板平面图;图10为图9中的E-E剖面图;图11为图9中的F-F剖面图;图12为图9中的G-G剖面图;图13为图9中的H-H剖面图;图1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剖面图;图1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实际使用剖面图;其中1-底板,2-板肋,3-预留孔,4-预留拉筋,5-底板钢筋,6-板肋钢筋,7-插入钢筋,8—顶部钢筋,9-后浇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叠合楼板,包括底板1、预留拉筋4、顶部钢筋8和后浇混凝土层9,底板1上预制设有多组纵向贯穿的板肋2,并沿底板1的横向等距间隔布置,板肋2上间隔布设有穿设钢筋的预留孔3和预留拉筋4,底板1上布设有底板钢筋5,板肋2上布设有板肋钢筋6,预留拉筋4上绑扎顶部钢筋8,底板1上设有后浇钢筋混凝土层9,后浇钢筋混凝土层9充填在底板与顶部钢筋8围成的后浇部内。板肋钢筋6采用非预应力钢筋,底板钢筋5采用间隔布设的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预留孔3采用长方条形,且平行排布在预制板肋2上,所述多组板肋2上的预留孔3的位置上下对应。预留拉筋4采用 双钩形,下 钩体插入底板1内部, 上钩体延伸到板肋2的上方。底板1上表面插入钢筋7,用来加固底板。底板1和板肋2上的钢筋分别与预留拉筋4呈垂直角度设置。一种所述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在底板上间隔布设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并定位板肋钢筋、预留拉筋;⑵安装模板,张拉底板的预应力钢筋后,浇筑混凝土成型,形成后浇钢筋混凝土层;⑶拆除模板,养护钢筋混凝土至设计强度的85%后,切断端部多余的预应力钢筋,将预制带肋底板吊运至存放场所;⑷将预制带肋底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安装完成后,在肋部预留孔中穿设钢筋,并在预留拉筋上绑扎顶部钢筋;⑸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楼板。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底板钢筋5全部采用预应力钢筋。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如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两个实施例中,叠合板板厚为120mm,预制带肋底板1的板厚为30mm,板肋2肋宽40mm,肋高40mm,肋间距200mm,肋部预留孔尺寸为宽30mm×高20mm,预留孔的叠合板的剖面图如图7所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多组纵向贯穿的预制板肋,并沿所述底板的横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板肋上间隔布设有穿设钢筋的预留孔和预留拉筋,所述底板上布设有底板钢筋,所述板肋上布设有板肋钢筋,所述预留拉筋上固连有与所述底板平行布置的顶部钢筋,所述底板上设有后浇钢筋混凝土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多组纵向贯穿的预制板肋,并沿所述底板的横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板肋上间隔布设有穿设钢筋的预留孔和预留拉筋,所述底板上布设有底板钢筋,所述板肋上布设有板肋钢筋,所述预留拉筋上固连有与所述底板平行布置的顶部钢筋,所述底板上设有后浇钢筋混凝土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钢筋采用预应力钢筋或者采用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间隔排布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是,所述预留孔采用矩形截面,且平行排布在预制板肋上,所述多组板肋上的预留孔的位置上下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是,所述预留拉筋的两端部采用钩体结构,下 钩体插入底板内, 上钩体延伸到板肋的上平面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是,所述预留孔中插设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富胡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