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398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及汽车,该汽车后视镜结构包括:连杆,与汽车车身连接;转杆,与连杆同轴设置;后视镜本体,与转杆连接;摄像头结构,设置在连杆远离汽车车身的一端;第一铰链,连接连杆以及汽车车身;第二铰链,连接后视镜本体以及转杆;其中,摄像头结构设置在后视镜本体的第一方向上,第一方向与Z轴方向相反;后视镜本体通过第二铰链与连杆固定连接;连杆通过第一铰链与汽车车身可旋转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玻璃后视镜与摄像头结构通常存在设计兼容性问题,且加装玻璃后视镜后,风阻较大的问题。

A car rearview mirror structure and c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rview mirror and vehicl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 the connecting rod, connected with the automobile body; the rotating rod, and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axial; a rearview mirro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ry rod; the camera structure, one end is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ng rod away from the vehicle body;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hinge. Car body; second hinge connecting the rearview mirror body and a rotating rod; wherein, the camera structur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direction after the mirror body on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Z axi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rearview mirror body through second hinges and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rotating connected by a first hinge and the vehicle body can b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design compatibility problem of the existing glass rearview mirror and the camera structure, and has large wind resistance after adding the glass rear view mi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后视镜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对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汽车后视镜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存在视觉盲区等,因此,后视镜摄像头应运而生。目前汽车的智能网联化设备逐步装车推广,后视镜摄像头就是其中的一种。后视镜摄像头相比于传统的汽车后视镜,性能更为强大,有其优越的特性,但是大部分地区依然在技术法规中明确规定必须加装玻璃后视镜,所以目前的状况是,即使安装了后视镜摄像头也必须加装玻璃后视镜,以保证后视镜摄像头出现故障后,仍有玻璃后视镜可以使用。而现有的玻璃后视镜与摄像头结构通常存在设计的兼容性问题,且加装玻璃后视镜后,风阻较大,不利于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及汽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玻璃后视镜与摄像头结构通常存在设计兼容性问题,且加装玻璃后视镜后,风阻较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该汽车后视镜结构包括:连杆,与汽车车身连接;转杆,与连杆同轴设置;后视镜本体,与转杆连接;摄像头结构,设置在连杆远离汽车车身的一端;第一铰链,连接连杆以及汽车车身;第二铰链,连接后视镜本体以及转杆;其中,摄像头结构设置在后视镜本体的第一方向上,第一方向与Z轴方向相反;后视镜本体通过第二铰链与连杆固定连接;连杆通过第一铰链与汽车车身可旋转连接。优选地,汽车后视镜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汽车车身上,并与第一铰链电连接。优选地,汽车后视镜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旋钮,与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优选地,汽车后视镜结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汽车车身上,并与转杆电连接。优选地,汽车后视镜结构还包括:第二驱动旋钮,与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优选地,后视镜本体包括镜壳和镜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汽车后视镜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后视镜结构及汽车,通过连杆与第一铰链的配合,实现汽车后视镜结构在水平面内角度可调;通过转杆与第二铰链的配合,实现后视镜本体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可调;后视镜本体与摄像头结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玻璃后视镜与摄像头结构通常存在设计兼容性问题;且由于后视镜本体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可调,一方面解决了风阻较大的问题,一方面可有效地遮挡摄像头结构,使雨雪尽量少影响摄像头结构的视野和拍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视镜结构的安装状态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视镜结构的安装状态示意图之二。附图标记说明:1、连杆;2、后视镜本体;3、转杆;4、摄像头结构;5、第一铰链;6、第二铰链;7、第一驱动电机;8、第二驱动电机;9、镜壳;10、镜片;11、车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的玻璃后视镜与摄像头结构通常存在设计兼容性问题,且加装玻璃后视镜后,风阻较大的问题。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该汽车后视镜结构包括:连杆1,与汽车车身连接;其中,连杆1与汽车车身在水平面内可旋转连接,使得该汽车后视镜结构可实现调整角度。转杆3,与连杆1同轴设置;其中,在水平面内,转杆3随连杆1旋转而旋转。后视镜本体2,与转杆3连接;优选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后视镜本体2包括镜壳9和镜片10,镜片10设置在镜壳9内部。后视镜本体2通过第二铰链6与转杆3固定连接,随转杆3旋转而旋转。摄像头结构4,设置在连杆1远离汽车车身的一端;其中,摄像头结构4设置于连杆1远离汽车车身一端的端部,摄像头结构4可与汽车的中央控制器进行通信,将采集到的图像传输至中央控制器,可通过仪表台上的显示屏显示出来,便于用户获知车身两侧的情况。第一铰链5,连接连杆1以及汽车车身,连杆1通过第一铰链5与汽车车身可旋转连接;第一铰链5与连杆1互相配合,实现连杆1在水平面内可旋转,以带动整个汽车后视镜结构调整角度,在汽车通过狭窄的通道或会车距离很近以及停车后两侧通道狭窄的情况时,连杆1可能需要水平折叠,这时连杆1可经由第一铰链5向汽车车身靠拢回收。由于转杆3与连杆1同轴设置,在连杆1在水平面内旋转时,将带动转杆3旋转,进而转杆3带动后视镜本体2旋转。第二铰链6,连接后视镜本体2以及转杆3,后视镜本体2通过第二铰链6与转杆3固定连接;具体地,后视镜本体2通过与转杆3、第二铰链6的配合,可实现当转杆3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时,后视镜本体2也跟随转杆3旋转,从而实现调整竖直平面内的角度,后视镜本体2随转杆3旋转摆动的范围是从与地面平行到垂直,当后视镜本体2与地面平行时,其厚度较薄,所以风阻会很小,此时可仅使用摄像头结构4;而当摄像头结构4有故障时,可以使后视镜本体2随转杆3旋转到与地面垂直,从而也可以正常使用。其中,摄像头结构4设置在后视镜本体2的第一方向上,第一方向与Z轴方向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Z轴方向指汽车坐标系的Z轴,即以汽车底盘为基准面,垂直于汽车底盘且向上的方向,即后视镜本体2设置在摄像头结构4的上方,这样,当雨雪天气或其它天气时,可将后视镜本体2通过转杆3调节到与地面平行的位置,即如图2所示,此时,后视镜本体2可有效地遮挡摄像头结构4,使雨雪尽量少影响摄像头结构4的视野和拍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连杆1与第一铰链5的配合,实现汽车后视镜结构在水平面内角度可调;通过转杆3与第二铰链6的配合,实现后视镜本体2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可调;后视镜本体2与摄像头结构4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玻璃后视镜与摄像头结构通常存在设计兼容性问题;且由于后视镜本体2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可调,一方面解决了风阻较大的问题,一方面可有效地遮挡摄像头结构4,使雨雪尽量少影响摄像头结构4的视野和拍摄效果。优选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汽车后视镜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7,设置在汽车车身上,并与第一铰链5电连接。其中,第一驱动电机7用于通过第一铰链5驱动连杆1在水平面内旋转。优选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汽车后视镜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旋钮,与第一驱动电机7电连接。其中,第一驱动旋钮用于对第一驱动电机7驱动连杆1旋转的角度进行选择,使得汽车后视镜结构在水平内可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与汽车车身连接;转杆,与所述连杆同轴设置;后视镜本体,与所述转杆连接;摄像头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杆远离汽车车身的一端;第一铰链,连接所述连杆以及汽车车身;第二铰链,连接所述后视镜本体以及所述转杆;其中,所述摄像头结构设置在所述后视镜本体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方向与Z轴的方向相反;所述后视镜本体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通过所述第一铰链与汽车车身可旋转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与汽车车身连接;转杆,与所述连杆同轴设置;后视镜本体,与所述转杆连接;摄像头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杆远离汽车车身的一端;第一铰链,连接所述连杆以及汽车车身;第二铰链,连接所述后视镜本体以及所述转杆;其中,所述摄像头结构设置在所述后视镜本体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方向与Z轴的方向相反;所述后视镜本体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通过所述第一铰链与汽车车身可旋转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视镜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汽车车身上,并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广平董克张玉良田博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