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轴置动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3067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0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一体式轴置动力总成,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其两端的电池端盖和差速器总成端盖,三者形成一体式结构,其内部设有电池、变速器、差速器总成,电池具有固定在壳体上的定子和与壳体之间具有滚动副的转子,所述电池具有一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为空心轴且同时作为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所述电池的输出轴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以及所述差速器总成的两个半轴均共轴,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左半轴从所述电池的输出轴的内部穿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在保证安全性和输出效率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减小动力总成的大小;模块化设计,对于生产、装配和维修都有很大的帮助。

One type axial force assemb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l shaft mounted powertrain,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fixed at both ends of the battery cover and the differential assembly end cap, the three form an integral structure, which is arranged inside the battery, transmission, differential assembly, battery with the rotor has a rolling pair between the stator fixed on the shell and with the shell, the battery has an output shaft, the output shaft is a hollow shaft an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transmission input shaft, 2.5 shaft output shaft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battery input shaft and the differential assembly are coaxially output half shaft from the inside the battery left shaft through the differential assembly.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and reliable, and the size of the powertrain can be reduced to a maximum ext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nsuring safety and output efficiency. Modular design is of great help for production,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轴置动力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变速器是汽车动力总成的核心,其内部部件多且结构复杂。在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中,大多使用固定速比的变速器进行减速增矩,这样对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要求很高,极大地增加了整车的开发成本,且无法使驱动电机更多的运行在高效率区,降低了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由于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具有很好的调速特性,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挡位数不宜过多,通过对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发现两挡变速器是比较合理的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目前纯电动汽车上开发的两挡变速器主要有机械式手动变速器(M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和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变速器与电机配合时,由于电动汽车在起步和爬坡时扭矩大,电机电流比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几倍乃至几十倍,影响到电机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烧坏电机。电机在高转速恒功率输出时,爬坡扭矩大速度低,电机输出功率会减小,因此爬坡能力差。这样驾驶舒适性差,并且换挡时对电机转速的控制也需要相当的精确和迅速。中国专利CN200920204204.1揭示了采用行星轮系形式两挡自动变速器,其传递扭矩较低,但对齿轮的制造水平要求非常高,因此价格昂贵,目前还没有被广泛的采用。如中国专利CN201120028042.8和CN201320028583.X揭示了使用同步器对两挡齿轮副进行选择选择从而进行换挡操作,这种结构对于电机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采用低转动惯量、高精度电机,因为一旦同步器不能很顺利地与换挡齿轮配接,则很容易烧坏电机。而且,该结构中还存在纵向尺寸偏大的问题,因为差速器总成与电机输出轴之间为间距的平行设置,这样对于结构紧凑型型电动汽车的机构排布造成很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CN201110173011.6、CN201410829214.X、CN201410836093.1采用了双离合结构进行挡位的选择,但是差速器总成与电机输出轴之间的间距平行设置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而且结构都是松散的,也不利于整体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式轴向布置的动力总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一体式轴置动力总成,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其两端的电池端盖和差速器总成端盖,三者形成一体式结构,其内部设有电池、变速器、差速器总成,电池具有固定在壳体上的定子和与壳体之间具有滚动副的转子,所述电池具有一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为空心轴且同时作为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所述电池的输出轴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以及所述差速器总成的两个半轴均共轴,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左半轴从所述电池的输出轴的内部穿过。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第一隔断,将壳体内部空间分为电池容置空间和变速器容置空间,所述转子的两端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断和电池端盖上,所述电池的输出轴伸出于所述第一隔断。优选的,所述变速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一挡主动齿轮和二挡主动齿轮,以及一与所述输入轴平行的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空套有一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一挡主动齿轮和二挡主动齿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之间设有一双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背向而设且两者共用一外毂,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外毂与所述中间轴通过花键连接且可同步转动,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分别控制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的耦合,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均固定有一同轴的空心套管,用于使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的液压油通过,所述中间轴穿过所述空心套管且其一端架设在所述第一隔断上。优选的,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空心套管之间配合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工作的压力油道,以及用于给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冷却的润滑油道,所述压力油道与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的压力油入口连通,所述润滑油道与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的润滑油入口连通,所述压力油入口和润滑油入口分别与所述变速器壳体、空心套管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将位于所述变速器壳体、空心套管之间的间隙形成蓄油区。优选的,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之间设有一同步器,所述同步器固定于所述中间轴上并控制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选择性地与所述中间轴的耦合。优选的,所述中间轴上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驱动齿轮啮合并传输扭矩迫使差速器壳体转动,扭矩传输方向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左半轴、右半轴垂直。优选的,所述中间轴上设有驻车棘轮,或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驻车棘轮。优选的,所述电池的输出轴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为同一根空心轴,或为由联轴器连接的两根独立的空心轴。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第二隔断,两侧分别为变速器容置空间和差速器容置空间,所述第二隔断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以及所述差速器壳体的轴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结构简单可靠,在保证安全性和输出效率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减小动力总成的大小;2、模块化设计,对于生产、装配和维修都有很大的帮助;3、驻车结构的完美结合,确保系统总成的使用可靠性;4、差速器与变速箱及电池输出轴同轴设置,减小了动力总成的纵向尺寸,并且结合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轴承的支持,确保了整体的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第一、第二实施例中控制双离合器的工作的油路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第一、第二实施例中控制双离合器的工作的第二油路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一体式轴置动力总成,包括壳体11以及固定在其两端的电池端盖12和差速器总成端盖13,三者形成一体式结构,其内部设有电池、变速器、差速器总成。所述壳体11内设第一隔断14,两侧分别为电池容置空间和变速器容置空间;所述壳体11内设第二隔断15,两侧分别为变速器容置空间和差速器容置空间。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力矩的传输方向使变速器容置空间设置在中间。电池具有固定在壳体上的定子21和与壳体之间具有滚动副的转子22,所述电池具有一输出轴23,所述输出轴23为空心轴且同时作为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31。所述转子22的两端轴承2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断14和电池端盖12上,所述电池的输出轴伸出于所述第一隔断14。所述第二隔断15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31以及所述差速器壳体44的轴承。所述差速器壳体44的另一侧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差速器总成端盖13上。本专利技术通过这样紧凑的结构,使所有转动物得到很好的支持,减少转动跳动的产生,传动效率大大提升。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变速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入轴31上的一挡主动齿轮32和二挡主动齿轮33,以及一与所述输入轴31平行的中间轴34,所述中间轴34上空套有一挡从动齿轮35和二挡从动齿轮36,分别与所述一挡主动齿轮32和二挡主动齿轮33相啮合。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述一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体式轴置动力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体式轴置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以及固定在其两端的电池端盖(12)和差速器总成端盖(13),三者形成一体式结构,其内部设有电池、变速器、差速器总成,电池具有固定在壳体上的定子(21)和与壳体之间具有滚动副的转子(22),所述电池具有一输出轴(23),所述输出轴(23)为空心轴且同时作为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31),所述电池的输出轴(23)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31)以及所述差速器总成的两个半轴均共轴,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左半轴(41)从所述电池的输出轴(23)的内部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轴置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以及固定在其两端的电池端盖(12)和差速器总成端盖(13),三者形成一体式结构,其内部设有电池、变速器、差速器总成,电池具有固定在壳体上的定子(21)和与壳体之间具有滚动副的转子(22),所述电池具有一输出轴(23),所述输出轴(23)为空心轴且同时作为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31),所述电池的输出轴(23)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31)以及所述差速器总成的两个半轴均共轴,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左半轴(41)从所述电池的输出轴(23)的内部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轴置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内设第一隔断(14),将壳体内部空间分为电池容置空间和变速器容置空间,所述转子(22)的两端轴承(2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断(14)和电池端盖(12)上,所述电池的输出轴伸出于所述第一隔断(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轴置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入轴(31)上的一挡主动齿轮(32)和二挡主动齿轮(33),以及一与所述输入轴(31)平行的中间轴(34),所述中间轴(34)上空套有一挡从动齿轮(35)和二挡从动齿轮(36),分别与所述一挡主动齿轮(32)和二挡主动齿轮(33)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轴置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35)和二挡从动齿轮(36)之间设有一双离合器(37),分别为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背向而设且两者共用一外毂(30),且所述外毂(30)与所述中间轴(34)通过花键(61)连接且可同步转动,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分别控制一挡从动齿轮(35)、二挡从动齿轮(36)与所述中间轴(34)的耦合,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上均固定有一同轴的空心套管(38),用于使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的液压油通过,所述中间轴(34)穿过所述空心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海耿毓巍
申请(专利权)人:吉泰车辆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