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电池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343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3:02
在将多个高压电池(31a~33a)收纳于电池壳体(50)的电池单元(10)中,电池壳体(50)具备搭载有高压电池(31a~33a)的底部板(51A)和从上方进行覆盖的罩(52)。底部板(51A)具备板状的托盘(54)、纵向加强梁(55)以及多个托架(53)。纵向加强梁(55)配置成至少将相邻的托架(53)相连,纵向加强梁(55)与托架(53)隔着托盘(54)而配置成格子状。高压电池(31a~33a)在纵向加强梁(55)上以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固定,电池壳体(50)通过托架(53)固定在车辆(V)的地板下。

Battery cell unit

When multiple high-voltage batteries (31a to 33a) are stored in the battery unit (10) of the battery case (50), the battery case (50) has a bottom plate (51A) equipped with a high voltage battery (31a to 33a) and a cover (52) covered from above. The bottom plate (51A) has a plate shaped tray (54), a longitudinal strengthening beam (55), and a plurality of brackets (53).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beam (55) is configured to be less connected to the adjacent bracket (53), and the longitudinal strengthening beam (55) is arranged in a tray (54) with the bracket (53) as a lattice. The high voltage battery (31a to 33a) is fixed on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d beam (55) on the direc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car in the direction of length. The battery case (50) is fixed under the floor of the vehicle (V) through the bracket (5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电池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电池单元。
技术介绍
在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燃料电池车等车辆中设置有将多个电池收纳在电池壳体中的电池单元。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单元中,电池壳体由搭载有电池的托盘和从上方覆盖电池的罩构成,在托盘的下表面固定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梁部件。电池单元经由从托盘向车宽方向露出的梁部件的紧固连结部而固定在左右侧梁上。并且,托盘的电池收容部通过将前后方向分隔部和宽度方向分隔部呈格子状地与托盘一体设置,从而划分收容电池的电池收容室,并且确保托盘的刚性。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4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单元中,由于通过与托盘一体形成的前后方向分隔部来确保前后方向上的刚性,因此托盘的形状可能会变得复杂,从而制造工序可能会变得复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保持电池,并且能够使托盘本身简化且轻量化的电池单元。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方案。第1方案为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10),其具备:多个电池(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高压电池31a~33a);以及电池壳体(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50),其收纳多个该电池,所述车辆用电池单元中,所述电池壳体具备搭载有所述电池的底部板(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底部板51A、底部板51B)和从上方覆盖所述电池的罩(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罩52),该底部板具备板状的托盘(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托盘54、托盘64)、设置于该托盘的上表面且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加强梁(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纵向加强梁55、纵向加强梁65)、以及设置于该托盘的下表面且沿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横向加强梁(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托架53、托架63),所述纵向加强梁配置成至少将相邻的所述横向加强梁相连,所述纵向加强梁与所述横向加强梁隔着所述托盘而配置成格子状,所述电池在所述纵向加强梁上以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固定,所述电池壳体通过所述横向加强梁而固定在所述车辆的地板下。第2方案在第1方案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的基础上,其中,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由多个所述电池构成的第1电池模块(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前部电池模块31)和第2电池模块(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下后部电池模块32)隔着空间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空间部34)而在前后方向上分离配置,在所述第1电池模块的上方配置有前部座椅(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前部座椅4),在所述第2电池模块的上方配置有后部座椅(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后部座椅5),所述第1电池模块和所述第2电池模块分别配置在一对所述横向加强梁之间。第3方案在第2方案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的基础上,其中,在所述空间部配置有高压系统设备(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DC-DC转换器22),该高压系统设备固定于所述纵向加强梁(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第1中纵向加强梁55E和第2中纵向加强梁55F、第2纵向加强梁65B)。第4方案在第3方案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的基础上,其中,在所述高压系统设备的前后方向上设置有一对所述横向加强梁(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第2托架53B、第3托架53C,第2托架63B、第3托架63C),在所述托盘的上表面,沿所述横向加强梁设置有至少一个横梁(例如,后述实施方式的前横梁56A、后横梁56B、横梁68),保持所述高压系统设备的所述纵向加强梁固定于所述横梁。第5方案在第4方案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的基础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横梁配置成,从上方观察时与隔着所述高压系统设备的一对所述横向加强梁中的一个横向加强梁重叠,由所述横梁和所述一个横向加强梁形成封闭空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1方案,通过纵向加强梁与横向加强梁隔着托盘而配置成格子状,即使不增加托盘本身的壁厚或者不使托盘本身具有刚性,也能够提高底部板的刚性,从而能够使托盘本身简化且轻量化。并且,通过将横向加强梁相连的纵向加强梁,能够可靠地保持电池。此外,通过使横向加强梁除了具有作为加强梁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作为紧固连结机构的功能,从而能够通过横向加强梁将电池单元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下,与另外设置紧固连结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且能够使组装容易。根据第2方案,通过将第1电池模块和第2电池模块分别配置在一对横向加强梁之间,由此能够在格子状空间中以高刚性保持电池。并且,在车辆用电池单元中,在前部座椅与后部座椅之间形成有空间部,因此能够避免对室内空间的影响。由此,不会妨碍后部座椅的乘客将脚放入前部座椅的下方或从前部座椅的下方拿出时的动作,能够确保乘客的舒适性。根据第3方案,固定于纵向加强梁的高压系统设备在前后方向上被第1电池模块与第2电池模块夹着,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高压系统设备,以免受到碰撞等的冲击。根据第4方案,能够通过在托盘的上表面配置的横梁更可靠地保护高压系统设备。并且,能够通过横梁进一步提高底部板的刚性。根据第5方案,由横梁和隔着高压系统设备的一对横向加强梁中的一个横向加强梁形成封闭空间,由此能够以高刚性更可靠地保持电池和高压系统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的车辆的简要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部板的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部板的图。图5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部板的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部板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部板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是沿着符号的方向观察的。[电池单元]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单元10主要具备多个电池模块31~33、DC-DC转换器22、电池用ECU40以及收容它们的电池壳体50,且搭载于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燃料电池车等车辆V。电池单元10配置在形成车厢2的地板面的底板3的下方。[电池壳体]电池壳体50包括搭载有多个电池模块31~33、DC-DC转换器22及电池用ECU40的底部板51、以及从上方覆盖它们的罩52。电池壳体50安装成,将形成底部板51的一部分而沿左右延伸的多个托架53(在第2实施方式中为托架63)紧固连结于底板框架(未图示),从而将电池单元10悬吊在底板3的下方,该底板框架在车辆V的两侧配设的下边梁的内侧并列设置。对于底部板51的详细结构在之后进行说明。[电池]在多个电池模块31~33中包括在电池壳体50的前部收容的前部电池模块31和隔着空间部34而在电池壳体50的后部收容的两个后部电池模块32、33,各电池模块31~33分别具有多个高压电池31a~33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左右方向上排列有两个、前后方向上排列有三个这共计六个高压电池31a构成前部电池模块31,同样由左右方向上排列有两个、前后方向上排列有三个这共计六个高压电池32a构成一个后部电池模块32(以下,还称为下后部电池模块32。),由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两个高压电池33a构成另一个后部电池模块33(以下,还称为上后部电池模块33。)。多个电池模块31~33配置在车辆V的前部座椅4和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电池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其具备:多个电池;以及电池壳体,其收纳多个该电池,所述车辆用电池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具备搭载有所述电池的底部板和从上方覆盖所述电池的罩,该底部板具备板状的托盘、设置于该托盘的上表面且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加强梁、以及设置于该托盘的下表面且沿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横向加强梁,所述纵向加强梁配置成至少将相邻的所述横向加强梁相连,所述纵向加强梁与所述横向加强梁隔着所述托盘而配置成格子状,所述电池在所述纵向加强梁上以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固定,所述电池壳体通过所述横向加强梁而固定在所述车辆的地板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04 JP 2015-1138551.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其具备:多个电池;以及电池壳体,其收纳多个该电池,所述车辆用电池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具备搭载有所述电池的底部板和从上方覆盖所述电池的罩,该底部板具备板状的托盘、设置于该托盘的上表面且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加强梁、以及设置于该托盘的下表面且沿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横向加强梁,所述纵向加强梁配置成至少将相邻的所述横向加强梁相连,所述纵向加强梁与所述横向加强梁隔着所述托盘而配置成格子状,所述电池在所述纵向加强梁上以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固定,所述电池壳体通过所述横向加强梁而固定在所述车辆的地板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单元,其中,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由多个所述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绅哉武富春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