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血浆激肽释放酶和因子XII的双特异性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736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21
本文描述的是结合血浆激肽释放酶(pKal)和因子XII的双特异性抗体以及生产这类双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和使用这类双特异性抗体治疗与接触系统相关的疾病或病症(例如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和血栓形成)的方法。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双特异性抗体,其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包含第一抗体的轻链,所述轻链包含轻链可变区(VL)和轻链恒定区(CL)(例如κ轻链或λ轻链);所述第二多肽包含第一抗体的重链,所述重链包含重链可变区(VH)和重链恒定区(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针对血浆激肽释放酶和因子XII的双特异性抗体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美国临时申请第62/099,236号(2015年1月2日提交)、美国临时申请第62/200,363号(2015年8月3日提交)和美国临时申请第62/261,609号(2015年12月1日提交)的申请日的权益。这些引用的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专利技术背景因子XII(FXII)是将前激肽释放酶转变成血浆激肽释放酶(pKal)的主要激活因子。激活的血浆激肽释放酶裂解(切割,cleave)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以释放缓激肽(BK)。PKal也能将潜伏因子XII激活成为活性因子XII(因子XIIa)。在与接触系统的异常激活相关的疾病状态(诸如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中,BK的不受控制的水平可引起患者疾病发作。专利技术概述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双特异性抗体,其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包含第一抗体的轻链,所述轻链包含轻链可变区(VL)和轻链恒定区(CL)(例如κ轻链或λ轻链),所述第二多肽包含第一抗体的重链,所述重链包含重链可变区(VH)和重链恒定区(CH)。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多肽或第二多肽进一步包含第二抗体,所述第二抗体为单链抗体并且可被融合至第一多肽或第二多肽的C-末端。第一抗体和第二抗体中的一个结合血浆激肽释放酶(pKal)(例如活性pKal)并且另外一个抗体结合因子XII(例如活性因子XII或FXIIa),例如,第一抗体结合pKal且第二抗体结合FXIIa或反之亦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抗体是IgG。在一个实施例中,IgG包含突变的重链,所述突变的重链与野生型对应物相比,C-末端赖氨酸残基被缺失或突变。例如,第一抗体突变的重链可包含C-末端甘氨酸残基,而不是如在野生型IgG重链中的赖氨酸残基。在一个实施例中,双特异性抗体可以是四价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双特异性抗体中的第二多肽包含第一抗体的重链和第二抗体之间的肽连接体。在一个实施例中,肽连接体可为SGGGS(SEQIDNO:22)。在第二抗体(其为scFv抗体)中,VH可被融合至VL的N-末端。可替代地,VH被融合至VL的C-末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抗体包含VH区和VL区之间的肽连接体,例如(G4S)4的连接体(SEQIDNO: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scFv抗体包含在VH链和VL链之间形成的二硫键。例如,VH链可包含在位置44(C44)处的半胱氨酸残基,和VL链可包含在位置100处的半胱氨酸残基,其中二硫键可在VH中的C44和VL中的C100之间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抗体在其C-末端不包含KR基序。在本文描述的任何双特异性抗体中,第一抗体的VH具有与SEQIDNO:1中的互补决定区(CDR)相同的互补决定区(CDR)。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抗体的VH包含SEQIDNO:1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抗体的重链包含SEQIDNO:9的残基20-470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抗体的重链包含SEQIDNO:9、149和150的氨基酸序列。可替代地或另外,第一抗体的VL具有与SEQIDNO:2中的CDR相同的CDR。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抗体的VL包含SEQIDNO:2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地,第二抗体的VH可具有与SEQIDNO:3、4和123-126中的任一个的CDR相同的CDR。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抗体的VH包含SEQIDNO:3、4和123-126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种。可替代地或另外,第二抗体的VL具有与SEQIDNO:5-8和127-130的任一个中的CDR相同的CDR。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抗体的VL包含SEQIDNO:5-8和127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个的残基1-1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抗体的VL包含SEQIDNO:5-8和127-130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所述的的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包含SEQIDNO:10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第二多肽包含SEQIDNO:11-20、47-122、141-148和151-158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种。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公开提供了双特异性抗体,其包含结合至血浆激肽释放酶(pKal)的第一抗体和结合至因子XII的第二抗体,例如结合至活性pKal的第一抗体和/或结合至活性因子XII(FXIIa)的第二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抗体包含VH链和/或VL链,所述VH链包含与SEQIDNO:1中的互补决定区(CDR)相同的互补决定区(CDR),所述VL链包含与SEQIDNO:2中的CDR相同的CDR。例如,第一抗体的VH包含SEQIDNO:1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一抗体的VL包含SEQIDNO:2的氨基酸序列。可替代地或另外,第二抗体包含VH链和/或VL链,所述VH链包含与SEQIDNO:3或4中的CDR相同的CDR,所述VL链包含与SEQIDNO:5、6、7或8中的CDR相同的CDR。例如,第二抗体的VH链包含SEQIDNO:3或4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抗体的VL包含SEQIDNO:5、6、7或8的氨基酸序列。可替代地或另外,第二抗体包含VH链和/或VL链,所述VH链包含与SEQIDNO:123-126任一个中的CDR相同的CDR,所述VL链包含与SEQIDNO:127中的CDR相同的CDR。例如,第二抗体的VH链包含SEQIDNO:123-126的任一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抗体的VL包含SEQIDNO:5-8和127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个的残基1-111。在另一方面中,本公开提供了分离的核酸或核酸组,其包含编码本文所述的第一多肽或第一抗体的第一核苷酸序列和编码本文所述的第二多肽或第二抗体的第二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核苷酸序列和第二核苷酸序列位于两个分开的核酸分子上(例如两个载体,诸如表达载体)。可替代地,第一核酸核苷酸序列和第二核酸核苷酸序列位于一个核酸分子上(例如载体,诸如表达载体)。本文所述的核酸或核酸组可以是包含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的载体组,所述第一载体包含第一核苷酸序列,所述第二载体包含第二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是表达载体,其中,第一核苷酸序列和第二核苷酸序列可操作地与启动子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本文所述的核酸是包含第一核苷酸序列和第二核苷酸序列两者的载体。本文所述的任何载体可以是表达载体。例如,表达载体可包含第一核苷酸序列和第二核苷酸序列,其可操作地与启动子连接。包含本文所述的载体或载体组的宿主细胞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进一步地,本公开提供了包含本文所述的任何双特异性抗体或核酸/核酸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组合物。这类组合物可用于治疗与接触激活系统相关的疾病(例如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或血栓形成)。本文所述的治疗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本文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本公开也提供了用于治疗本文所述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本文所述的任何双特异性抗体或编码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核酸/核酸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以及提供了这类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诸如HAE或血栓形成的这类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血栓形成与心房纤维颤动、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中风或动脉或静脉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针对血浆激肽释放酶和因子XII的双特异性抗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其包含:第一多肽,其包含第一抗体的轻链,所述轻链包含轻链可变区(VL)和轻链恒定区(CL);和第二多肽,其包含第一抗体的重链,所述重链包含重链可变区(VH)和重链恒定区(CH),其中所述第一多肽或所述第二多肽进一步包含第二抗体,所述第二抗体是单链抗体,并且融合至所述第一多肽或所述第二多肽的C‑末端;和其中所述第一抗体和所述第二抗体中的一个结合血浆激肽释放酶(pKal),并且另一个抗体结合因子XII。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02 US 62/099,236;2015.08.03 US 62/200,363;1.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其包含:第一多肽,其包含第一抗体的轻链,所述轻链包含轻链可变区(VL)和轻链恒定区(CL);和第二多肽,其包含第一抗体的重链,所述重链包含重链可变区(VH)和重链恒定区(CH),其中所述第一多肽或所述第二多肽进一步包含第二抗体,所述第二抗体是单链抗体,并且融合至所述第一多肽或所述第二多肽的C-末端;和其中所述第一抗体和所述第二抗体中的一个结合血浆激肽释放酶(pKal),并且另一个抗体结合因子XI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二抗体融合至所述第二多肽的C-末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一抗体结合pKal和所述第二抗体结合因子XII。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一抗体和所述第二抗体中的一个结合活性血浆激肽释放酶(pKal)和/或另一个抗体结合活性因子XII(FXIIa)。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一抗体是IgG。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IgG包含突变的重链,所述突变的重链与野生型对应物相比C-末端赖氨酸残基被缺失或突变。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一抗体的所述重链包含C-末端甘氨酸残基,而不是赖氨酸残基。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二抗体在其C-末端不包含KR基序。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是四价的。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二多肽包含在所述第一抗体的所述重链和所述第二抗体之间的肽连接体。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肽连接体是SGGGS。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CL是κ轻链。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CL是λ轻链。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在所述第二抗体中,所述VH融合至所述VL的N-末端。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在所述第二抗体中,所述VH融合至所述VL的C-末端。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5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二抗体包含在所述VH区和所述VL区之间的肽连接体。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肽连接体是(G4S)4。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在所述第二抗体中的所述VH链和所述VL链之间形成二硫键。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二硫键在VH链中的C44和VL链中的C100之间形成。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一抗体的所述VH具有与SEQIDNO:1中的互补决定区(CDR)相同的互补决定区(CDR)。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一抗体的VH包含SEQIDNO:1的氨基酸序列。22.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一抗体的所述重链包含SEQIDNO:9的残基20-470的氨基酸序列。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一抗体的所述重链包含SEQIDNO:9、149或150的氨基酸序列。24.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一抗体的所述VL具有与SEQIDNO:2中的CDR相同的CDR。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一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IDNO:2的氨基酸序列。26.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二抗体的所述VH具有与SEQIDNO:3、4和123-126中任一个的CDR相同的CDR。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二抗体的所述VH包含SEQIDNO:3、4和123-126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种。28.根据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二抗体的所述VL具有与SEQIDNO:5-8和127中的任一个的CDR相同的CDR。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二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IDNO:5-8和127的氨基酸序列中任一个的残基1-111。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二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R·科莫A·尼克森N·卡斯特瑞安皮里J·A·肯尼斯顿G·P·康利S·梅森A·P·林德贝里K·科帕茨B·阿德尔曼
申请(专利权)人:戴埃克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