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离合器引出线优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960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8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引出线优化结构,该电磁离合器包括外壳、线圈环部件、动轮部件、吸盘、吸盘外壳和皮带轮组件,线圈环部件内嵌于动轮部件内,吸盘设于动轮部件和吸盘外壳之间并紧贴动轮部件和吸盘外壳设置,外壳上设置有引线盒,引线盒内存放有所述线圈环部件上的引出线,引出线端头固接有接线片;吸盘与皮带轮组件之间通过若干个弹簧片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制动效果好的特点。

Optimization structure of electromagnetic clutch drawing l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clutch leads, including shell, loop components, parts, wheel sucker, sucker shell and pulley assembl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clutch, the loop components embedded in the parts of the inner wheel, wheel component and suction cupu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hell and close to the wheel component and the shell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hell of the sucker. A lead wire box box, stored in the coil lead wire ring parts, lead wire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piece; between the sucker and the pulley assembly is fixedly connected by a plurality of spr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ng service life and good brak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离合器引出线优化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引出线优化结构。
技术介绍
电磁离合器是一种靠线圈的通断电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为通电后通过吸盘与转动组件吸合后,由动轮带动转动组件进行传动;当断电后吸盘与传动组件分离,从而转动组件停止转动。传统的引出线与导线连接时,在导线扭动时引出线容易断裂,一旦断裂整个电磁离合器就报废了,影响电磁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电磁离合器引出线优化结构,以解决现有电磁离合器因引出线容易断裂而造成使用寿命短的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电磁离合器包括外壳、线圈环部件、动轮部件、吸盘、吸盘外壳和皮带轮组件,线圈环部件内嵌于动轮部件内,吸盘设于动轮部件和吸盘外壳之间紧贴吸盘外壳设置并和动轮部件有一定的空气间隙,外壳上设置有引线盒,引线盒内存放有所述线圈环部件上的引出线,引出线端头固接有接线片,接线片分别放在引线盒设置的两个独立分盒内;吸盘与皮带轮组件之间通过若干个弹簧片固接。作为优选,引出线的固定方式可替换为与外壳贴合固定,贴合固定时,引出线穿过外壳上设置的两个穿孔进行固定。作为优选,引线盒上还设置有盒盖,盒盖通过螺钉固定。作为优选,若干弹簧片的数量为六个。作为优选,若干弹簧片呈顺时针或逆时针倾斜设置。作为优选,皮带轮组件包括套接在动轮部件前端的轴承、设置在轴承外的皮带轮安装盘和皮带轮,皮带轮可拆卸的安装在皮带轮安装盘上。作为优选,弹簧片两端分别通过铆钉固定。作为优选,吸盘外壳与外壳之间通过弹性螺栓固定,弹性螺栓上套接有弹簧,吸盘外壳可相对外壳径向弹动。作为优选,外壳呈三角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磁离合器的通过在外壳上增加了用于放置引出线的接线盒,在使用时将导线和引出线在接线盒内连接,导线扭动时引出线也不会断裂;并且吸盘与皮带轮组件之间通过若干个弹簧片固接,使用时制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弹簧片逆时针倾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弹簧片顺时针倾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外壳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引线盒,3动轮部件,4线圈环部件,5轴承,6铆钉,7弹簧片,8皮带轮安装盘,9螺栓,10皮带轮,11吸盘,12吸盘外壳,13弹性螺栓,14弹簧,15独立分盒,16接线片,17引出线,18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该电磁离合器包括外壳1、线圈环部件4、动轮部件3、吸盘11、吸盘外壳12和皮带轮组件,线圈环部件4内嵌于动轮部件3内,吸盘11设于动轮部件3和吸盘外壳12之间紧贴吸盘外壳12设置并和动轮部件3有一定的空气间隙,外壳1上设置有引线盒2,引线盒2内存放有所述线圈环部件上的引出线17,引出线17端头固接有接线片16,接线片16分别放在引线盒设置的两个独立分盒15内。引线盒2上还设置有与引线盒相匹配的盒盖,盒盖通过螺钉固定,与导线接线处通过盒盖密封,起到防护作用。吸盘11与皮带轮组件之间通过若干个弹簧片7固接。若干弹簧片7的数量为六个,若干弹簧片7呈顺时针或逆时针倾斜设置。可根据电磁离合器旋转方向的不同,对弹簧片的倾斜角度也做相应的调整,如动轮部件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时,弹簧片的设置方式也为顺时针倾斜设置。皮带轮组件包括套接在动轮部件前端的轴承5、设置在轴承外的皮带轮安装盘8和皮带轮10,皮带轮10可拆卸的安装在皮带轮安装盘8上。皮带轮通过螺栓9安装在皮带轮安装盘上,可根绝需要对不同尺寸的皮带轮进行更换。弹簧片两端分别通过铆钉6固定。吸盘外壳12与外壳1之间通过弹性螺栓13固定,弹性螺栓13上套接有弹簧14,吸盘外壳可相对外壳径向弹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线圈环部件4得电后线圈产生磁场,磁力沿动轮部件3传递到皮带轮组件上的吸盘11,使吸盘11和动轮部件3吸合,动轮部件3中间是动力输入轴,这样动轮部件3就带动吸盘11一起运转,吸盘11通过弹簧片7带动皮带轮10转动从而输出动力,当线圈环部件4失电后磁力消失,弹簧片7使吸盘11和动轮部件3脱开,吸盘11紧贴吸盘外壳12,与吸盘外壳12产生制动力从而使输出端快速停止运转。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方案,可将引出线17穿过外壳上设置的两个穿孔18,并对引出线17引出端与外壳贴合固定,这样在使用外接导线时,导线扭动也不会使得引出线引出端扭动而断裂。如图6所示,为技术的外壳的另一种结构,此结构的外壳1大致呈三角形结构,外壳三个顶角处分别设置弹性螺栓13,三个弹性螺栓呈等边三角形结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磁离合器引出线优化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离合器引出线优化结构,包括外壳、线圈环部件、动轮部件、吸盘、吸盘外壳和皮带轮组件,所述线圈环部件内嵌于动轮部件内,吸盘设于动轮部件和吸盘外壳之间紧贴吸盘外壳设置并和动轮部件有一定的空气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引线盒,引线盒内存放有所述线圈环部件上的引出线,引出线端头固接有接线片,所述接线片分别放在引线盒设置的两个独立分盒内;所述吸盘与皮带轮组件之间通过若干个弹簧片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离合器引出线优化结构,包括外壳、线圈环部件、动轮部件、吸盘、吸盘外壳和皮带轮组件,所述线圈环部件内嵌于动轮部件内,吸盘设于动轮部件和吸盘外壳之间紧贴吸盘外壳设置并和动轮部件有一定的空气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引线盒,引线盒内存放有所述线圈环部件上的引出线,引出线端头固接有接线片,所述接线片分别放在引线盒设置的两个独立分盒内;所述吸盘与皮带轮组件之间通过若干个弹簧片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引出线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线的固定方式可替换为与外壳贴合固定,贴合固定时,引出线穿过外壳上设置的两个穿孔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引出线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盒上还设置有盒盖,盒盖通过螺钉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红根沈建良章文兴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兴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