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682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包括主气管和支撑模块,其中,主气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空滤器通过两软管固定连接,主气管上固定设置有增压器进气歧管和气泵取气歧管,且增压器进气歧管的轴线垂直于主气管的轴线,气泵取气歧管的轴线与增压器进气歧管的轴线平行,且气泵取气歧管与增压器进气歧管分别设置在主气管的两侧;主气管通过支撑模块固定设置在发动机缸盖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通过在主气管上设置增压器进气歧管,达到了同时从主气管两端进气的目的,并通过设置气泵取气歧管,为发动机保安件空压机提供了取气口;此外,通过设置支撑模块,减轻了主气管两端软管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辅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
技术介绍
增压器是为发动机气缸提供压缩气体的重要装置,且增压器和发动机之间通常通过软管、中冷器等进行密封连接。在现有技术中,重卡通常采用单进气道,即用橡胶软管将发动机增压器的进气口与空滤器的出气口相连;同时,为了便于空压机取气,通常在增压器与空滤器之间的橡胶软管上开设取气口,以便连接空压机,为空压机提供制动气源。但是,单进气道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进气流量较小,并不能较好地服务于所需动力较大的重卡类汽车;此外,由于单进气道的增压器进气口通常固定设置在发动机飞轮壳上方,与空滤器的出气口位置较远,通常需要设计结构较为复杂的软管以满足空滤器与增压器之间的连接要求;为了满足空压机的取气要求,在橡胶软管上开设取气口的工艺难度较大,且密封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同时降低进气钢管的制造工艺和安装难度,以及保证进气钢管与各零部件配合处的密封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中,包括:主气管,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气管,所述主气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空滤器固定连接,所述主气管上固定设置有增压器进气歧管,且所述增压器进气歧管的轴线垂直于所述主气管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所述主气管上还固定设置有气泵取气歧管,所述气泵取气歧管的轴线与所述增压器进气歧管的轴线平行,且所述气泵取气歧管与所述增压器进气歧管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气管的两侧;支撑模块,所述主气管通过所述支撑模块固定设置在发动机缸盖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气管,所述主气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空滤器固定连接,所述主气管上固定设置有增压器进气歧管,且所述增压器进气歧管的轴线垂直于所述主气管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所述主气管上还固定设置有气泵取气歧管,所述气泵取气歧管的轴线与所述增压器进气歧管的轴线平行,且所述气泵取气歧管与所述增压器进气歧管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气管的两侧;支撑模块,所述主气管通过所述支撑模块固定设置在发动机缸盖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卡箍和固定架,所述卡箍固定套设在所述主气管上,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卡箍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缸盖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进气道增压器进气钢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支撑板为与所述主气管的管壁贴合的弧形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缸盖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慈龙尚陈刚张辉朱伟伟董学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