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尤其涉及一种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汽车底盘的抗震缓冲防护方面,传统设计往往依赖于较为简单的悬挂系统和独立的减震部件,这些部件在应对高强度震动和冲击时,效果有限,当车辆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或是遭遇突发的撞击时,传统底盘的抗震缓冲防护结构无法充分吸收和分散震动能量,这不仅会导致车身产生较大幅度的颠簸,影响驾乘舒适性,还可能对底盘及车身的零部件造成损伤,降低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以解决前述提及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中包括:
4、具有容纳腔体的底盘;
5、固定在所述底盘底部的电池底板;
6、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容纳腔体内部的至少两个加强座;
7、两个所述加强座之间固定连接有上护板;
8、所述底盘顶部与车体固定连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组件(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30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轴(305),所述防护侧板(306)活动连接在所述活动轴(30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02)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组件(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30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轴(305),所述防护侧板(306)活动连接在所述活动轴(30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02)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底盘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6),所述防护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威,何浪,管昌昌,金伟明,刘军,王家军,罗世成,田芳,李海亮,李秋实,左炜晨,杨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