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进气歧管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5511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和一种车辆,该可变进气歧管包括出气口、内部设置有稳压腔的歧管本体、与稳压腔连通的进气口、两端分别连通稳压腔和出气口的多组长输气通道以及两端分别连通稳压腔和出气口的多组短输气通道,歧管本体内部还设置有选择性地将短输气通道连通或者截止的转换阀结构,各个输气管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管道、第一过渡管道、第二圆弧管道和第二过渡管道,第一圆弧管道、第一过渡管道、第二圆弧管道和第二过渡管道的管径截面积和长度分别为S1、S2、S3、S4和L1、L2、L3、L4并且S3>S1=S2>S4,L1>L3>L4>L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气歧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变进气歧管。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当前为保证车用汽油发动机在高转速及中、低转速都具有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可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发动机上,其中,可变进气歧管技术通过改变进气管的长度和/或截面积,利用气体压力波效应并减少进气阻力等,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和进气效率,增强发动机缸体内的滚流强度,促进油气混合,提升燃烧效率,使得发动机既能满足高转速大功率的要求,又保证车辆在中、低转速时大扭矩的动力性需要,并且使得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现有可变进气歧管一般包括出气口、内部设置有稳压腔的歧管本体、与稳压腔连通的进气口、两端分别连通稳压腔和出气口的多组长输气通道以及两端分别连通稳压腔和出气口的多组短输气通道,其中,多组长输气通道分别形成于多组输气管道内部,歧管本体内部还设置有选择性地将短输气通道连通或者截止的转换阀结构,从而通过旋转转换阀结构实现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而改变发动机的进气方式。现有可变进气歧管普遍结构复杂,进气阻力大,气波效应利用率差,对发动机动力提升效果不明显,多组长输气通道的进气均匀性差,稳压谐振腔容积设计不合理,进气噪声大。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进气阻力小的可变进气歧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变进气歧管,该可变进气歧管结构简单、进气阻力小。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可变进气歧管结构简单、进气阻力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进气歧管,所述可变进气歧管包括出气口、内部设置有稳压腔的歧管本体、与所述稳压腔连通的进气口、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稳压腔和所述出气口的多组长输气通道以及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稳压腔和所述出气口的多组短输气通道,其中,所述多组长输气通道分别形成于多组输气管道内部,所述歧管本体内部还设置有选择性地将所述短输气通道连通或者截止的转换阀结构,各个所述输气管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管道、第一过渡管道、第二圆弧管道和第二过渡管道,所述第一圆弧管道、所述第一过渡管道、所述第二圆弧管道和所述第二过渡管道的管径截面积和长度分别为S1、S2、S3、S4和L1、L2、L3、L4,并且S3>S1=S2>S4,L1>L3>L4>L2。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弧管道的中心半径为66~70mm,管径截面积为1017~1027mm2,长度为244~247mm,所述第一过渡管道的管径截面积为1017~1027mm2,长度为86~90mm,所述第二圆弧管道的中心半径为70~74mm,管径截面积为1041~1051mm2,长度为132~136mm,所述第二过渡管道的管径截面积为1012~1022mm2,长度为90~94mm。优选地,所述歧管本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稳压腔连通的稳压谐振腔,其中,所述稳压腔与所述稳压谐振腔的容积为1670~1730ml。优选地,所述稳压腔形成为圆筒形,且所述稳压谐振腔形成为近似长方体形,所述稳压谐振腔通过形成于所述歧管本体中的内部通道连通所述稳压腔。优选地,所述多组短输气通道分别对应地与各个所述长输气通道的输出
端连通,所述转换阀结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歧管本体中的转换阀体,所述转换阀体设置于所述短输气通道的路径上且形成有贯穿自身的通孔,以便通过旋转所述转换阀体而将所述短输气通道连通或者截止。优选地,所述可变进气歧管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转换阀体旋转的真空执行器。优选地,所述歧管本体内部还形成有容积为670~730ml的真空腔,所述真空腔通过管道与所述真空执行器连接,并且所述真空腔通过管道与所述稳压谐振腔连通。优选地,所述多组短输气通道分别对应地与各个所述第一过渡管道内部的所述长输气通道连通。优选地,各个所述长输气通道圆弧过渡地连通所述稳压腔,所述输气管道环绕所述歧管本体设置。在上述可变进气歧管的基础之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发动机空气过滤器以及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进气歧管,其中,所述可变进气歧管的进气口与所述发动机空气过滤器连接,且出气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进气歧管通过在歧管本体内部设置选择性地将短输气通道连通或者截止的转换阀结构,从而通过旋转转换阀结构实现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而改变发动机的进气方式,使得发动机既能满足高转速大功率的要求,又保证车辆在中、低转速时大扭矩的动力性需要,与此同时,通过将输气管道以预定的顺畅过渡的形状形成,从而能够降低发动机进气阻力(尤其是降低通过长输气通道的气体的进气阻力),通过将第一圆弧管道、第一过渡管道、第二圆弧管道和第二过渡管道的管径截面积S1、S2、S3、S4设置为S3>S1=S2>S4,从而能够提高气体通过第二过渡管道时的速度,进而提高发动机中的气流速度和气压强度,提升汽油雾化效果和燃烧效率,并提高发
动机扭矩。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由于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可变进气歧管,因此其同样具有以上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可变进气歧管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可变进气歧管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的可变进气歧管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可变进气歧管的右视图;图5是图1中的可变进气歧管的转换阀体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歧管本体 2、稳压腔3a、进气口 3b、出气口4、输气管道 5、转换阀体6、第一圆弧管道 7、第一过渡管道8、第二圆弧管道 9、第二过渡管道10、稳压谐振腔 11、长输气通道12、短输气通道 13、真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该可变进气歧管包括出气口3b、内部设置有稳压腔2的歧管本体1、与所述稳压腔2连通的进气口3a、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稳压腔2和所述出气口3b的多组长输气通道11以及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稳压腔2和所述出气口3b的多组短输气通道12,其中,所述多组长输气通道11分别形成于多组输气管道4内部,所述歧管本体1内部还设置有选择性地将所述短输气通道12连通或者截止的转换阀结构,各个所述输气管道4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管道6、第一过渡管道7、第二圆弧管道8和第二过渡管道9。具体地,所述第一圆弧管道6、所述第一过渡管道7、所述第二圆弧管道8和所述第二过渡管道9的管径截面积和长度分别为S1、S2、S3、S4和L1、L2、L3、L4,并且S3>S1=S2>S4,L1>L3>L4>L2。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圆弧管道6的中心半径为66~70mm,管径截面积为1017~1027mm2,长度为244~247mm。更具体地,所述第一过渡管道7的管径截面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4/201510367356.html" title="可变进气歧管及车辆原文来自X技术">可变进气歧管及车辆</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进气歧管包括出气口(3b)、内部设置有稳压腔(2)的歧管本体(1)、与所述稳压腔(2)连通的进气口(3a)、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稳压腔(2)和所述出气口(3b)的多组长输气通道(11)以及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稳压腔(2)和所述出气口(3b)的多组短输气通道(12),其中,所述多组长输气通道(11)分别形成于多组输气管道(4)内部,所述歧管本体(1)内部还设置有选择性地将所述短输气通道(12)连通或者截止的转换阀结构,各个所述输气管道(4)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管道(6)、第一过渡管道(7)、第二圆弧管道(8)和第二过渡管道(9),所述第一圆弧管道(6)、所述第一过渡管道(7)、所述第二圆弧管道(8)和所述第二过渡管道(9)的管径截面积和长度分别为S1、S2、S3、S4和L1、L2、L3、L4,并且S3>S1=S2>S4,L1>L3>L4>L2。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18 CN 20141079517031.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进气歧管包括出气口(3b)、内部设置有稳压腔(2)的歧管本体(1)、与所述稳压腔(2)连通的进气口(3a)、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稳压腔(2)和所述出气口(3b)的多组长输气通道(11)以及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稳压腔(2)和所述出气口(3b)的多组短输气通道(12),其中,所述多组长输气通道(11)分别形成于多组输气管道(4)内部,所述歧管本体(1)内部还设置有选择性地将所述短输气通道(12)连通或者截止的转换阀结构,各个所述输气管道(4)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管道(6)、第一过渡管道(7)、第二圆弧管道(8)和第二过渡管道(9),所述第一圆弧管道(6)、所述第一过渡管道(7)、所述第二圆弧管道(8)和所述第二过渡管道(9)的管径截面积和长度分别为S1、S2、S3、S4和L1、L2、L3、L4,并且S3>S1=S2>S4,L1>L3>L4>L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管道(6)的中心半径为66~70mm,管径截面积为1017~1027mm2,长度为244~247mm,所述第一过渡管道(7)的管径截面积为1017~1027mm2,长度为86~90mm,所述第二圆弧管道(8)的中心半径为70~74mm,管径截面积为1041~1051mm2,长度为132~136mm,所述第二过渡管道(9)的管径截面积为1012~1022mm2,长度为90~9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进气歧管还设置有与所述稳压腔(2)连通的稳压谐振腔(10),其中,所述稳压腔(2)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魏丕勇刘晓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