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649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其能够抑制响应性的下降并高精度地抑制传递的驱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动机、将电动机的旋转力转换成轴向的按压力的按压机构、通过由按压机构转换后的按压力而相互摩擦接合的第一及第二摩擦离合器,并通过第一及第二摩擦离合器在一对旋转构件之间传递驱动力,对驱动力传递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具有运算应向电动机供给的目标电流的目标电流运算电路、以减小目标电流与向电动机供给的实际电流的偏差的方式校正向电动机的施加电压的校正电路,校正电路根据电动机的实际电流使施加电压的校正量增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在2016年3月1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50153的公开,包括其说明书、附图及摘要作为参照而全部包含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其对通过摩擦离合器在一对旋转构件之间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进行控制。
技术介绍
以往,通过摩擦离合器在一对旋转构件之间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例如为了传递车辆的驱动力而使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11689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5-116891号公报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具有电动机、对电动机的旋转进行减速的减速机构、通过减速后的电动机的旋转力而工作的凸轮机构、及由通过凸轮机构的工作而产生的轴向的凸轮推力来按压的摩擦离合器,该驱动力传递装置通过摩擦离合器的摩擦力而在旋转构件之间传递驱动力。摩擦离合器是沿轴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离合器板的滑动由润滑油润滑的湿式的多板离合器,接受凸轮机构的凸轮推力而离合器板彼此摩擦接合。如上所述构成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在凸轮机构未工作时,增大离合器板间的间隙的情况在降低拖曳转矩上优选。然而,如果增大离合器板间的间隙,则从电动机开始旋转至离合器板彼此摩擦接合而通过摩擦离合器传递驱动力为止的时间变长。即,响应性下降。另外,为了提高响应性而将电动机的反馈控制使用的增益设定得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经由摩擦离合器传递的驱动力在短的周期内变动的自激振动、暂时性地传递所期望的驱动力以上的大的驱动力的超调(overshoot)。即,传递的驱动力的精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其能够抑制响应性的下降并高精度地抑制传递的驱动力。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涉及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对驱动力传递装置进行控制,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动机、按压机构及摩擦离合器,所述按压机构将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转换成轴向的按压力,所述摩擦离合器具有通过被所述按压机构转换后的所述按压力而相互进行摩擦接合的多个摩擦构件,通过所述摩擦离合器而在一对旋转构件之间传递驱动力,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目标电流运算电路,运算应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的目标电流;及校正电路,以减小所述目标电流与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的实际电流之间的偏差的方式校正向所述电动机施加的施加电压,其中,所述校正电路根据所述电动机的所述实际电流而使所述施加电压的校正量增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对驱动力传递装置进行控制,该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动机、按压机构及摩擦离合器,所述按压机构将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转换成轴向的按压力,所述摩擦离合器具有通过被所述按压机构转换的所述按压力而相互进行摩擦接合的多个摩擦构件,通过所述摩擦离合器而在一对旋转构件之间传递驱动力,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目标电流运算步骤,运算应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的目标电流;施加电压校正步骤,以减小所述目标电流与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的实际电流之间的偏差的方式校正向所述电动机施加的施加电压;及校正量增减步骤,在校正所述施加电压时,根据所述电动机的所述实际电流而使所述施加电压的校正量增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能够抑制响应性的下降并能够高精度地抑制传递的驱动力。附图说明前述及后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四轮驱动车的概略的结构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构造的具体例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摩擦离合器及其周边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控制装置及液压回路的结构的构成图。图5是表示电动机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控制框图。图6A是表示液压缸内的活塞的位置与第一及第二摩擦离合器的传递转矩的关系的坐标图。图6B是表示活塞的位置与电动机实际电流的关系的坐标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控制装置及液压回路的结构的构成图。图8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四轮驱动车的结构的构成图。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凸轮机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6B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四轮驱动车的概略的结构的构成图。四轮驱动车200具备:产生行驶用的驱动力的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202;变速器203;左右一对的作为主驱动轮的前轮204L、204R;左右一对的作为辅助驱动轮的后轮205L、205R;能够将发动机202的驱动力向前轮204L、204R及后轮205L、205R传递的驱动力传递系统201;对驱动力传递系统201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后述)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标号中的L及R以相对于车辆的前进方向的左侧及右侧的意思使用。该四轮驱动车200能够切换将发动机202的驱动力向前轮204L、204R及后轮205L、205R传递的四轮驱动状态与将发动机202的驱动力仅向前轮204L、204R传递的二轮驱动状态。即,对于作为主驱动轮的前轮204L、204R,在二轮驱动状态及四轮驱动状态下传递发动机202的驱动力,对于作为辅助驱动轮的后轮205L、205R,仅在四轮驱动状态下传递发动机202的驱动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驱动源而适用了内燃机的发动机的情况,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通过发动机与IPM(Interior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电动机等高输出电动机的组合来构成驱动源,也可以仅通过高输出电动机来构成驱动源。驱动力传递系统201配置在四轮驱动车200的从变速器203侧至后轮205L、205R侧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并搭载于四轮驱动车200的车身(未图示)。另外,驱动力传递系统201具有驱动力传递装置1、传动轴21、前差速器22、驱动力断续装置23及齿轮机构24,能够将四轮驱动车200的四轮驱动状态切换成二轮驱动状态,而且能够将二轮驱动状态切换成四轮驱动状态。驱动力断续装置23配置在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的传动轴21的上游侧,驱动力传递装置1配置在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的传动轴21的下游侧。在四轮驱动状态下,从驱动力断续装置23传递给传动轴21的驱动力经由驱动力传递装置1向后轮205L、205R传递。另一方面,在二轮驱动状态下,基于驱动力断续装置23的驱动力的传递及基于驱动力传递装置1的驱动力的传递都被隔断,发动机202的驱动力仅向前轮204L、204R传递,传动轴21的旋转停止。前差速器22具有前差速器壳220、与前差速器壳220一体旋转的龆轮轴221、轴支承于龆轮轴221的一对龆轮222、使齿轮轴与一对龆轮222正交而啮合的一对侧齿轮223,前差速器22配置在变速器203与驱动力断续装置23之间。一对侧齿轮223中的第一侧齿轮223连结于前轮侧的车桥轴206L,第二侧齿轮223连结于前轮侧的车桥轴206R。驱动力断续装置23具有与前差速器壳220一体旋转的第一齿轮231、并列配置在与第一齿轮231相同的轴上的第二齿轮232、能够将第一齿轮2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对驱动力传递装置进行控制,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动机、按压机构及摩擦离合器,所述按压机构将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转换成轴向的按压力,所述摩擦离合器具有通过被所述按压机构转换后的所述按压力而相互进行摩擦接合的多个摩擦构件,通过所述摩擦离合器而在一对旋转构件之间传递驱动力,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目标电流运算电路,运算应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的目标电流;及校正电路,以减小所述目标电流与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的实际电流之间的偏差的方式校正向所述电动机施加的施加电压,其中,所述校正电路根据所述电动机的所述实际电流而使所述施加电压的校正量增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14 JP 2016-0501531.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对驱动力传递装置进行控制,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动机、按压机构及摩擦离合器,所述按压机构将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转换成轴向的按压力,所述摩擦离合器具有通过被所述按压机构转换后的所述按压力而相互进行摩擦接合的多个摩擦构件,通过所述摩擦离合器而在一对旋转构件之间传递驱动力,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目标电流运算电路,运算应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的目标电流;及校正电路,以减小所述目标电流与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的实际电流之间的偏差的方式校正向所述电动机施加的施加电压,其中,所述校正电路根据所述电动机的所述实际电流而使所述施加电压的校正量增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动机的所述实际电流越小,则所述校正电路越增大所述施加电压的校正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按压机构具有沿轴向移动而按压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按压构件,在所述一对旋转构件中的第一旋转构件设置有承受部,所述承受部经由所述摩擦离合器来承受所述按压机构的所述按压力,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承受部之间的距离越长,则所述校正电路越增大所述施加电压的校正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摩擦离合器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一对旋转构件中的第一旋转构件连结的第一摩擦构件和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第二旋转构件连结的第二摩擦构件,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与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津知宏儿玉明新见翔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