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569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充气轮胎,既确保岩石性能,又提高耐切割性能。侧面护条(9)具有: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设置的块状的第1护条(11);以及在第1护条(11)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肋状的第2护条(12)。在轮胎子午截面中,第2护条(12)呈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具有从距轮廓线(S)的高度为最大的顶部(13)向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外内斜边(15、14)。外内斜边(15、14)由在轮胎外侧具有中心的曲率半径(Ro、Ri)的凹圆弧曲线构成。

Pneumatic ti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pneumatic tyres, which en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ock and improve the cutting resistance. The side strips (9) having a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tire is separated from the set of block first sparrings (11); and in first strips (11) between the ribs exten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ire second strips (12). In the radial tire section, second strips (12) is roughly triangular shape, with distance from the contour line (S) is the height of the largest top (13) to the outside, and the extension of tire radial tire radial inner side of the outer and inner edge (15, 14). The outer inner bevel (15, 14) consists of a concave arc curve with a central radius of curvature (Ro, Ri) on the outside of the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既确保在岩地等的牵引性能(岩石性能),又提高耐切割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例如,安装于四轮驱动车等的充气轮胎,具有在岩地等路面行驶的机会,因此要求即使在这种路面上也能发挥充分的牵引性能(有时将这种性能称为“岩石性能”。)。为了提高该岩石性能,提出了一种在胎侧部设置使从其外表面隆起的块体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成的块列状的侧面护条(sideprotector)的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上述轮胎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提高岩石性能,但在块体间的凹部中橡胶厚度小,因此存在因与岩石等的碰撞而容易产生割伤等耐切割性能变差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19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既确保岩石性能,又提高耐切割性能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且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上胎侧区域,具备从上述胎侧部的轮廓线S隆起的侧面护条,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侧面护条具有: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块状的第1护条;以及形成为在上述第1护条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肋状且将上述第1护条间相连接的第2护条,并且在轮胎子午截面中,上述第2护条呈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由距上述轮廓线S的高度为最大的顶部、从上述顶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且与上述轮廓线S平滑地相连的外斜边、以及从上述顶部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且与上述轮廓线S平滑地相连的内斜边构成,并且上述外斜边由在轮胎外侧具有中心的曲率半径Ro的凹圆弧曲线构成,并且上述内斜边由在轮胎外侧具有中心的曲率半径Ri的凹圆弧曲线构成。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2护条的顶部的距轮廓线S的高度H2与上述第1护条的距轮廓线S的高度H1不同。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高度H2比上述高度H1小。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高度H2是上述高度H1的0.4~0.7倍。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内斜边的沿着轮廓线S的轮胎径向长度Li比上述外斜边的沿着轮廓线S的轮胎径向长度Lo大。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曲率半径Ri比上述曲率半径Ro大。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侧面护条具备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块状的第1护条。由此,能够与现有的块列状的侧面护条同样地发挥岩石性能。另外,侧面护条具有在第1护条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肋状的第2护条。由此,能够确保第1护条间的凹部的橡胶厚度,能够提高耐切割性。另外,由于第2护条呈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所以既能够保持上述凹部的橡胶厚度,又能够减少第2护条的橡胶量。由此,能够减少蓄热性,从而抑制由温度上升引起的耐久性的降低。并且,第2护条的内外斜边分别由凹圆弧曲线形成。因此,与内外斜边分别为直线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第2护条的橡胶量,并能够通过表面积的增加而提高散热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耐久性的降低。另外,由于第2护条呈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并且内外斜边呈凹圆弧曲线,所以能够将胎侧部的轮胎径向的挠曲容易程度的降低抑制为低,有助于轮胎的振动特性、乘坐舒适性的维持。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侧面护条的侧视图。图3是侧面护条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2护条的顶部与轮胎硫化金属模M的分割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1护条的另一例子的侧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充气轮胎;3U...上胎侧区域;3...胎侧部;9...侧面护条;11...第1护条;12...第2护条;13...顶部;14...外斜边;15...内斜边;16...凹圆弧曲线;17...凹圆弧曲线;Pm...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轮廓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具备胎面部2、从其轮胎轴向两端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3、以及配置于各胎侧部3的轮胎径向内侧端的胎圈部4。在本例的充气轮胎1的内部配置有帘线加强层,该帘线加强层包括: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环状的胎体6;以及配置于胎面部2的内部且配置于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7。上述胎体6由使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例如以70~90°的角度排列而成的至少1片胎体帘布形成,在本例中由2片胎体帘布6A形成。本例的胎体6具有:跨越胎圈芯5、5间的环状的主体部6a;以及绕胎圈芯5折返的折返部6b。在胎圈部4配置有例如通过上述主体部6a与折返部6b之间并从胎圈芯5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圈加强用的胎圈三角胶8。上述带束层7由使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例如以10~45°的角度排列而成的至少1片带束帘布形成,在本例中由2片带束帘布7A、7B形成。带束帘线在帘布间以相互交叉的朝向排列。由此,提高带束刚性,加强胎面部2。此外,胎体6、带束层7等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充气轮胎1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的上胎侧区域,本例中在双方的胎侧部3的上胎侧区域3U,具备从胎侧部3的轮廓线S隆起的侧面护条9。上述“上胎侧区域3U”是指胎侧部3中的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Pm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另外,上述“轮廓线S”是指在胎侧部3的外表面上排除局部形成于其外表面的凹凸(例如,装饰用的细齿、标志指示用的肋、保护用的护条等)而确定出的平滑的曲线。另外,上述“轮胎最大宽度位置Pm”是指在上述轮廓线S上最向轮胎轴向外侧伸出的位置。上述侧面护条9的一部分也可以超过上述轮胎最大宽度位置Pm地向轮胎径向内侧伸出。如图2所示,上述侧面护条9具有: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块状的第1护条11;以及在上述第1护条11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肋状的第2护条12。该第2护条12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1护条11、11之间连结。在本例中,示出了第1护条11呈矩形块状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采用各种形状。如图3所示,在轮胎子午截面中,第1护条11距上述轮廓线S的高度H1实质上是恒定的。与此相对,第2护条12形成为由距上述轮廓线S的高度最大为H2的顶部13、从上述顶部13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外斜边14、以及从上述顶部13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内斜边15构成的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本例的顶部13具有与轮廓线S大致平行的倒角面13s,由此,抑制顶部13的橡胶缺损。在具有上述倒角面13s的情况下,优选倒角面13s的轮胎径向的宽度W在2.0mm以下。此外,顶部13也可以不具有倒角面13s,而形成为内外斜边14、15相交的边缘状。上述外斜边14由在轮胎外侧具有中心的曲率半径Ro的凹圆弧曲线16构成,并与上述轮廓线S平滑地相连。另外,上述内斜边15由在轮胎外侧具有中心的曲率半径Ri的凹圆弧曲线17构成,并与上述轮廓线S平滑地相连。这样的侧面护条9在岩地等路面行驶时,能够在第1护条11、11之间抓住路面的岩石,并能够利用第1护条11的周向边缘11e(图2所示)与岩石强烈地接触,从而能够发挥优良的岩石性能。另外,侧面护条9能够利用第2护条12来确保第1护条11、11之间的凹部20(图2所示)的距胎体6的橡胶厚度,从而能够缓和与岩石碰撞时的冲击而提高耐切割性。另外,由于第2护条12呈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所以既能够确保上述凹部20的橡胶厚度,又能够减少第2护条12的橡胶量。由此,能够减小蓄热性,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且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上胎侧区域,具备从所述胎侧部的轮廓线S隆起的侧面护条,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护条具有: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块状的第1护条;以及形成为在所述第1护条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肋状且将所述第1护条间相连接的第2护条,并且在轮胎子午截面中,所述第2护条呈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由距所述轮廓线S的高度为最大的顶部、从所述顶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且与所述轮廓线S平滑地相连的外斜边、以及从所述顶部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且与所述轮廓线S平滑地相连的内斜边构成,并且所述外斜边由在轮胎外侧具有中心的曲率半径Ro的凹圆弧曲线构成,并且所述内斜边由在轮胎外侧具有中心的曲率半径Ri的凹圆弧曲线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14 JP 2016-049994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且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上胎侧区域,具备从所述胎侧部的轮廓线S隆起的侧面护条,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护条具有: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块状的第1护条;以及形成为在所述第1护条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肋状且将所述第1护条间相连接的第2护条,并且在轮胎子午截面中,所述第2护条呈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由距所述轮廓线S的高度为最大的顶部、从所述顶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且与所述轮廓线S平滑地相连的外斜边、以及从所述顶部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且与所述轮廓线S平滑地相连的内斜边构成,并且所述外斜边由在轮胎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竹圆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