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789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悬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控制臂总成(2),所述控制臂总成(2)包括:衬套外套管(21);该连接结构还包括:副车架总成(1)、摆臂衬套总成(3)以及纵向限位块总成(5);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与所述衬套外套管(21)过盈配合,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一端穿过所述纵向限位块总成(5)后与所述纵向限位块总成(5)共同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摆臂衬套总成的寿命,避免了力矩衰退导致的异响,并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swing arm bushing and sub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to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a swing arm bushing and a subframe.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includes: a control arm assembly (2), the control arm assembly (2) includes a sleeve outer tube (21);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subframe (1), the swing arm bushing assembly (3) and longitudinal spacing block assembly (5); the swing arm bushing assembly (3) and the bushing sleeve (21) fit, the swing arm bushing assembly (3) through the end of the longitudinal limiting block assembly (5) and the longitudinal limiting block assembly (5) is fixed on the joint the auxiliary frame assembly (1), the swing arm bushing assembly (3) the other end is fixed on the auxiliary frame assembly (1).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wing arm bushing assembly is improved, the abnormal sound caused by the decline of the torque is avoided, and the convenience of installation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悬架系统
,具体设计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控制臂是悬架系统重要的导向部件和承载部件,其作为导向部件控制臂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特性,其作为承载部件控制臂承载整车重量同时承受和传递车轮的冲击载荷。控制臂一端与车轮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连接,控制臂一般采用橡胶衬套与副车架连接,一方面通过橡胶衬套吸收车轮冲击载荷,避免冲击载荷传递到车身给乘员造成不舒服的感觉;另一方面通过橡胶衬套隔绝车轮的振动和噪音传递到车身,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衬套的结构以及与副车架的连接结构设计是车辆设计的关键技术,设计不当不仅不能发挥橡胶衬套的作用,反而产生异响力矩衰退等故障。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示意图,副车架总成1’与控制臂总成2’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图2为图1的剖视图,副车架总成1’上的控制臂安装支架11’与控制臂总成2’上的控制臂的衬套外套管21’通过螺栓螺母32’及连接螺栓31’固定连接,其中控制臂安装支架11’与副车架上板12’冲压成型后通过二保焊焊接在副车架下板13’上,控制臂上板22’、控制臂下板23’分别与衬套外套管21’焊接固定,并且在衬套外套管21’内部还依次套接有衬套内套管41’、橡胶衬套42’。现有技术的缺点如下:1)橡胶衬套42’和衬套内套管41’通过硫化工艺固连,再通过压装工艺与衬套外套管21’过盈配合,橡胶衬套42’外表面形状进行轴向定位,由于橡胶衬套42’较软,存在轴向定位不精确,导致衬套橡胶42’过早的磨损和疲劳损坏;2)对控制臂安装支架11’开档尺寸精度要求很高;控制臂安装支架11’冲压成型通过二保焊焊接在副车架下板13’上。冲压与焊接工艺结合很难保证控制臂安装支架11’的开档尺寸。开档尺寸偏大螺栓力矩存在衰退现象导致异响,开档尺寸偏小控制臂装配困难;进一步,控制臂安装支架11’焊接工艺要求高,普通焊接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通过对摆臂衬套的合理设计,以提高摆臂衬套总成的寿命,避免力矩衰退导致的异响,并提高安装的方便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包括:控制臂总成2,所述控制臂总成2包括:衬套外套管21;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副车架总成1、摆臂衬套总成3以及纵向限位块总成5;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与所述衬套外套管21过盈配合,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一端穿过所述纵向限位块总成5后与所述纵向限位块总成5共同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优选地,所述控制臂总成2还包括:控制臂上板22与控制臂下板23;所述控制臂上板22与控制臂下板23分别与所述衬套外套管21的外壁面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开设有衬套前安装孔111与衬套后安装孔113,所述副车架总成1包括:副车架上板12、控制臂安装加强板11、副车架加强板13、副车架下板14;所述副车架上板12与所述副车架加强板13一面之间焊接有两个焊接套管16,两个所述焊接套管16分别与所述衬套前安装孔111、所述衬套后安装孔113相通;所述副车架加强板13的另一面焊接有两个凸焊螺母15,两个所述凸焊螺母15分别与所述衬套前安装孔111、所述衬套后安装孔113相通;所述副车架加强板13与所述副车架下板14边缘焊接固定,所述副车架上板12与所述控制臂安装加强板11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还设置有凹槽114,所述衬套外套管21位于所述凹槽114内,所述凹槽114用于避开所述衬套外套管21的运动包络线。优选地,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包括:衬套内芯棒31与橡胶衬套32;橡胶衬套32套在所述衬套内芯棒31上,并与所述衬套内芯棒31硫化固连;所述衬套内芯棒31穿出所述橡胶衬套32的两端分别具有控制臂前安装孔311、控制臂后安装孔313,所述控制臂前安装孔311与所述衬套前安装孔111相对应,所述控制臂后安装孔313与所述衬套后安装孔113相对应。优选地,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还包括:套在所述衬套内芯棒31上的轴向定位圈312,所述轴向定位圈312用于控制所述橡胶衬套32的压装精度。优选地,所述纵向限位块总成5包括:底板55、纵向限位块51、限位块加强板52;所述底板55与所述限位块加强板52上共同开设有限位安装孔53,所述纵向限位块51上开设有衬套芯棒过孔54;所述纵向限位块51分别与所述底板55、所述限位块加强板52焊接固定;所述限位安装孔53与所述衬套后安装孔113相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控制臂总成的衬套外套管与摆臂衬套总成过盈配合,所述摆臂衬套总成一端穿过纵向限位块后与纵向限位块联合固定在副车架总成上,所述摆臂衬套总成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通过本技术,提高了摆臂衬套总成的寿命,避免了力矩衰退导致的异响,并且提高安装的方便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臂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副车架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摆臂衬套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纵向限位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1’、副车架总成11’、控制臂安装支架12’、副车架上板13’、副车架下板2’、控制臂总成21’、衬套外套管22’、控制臂上板23’、控制臂下板41’、衬套内套管42’、橡胶衬套32’、螺栓螺母31’、连接螺栓1、副车架总成11、控制臂安装加强板111、衬套前安装孔112、焊接定位孔113、衬套后安装孔114、凹槽12、副车架上板13、副车架加强板14、副车架下板15、凸焊螺母16、焊接套管2、控制臂总成21、衬套外套管22、控制臂上板23、控制臂下板3、摆臂衬套总成31、衬套内芯棒311、控制臂前安装孔312、轴向定位圈313、控制臂后安装孔32、橡胶衬套4、螺栓5、纵向限位块总成51、纵向限位块52、限位块加强板53、限位安装孔54、衬套芯棒过孔55、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结构包括:控制臂总成2,所述控制臂总成2包括:衬套外套管21;该结构还包括:副车架总成1、摆臂衬套总成3以及纵向限位块5;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与所述衬套外套管21过盈配合,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一端穿过所述纵向限位块5后与所述纵向限位块5共同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具体地,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一端穿过纵向限位块5后与所述纵向限位块5可以通过螺栓4联合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另一端也可以通过螺栓4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臂总成2还包括:控制臂上板22与控制臂下板23;所述控制臂上板22与控制臂下板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包括:控制臂总成(2),所述控制臂总成(2)包括:衬套外套管(2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副车架总成(1)、摆臂衬套总成(3)以及纵向限位块总成(5);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与所述衬套外套管(21)过盈配合,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一端穿过所述纵向限位块总成(5)后与所述纵向限位块总成(5)共同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包括:控制臂总成(2),所述控制臂总成(2)包括:衬套外套管(2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副车架总成(1)、摆臂衬套总成(3)以及纵向限位块总成(5);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与所述衬套外套管(21)过盈配合,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一端穿过所述纵向限位块总成(5)后与所述纵向限位块总成(5)共同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所述摆臂衬套总成(3)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总成(2)还包括:控制臂上板(22)与控制臂下板(23);所述控制臂上板(22)与控制臂下板(23)分别与所述衬套外套管(21)的外壁面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总成(1)上开设有衬套前安装孔(111)与衬套后安装孔(113),所述副车架总成(1)包括:副车架上板(12)、控制臂安装加强板(11)、副车架加强板(13)、副车架下板(14);所述副车架上板(12)与所述副车架加强板(13)一面之间焊接有两个焊接套管(16),两个所述焊接套管(16)分别与所述衬套前安装孔(111)、所述衬套后安装孔(113)相通;所述副车架加强板(13)的另一面焊接有两个凸焊螺母(15),两个所述凸焊螺母(15)分别与所述衬套前安装孔(111)、所述衬套后安装孔(113)相通;所述副车架加强板(13)与所述副车架下板(14)边缘焊接固定,所述副车架上板(12)与所述控制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苏世荣宛银生周宁姜再友胡西周星袁苑许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