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78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及汽车,其中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且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依次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轴承座的第一固定孔,第三固定部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轴承座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连通的通孔,且第二固定部与汽车的轮辋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卡接半轴端盖的环形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及汽车,实现了轮毂的受力平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毂受力集中的问题,增强了轮毂的承载强度,此外,通过在第一固定部上设置卡槽,使半轴端盖可以直接卡设在卡槽中,密封性好且操作方便。

Non drive additional axle hub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n drive wheel hub and additional car bridge, the additional non drive axle hub comprises a first fixed part, a second fixing part and a third fixing part, and the first fixing part and the second fixing parts and third fixed parts are fixedly connected, the first fixed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fixing hole for fixing the first bearing seat the third fixed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fixing hole for second fixed bearing seat second, second fixed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and a first fixing hole and a second fixing hole connected,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part and the rim second cars; end of the first fix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ring half shaft end cover the card slot. Non drive wheel hub and additional Bridge ca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hub of the force balance, the boss in the prior art stress concentration problems, enhance the bearing strength of the hub, in addition, by setting the card slot in the first fixing part, the half shaft end cover can be directly clamped in the clamping groove, good sealing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高速物流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运输车辆的载货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设计时在满足驱动力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会考虑增加一个非驱动的附加桥,在不影响整车传动效率的前提下能大大提高整车的承载能力。现有技术中的非驱动附加桥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非驱动附加桥上设置有法兰盘1和用于固定轴承和轮辋的固定部2,但是该固定部2仅设置在法兰盘1的一侧,导致法兰盘1的一侧受力较为集中,进而导致轮毂整体承载能力降低,而且承载重量通常不会超过9T。另外,该轮毂通常通过螺栓和法兰盘的配合与半轴端盖密封连接,但在轮毂长时间工作后,螺栓易发生松动,导致密封性减弱,且此种密封结构较为笨重,不能满足汽车轻量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及汽车,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轮毂的承载能力,同时在保证轮毂轻量化的同时实现对轮毂的密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其中,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且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轴承座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部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轴承座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连通的通孔,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汽车的轮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卡接半轴端盖的环形卡槽。如上所述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轮辋固定连接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如上所述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法兰盘上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轮辋的凸台。如上所述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减重槽。如上所述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法兰盘上靠近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加强凸块,所述安装孔均开设在所述加强凸块上。如上所述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为一体成型。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半轴、半轴端盖和轮辋,其中,所述汽车还包括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非驱动附加桥轮毂,所述半轴依次穿过所述非驱动附加桥轮毂上的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半轴端盖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轮辋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汽车,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半轴端盖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半轴端盖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所述台阶与所述卡槽的配合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及汽车,通过设置依次相连的用以固定第一轴承座的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用以固定第二轴承座的第三固定部,使汽车轮辋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部上,实现了轮毂的受力平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毂受力集中的问题,增强了轮毂的承载强度,此外,通过在第一固定部上设置卡槽,使半轴端盖可以直接卡设在卡槽中,密封性好且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连接进行密封而导致的整体结构复杂、重量大、螺栓易松动而导致密封性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非驱动附加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在另一视角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的剖视图;图5为卡槽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在汽车中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法兰盘2-固定部100-第一固定部110-第一固定孔120-卡槽200-第二固定部210-法兰盘211-安装孔220-凸台221-减重槽230-加强凸块240-通孔300-第三固定部310-第二固定孔400-半轴端盖500-半轴600-第一轴承座700-第二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在另一视角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的剖视图,图5为卡槽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在汽车中的装配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其中包括第一固定部100、第二固定部200和第三固定部300,且第一固定部100、第二固定部200和第三固定部300依次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100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轴承座600的第一固定孔110,第三固定部300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轴承座700的第二固定孔310,第二固定部200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110和第二固定孔310连通的通孔240,且第二固定部200与汽车的轮辋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100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卡接半轴端盖400的环形卡槽1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在汽车装配过程中,可以将第一轴承座600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部100中,将第二轴承座700固定设置在第三固定部300中,再将半轴500依次穿过第一固定部100、第二固定部200和第三固定部300,最后可以将半轴500依次穿过第一轴承座600、通孔240和第二轴承座700,最后将半轴端盖400固定卡设在卡槽120中,以实现半轴端盖400与该非驱动附加桥轮毂的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将固定汽车轮辋的第二固定部200固定设置在两个轴承座之间,可以平衡轮毂所受到的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毂受力集中的问题,增强了轮毂的承载强度,具体地,该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可以满足承载11T的要求;此外,通过在第一固定部100上设置卡槽120,使半轴端盖400可以直接卡设在卡槽120中,密封性好且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连接进行密封而导致的整体结构复杂、重量大、螺栓易松动而导致密封性差的问题。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200上设置有与轮辋固定连接的法兰盘210,法兰盘210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11,法兰盘210与轮辋可以通过安装孔211与螺栓的配合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4,法兰盘210上靠近第一固定部10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轮辋的凸台220,轮辋可以固定套设在该凸台220上,由此可以起到支撑轮辋的作用,以便于轮辋的安装,同时也提高了轮辋安装后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该非驱动附加桥轮毂的轻量化,凸台220上可以设置有减重槽221。进一步地,参照图3,法兰盘210上靠近第三固定部30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加强凸块230,安装孔211均开设在加强凸块230上,从而可以保证螺栓连接的强度,防止了法兰盘210受力变形。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该非驱动附加桥轮毂的加工,提高第一固定部100、第二固定部200和第三固定部300相互连接处的密封性,第一固定部100、第二固定部200和第三固定部300可以为一体成型。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半轴500、半轴端盖400和轮辋,其中,该汽车还包括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提供的非驱动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且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轴承座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部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轴承座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连通的通孔,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汽车的轮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卡接半轴端盖的环形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且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轴承座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部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轴承座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连通的通孔,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汽车的轮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卡接半轴端盖的环形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轮辋固定连接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驱动附加桥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上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轮辋的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驱动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何俊张翔孙艳林王登平刘鸿志陈传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