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38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轴,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转向轴较重等问题。本转向轴包括本体,本体包括连接段一和连接段二,连接段二的外周面具有对称设置且与连接段二等长的切削面,本体还包括第一锥面段、圆柱面段和第二锥面段,第一锥面段、圆柱面段和第二锥面段的长度比为7:5:3,第一锥面段直径大的端部与连接段一的直径相一致并与连接段一同轴相连,第一锥面段直径小的端部与圆柱面段的直径相一致并与圆柱面段同轴相连,第二锥面段直径大的端部与圆柱面段的直径相一致并与圆柱面段同轴相连,第二锥面段直径小的端部与连接段二最大外径相一致并与连接段二同轴相连,本体轴向开设有贯穿孔。本转向轴重量轻、能弱化应力集中。

Steering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eering shaft,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fittings.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that the existing steering shafts are heavier. The steering shaft comprises a body, a body comprises a connection section and a connecting section two, section two of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is connected with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wo segment length cutting face, body also comprises a first conical section, a cylindrical surface and second conical section, the first section cone and cylindrical section and second cone length is 7:5:3, end of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large diameter and cone connection section diameter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connecting section of a coaxial, consistent with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small diameter end of the conical and cylindrical surfac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ameter of cylindrical section coaxial, consistent with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large diameter end of the cone and cylinder the diameter of surfac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ylindrical section of coaxial, end second cone section with small diameter and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connecting segment two is consistent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segment two coaxial,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steering shaft is light in weight and capable of weakening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轴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涉及一种转向轴。
技术介绍
转向轴是汽车转向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交通和人身安全。转向轴从转向柱管中穿过,支承在转向柱管的轴承和衬套上,转向轴的上部与转向盘固定连接,其下部与转向器相连,转向轴的功用是将驾驶员作用于转向盘的转向力矩传递给转向器。现有的转向轴都是实心结构,这样虽然具备良好的刚性,但是重量较重,而且实心结构的转向轴不具备吸能作用,防伤作用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重量轻、能减弱应力集中的转向轴。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向轴,包括呈柱状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段一和连接段二,所述的连接段一的外周面为圆柱面,所述的连接段二的外周面具有对称设置且与连接段二等长的切削面,连接段二于两切削面之间的外周面为外凸的圆弧面,所述的本体还包括第一锥面段、圆柱面段和第二锥面段,所述的第一锥面段、圆柱面段和第二锥面段的长度比为7:5:3,所述的第一锥面段直径大的端部与连接段一的直径相一致并与连接段一同轴相连,第一锥面段直径小的端部与圆柱面段的直径相一致并与圆柱面段同轴相连,所述的第二锥面段直径大的端部与圆柱面段的直径相一致并与圆柱面段同轴相连,第二锥面段直径小的端部与连接段二最大外径相一致并与连接段二同轴相连,所述的本体轴向开设有以轴线为中心线的贯穿孔。在上述的一种转向轴中,所述的连接段二径向开设有若干个靠近第二锥面段设置的压溃孔。当转向轴受到撞击力时,压溃孔起到吸能压溃作用,使得转向轴形变以防碰伤。在上述的一种转向轴中,所述的连接段一靠近第一锥面段的外周具有一圈花键齿。花键齿为轴承内圈提供了足够的卡紧力,配合效果好。在上述的一种转向轴中,所述的第一锥面段直径较小的端部外周圆弧过渡至圆柱面段,所述的第二锥面段直径较大的端部外周面圆弧过渡至圆柱面段。这样避免应力集中于圆柱面段的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转向轴能减弱应力集中,结构强度佳,但是重量轻,满足现下汽车追求轻量化的要求,而且具有较好的吸能压溃功能,防伤作用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转向轴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本体;2、连接段一;3、连接段二;3a、切削面;3b、圆弧面;4、第一锥面段;5、圆柱面段;6、第二锥面段;7、贯穿孔;8、压溃孔;9、花键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转向轴包括呈柱状的本体1,本体1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段一2和连接段二3,连接段一2的外周面为圆柱面,连接段二3的外周面具有对称设置且与连接段二3等长的切削面3a,连接段二3于两切削面3a之间的外周面为外凸的圆弧面3b,本体1还包括第一锥面段4、圆柱面段5和第二锥面段6,第一锥面段4、圆柱面段5和第二锥面段6的长度比为7:5:3,第一锥面段4直径大的端部与连接段一2的直径相一致并与连接段一2同轴相连,第一锥面段4直径小的端部与圆柱面段5的直径相一致并与圆柱面段5同轴相连,第二锥面段6直径大的端部与圆柱面段5的直径相一致并与圆柱面段5同轴相连,第二锥面段6直径小的端部与连接段二3最大外径相一致并与连接段二3同轴相连,本体1轴向开设有以轴线为中心线的贯穿孔7。本转向轴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采用了中空设计,满足现下汽车追求轻量化的要求,而且第一锥面段4、圆柱面段5和第二锥面段6的设置,能够减弱连接段一2和连接段二3之间的应力集中。进一步细说,连接段二3径向开设有三个轴向排列且靠近第二锥面段6设置的压溃孔8,压溃孔8贯穿两圆弧面3b设置,当转向轴受到撞击力时,压溃孔8起到吸能压溃作用,使得转向轴形变以防碰伤。连接段一2靠近第一锥面段4的外周具有一圈花键齿9。第一锥面段4直径较小的端部外周通过半径为4mm的圆弧过渡至圆柱面段5,第二锥面段6直径较大的端部外周面通过半径为3mm的圆弧过渡至圆柱面段5,这样避免应力集中于圆柱面段5的两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转向轴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轴,包括呈柱状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段一(2)和连接段二(3),所述的连接段一(2)的外周面为圆柱面,所述的连接段二(3)的外周面具有对称设置且与连接段二(3)等长的切削面(3a),连接段二(3)于两切削面(3a)之间的外周面为外凸的圆弧面(3b),所述的本体(1)还包括第一锥面段(4)、圆柱面段(5)和第二锥面段(6),所述的第一锥面段(4)、圆柱面段(5)和第二锥面段(6)的长度比为7:5:3,所述的第一锥面段(4)直径大的端部与连接段一(2)的直径相一致并与连接段一(2)同轴相连,第一锥面段(4)直径小的端部与圆柱面段(5)的直径相一致并与圆柱面段(5)同轴相连,所述的第二锥面段(6)直径大的端部与圆柱面段(5)的直径相一致并与圆柱面段(5)同轴相连,第二锥面段(6)直径小的端部与连接段二(3)最大外径相一致并与连接段二(3)同轴相连,所述的本体(1)轴向开设有以轴线为中心线的贯穿孔(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轴,包括呈柱状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段一(2)和连接段二(3),所述的连接段一(2)的外周面为圆柱面,所述的连接段二(3)的外周面具有对称设置且与连接段二(3)等长的切削面(3a),连接段二(3)于两切削面(3a)之间的外周面为外凸的圆弧面(3b),所述的本体(1)还包括第一锥面段(4)、圆柱面段(5)和第二锥面段(6),所述的第一锥面段(4)、圆柱面段(5)和第二锥面段(6)的长度比为7:5:3,所述的第一锥面段(4)直径大的端部与连接段一(2)的直径相一致并与连接段一(2)同轴相连,第一锥面段(4)直径小的端部与圆柱面段(5)的直径相一致并与圆柱面段(5)同轴相连,所述的第二锥面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作玲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县奇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