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机构和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71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行星齿轮机构和变速器,其通过提高构成部件间的追随性来抑制动作时的振动和噪音。在行星齿轮机构(10)中,特征在于具有:太阳齿轮(11),其配设在旋转轴(61)上;多个小齿轮(12);行星架(13),其支承多个小齿轮(12);齿圈(15),其在行星架(13)的外径侧与小齿轮(12)啮合;以及壳体(18),其在齿圈(15)的外径侧保持该齿圈(15),齿圈(15)能够相对于壳体(18)在旋转轴(61)的轴向上滑动,在行星架(13)的外径侧端部(13G)具有载荷传递部件(20),该载荷传递部件(20)与齿圈(15)的内径侧端部抵接,并且将行星架(13)和齿圈(15)保持成能够相对旋转,将来自齿圈(15)的所述轴向的载荷传递至行星架(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星齿轮机构和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驱动力传递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和具备该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器,其中,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具有太阳齿轮、小齿轮以及齿圈的行星齿轮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行星齿轮机构中,作为外齿齿轮的太阳齿轮处于中央,在其周围以均等间隔啮合有多个作为小的外齿齿轮的小齿轮。另外,小齿轮的外侧与作为内齿齿轮的齿圈啮合。小齿轮的旋转轴安装在被称作行星架的框架上。根据该结构,行星齿轮机构能够通过使太阳齿轮、小齿轮的行星架、齿圈这3个齿轮的旋转轴输入输出或者固定,来变更驱动的方向或变速比。另外,构成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多使用作为斜齿齿轮的斜齿轮。关于斜齿轮,由于齿的接触部分分散,因此容易传递大扭矩,且噪音小。可是,在使用斜齿轮的情况下,根据斜齿齿轮的特性,载荷沿旋转轴方向(推力方向)施加。在此,齿圈和小齿轮由于互相啮合而被沿彼此的轴向施加载荷。这种情况下,齿圈在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周端处被固定于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上,因此从齿圈朝向壳体施加载荷,另一方面,小齿轮在轴向上向固定的行星架施加载荷。这样,如果将齿圈作为壳体上的系统,则行星架是作为旋转轴的主轴上的系统,可以说行星齿轮机构是由不同的2个系统构成的结构。在由这样的不同的2个系统构成的情况下,存在着没有实现该2个系统之间的载荷传递的追随性从而产生振动和噪音的情况。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16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构成部件间的追随性而抑制了动作时的振动和噪音的行星齿轮机构。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机构10的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齿轮11,其配设在旋转轴61上;多个小齿轮12,它们与太阳齿轮11的外径侧啮合;行星架13,其支承多个小齿轮12;齿圈15,其在行星架13的外径侧与小齿轮12啮合;以及壳体18,其在齿圈15的外径侧保持该齿圈15,齿圈15能够相对于壳体18在旋转轴61的轴向上滑动,在行星架13的外径侧端部13G具有载荷传递部件20,该载荷传递部件20与齿圈15的内径侧端部抵接,并且将行星架13和齿圈15保持成能够相对旋转,将来自齿圈15的轴向载荷传递至行星架13。根据该结构,在行星架13的外径侧端部13G与齿圈15的内径侧端部之间互相抵接的载荷传递部件20将来自齿圈15的轴向载荷传递至行星架13,因此齿圈15和行星架13追随地动作。通过像这样在动作时提高构成部件间的追随性,齿圈15和行星架13一体地动作,因此能够提供抑制了动作时的振动和噪音的行星齿轮机构。另外,也可以是特征在于,在壳体18上形成有用于支承齿圈15的支承槽18M,支承槽18M的一部分形成于载荷传递部件20的外周侧。由此,齿圈15的支承槽18M也成为供给润滑油的槽,从而使得载荷传递部件20可靠地发挥作用。另外,在上述行星齿轮机构10中,也可以是特征在于,在行星架13的载荷传递部件20的内径侧,形成有用于对载荷传递部件20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槽13M。由此,润滑油被有效地供给至载荷传递部件20,因此载荷传递部件20可靠地发挥作用,齿圈15和行星架13可靠地追随地动作。另外,也可以是特征在于,行星架13是通过对多个部件13C、13G进行焊接而构成的,并且是通过使所述多个部件13C、13G中的一个部件13C形成于在另一个部件13G上形成的所述润滑油供给槽13M的内侧而成为一体的结构。这样,在进行制造行星架13时的焊接时,用于对前述的载荷传递部件20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槽13M还作为焊接材料的防漏槽发挥作用。另外,也可以是一种变速器50,其以内燃机和电动机MOT为驱动源,从主输入轴61向最终输出轴传递驱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行星齿轮机构10来作为驱动传递部。由此,通过如上述那样抑制行星齿轮机构10的振动和噪音,能够提供抑制了振动和噪音的变速器50。并且,上述标号是将与后述的实施方式对应的结构要素的标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而示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机构,通过提高构成部件间的追随性,能够抑制动作时的振动和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了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器的骨架图。图2是将行星齿轮机构局部放大后示出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齿圈与行星架的详细结构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行星架的支承柱周边的放大剖视图,(a)是从正面观察润滑油供给槽的图,(b)是沿(a)中的A-A线的剖视图。标号说明MOT:电动机;ROT:转子;10:行星齿轮机构;11:太阳齿轮;12:小齿轮;13:行星架;13A:轮毂;13C:支承柱;13G:外径侧端部;13M:润滑油供给槽;15:齿圈;18:壳体;18M:支承槽;18S:防脱部件;20:推力滚针轴承;50:变速器;61:第一输入轴;62:第二输入轴;63:中间轴;80:1挡同步啮合机构;80A:同步器轮毂;80B:同步器套筒;80C:牙嵌花键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针对使用了行星齿轮机构10(行星齿轮机构)来作为驱动传递部的变速器5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使用了行星齿轮机构10的变速器50的骨架图。图1所示的变速器50是前进7挡、后退1挡的平行轴式变速器,并且是干式的双离合式变速器(DCT)。变速器50具备:第一输入轴61(旋转轴),其经由奇数挡用的第一离合器C1以能够断开或连接的方式与内燃机(未图示)结合;第二输入轴62,其经由偶数挡用的第二离合器C2以能够断开或连接的方式与该内燃机结合;中间轴63,其经由设在第一输入轴61和第二输入轴62上的变速齿轮机构而与第一输入轴61和第二输入轴62结合,产生与被选择的变速挡相对应的旋转输出;以及行星齿轮机构10,其设在第一输入轴61的一端侧。另外,电动机MOT的转子ROT以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固定在第一输入轴61的一端,变速器50作为以内燃机和电动机MOT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器发挥作用。中间轴63与未图示的差动机构结合,驱动车辆的驱动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与行星齿轮机构10相关,除此之外的变速齿轮机构可以适当地使用公知的结构。可是,为了理解实施方式的概要,首先,对变速器50的除行星齿轮机构10以外的变速齿轮机构进行简要说明,然后进行与行星齿轮机构10相关的说明。在第二离合器C2的输出侧连接有外侧主轴OMS,该外侧主轴OMS以构成第一输入轴61的外筒的方式配置成同心状。外侧主轴OMS经由惰轴IDS始终与倒车轴RVS和第二输入轴62卡合,第二离合器C2的旋转输出被传递到倒车轴RVS和第二输入轴62。各轴彼此平行。3挡驱动齿轮73、7挡驱动齿轮77、5挡驱动齿轮75分别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呈同心状配置在第一输入轴61上。3-7挡同步啮合机构81以能够在轴向上滑动的方式设置在3挡驱动齿轮73与7挡驱动齿轮77之间,并且,5挡同步啮合机构83对应于5挡驱动齿轮75被设置成能够在轴向上滑动。通过使与所希望的齿轮系相对应的同步啮合机构滑动而进入该齿轮系的同步中,由此,该齿轮系被与第一输入轴61连结。利用与第一输入轴61相关联地设置的这些齿轮和同步啮合机构,构成了用于实现奇数挡(3、5、7挡)的变速挡的第一变速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行星齿轮机构和变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齿轮,其配设在旋转轴上;多个小齿轮,它们与所述太阳齿轮的外径侧啮合;行星架,其支承所述多个小齿轮;齿圈,其在所述行星架的外径侧与所述小齿轮啮合;以及壳体,其在所述齿圈的外径侧保持该齿圈,所述齿圈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滑动,在所述行星架的外径侧端部具有载荷传递部件,该载荷传递部件与所述齿圈的内径侧端部抵接,并且将所述行星架和所述齿圈保持成能够相对旋转,将来自所述齿圈的所述轴向的载荷传递至所述行星架。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18 JP 2016-0286121.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齿轮,其配设在旋转轴上;多个小齿轮,它们与所述太阳齿轮的外径侧啮合;行星架,其支承所述多个小齿轮;齿圈,其在所述行星架的外径侧与所述小齿轮啮合;以及壳体,其在所述齿圈的外径侧保持该齿圈,所述齿圈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滑动,在所述行星架的外径侧端部具有载荷传递部件,该载荷传递部件与所述齿圈的内径侧端部抵接,并且将所述行星架和所述齿圈保持成能够相对旋转,将来自所述齿圈的所述轴向的载荷传递至所述行星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平典河合则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