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84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副车架,包括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前横梁上片(30)及前横梁下片(40),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均为一字形边框结构,前横梁上片(30)与前横梁下片(40)焊接成前横梁,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均为U形框结构,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焊接成主梁,主梁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左控制臂安装支架(50)、右控制臂安装支架(60),前横梁与主梁通过焊接形成封闭的框式结构,封闭的框式结构的四角均焊接有车身安装衬套套管(7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冲压零件数量少,且减少了冲压及焊接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车辆的节能减排要求,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电动车电机总成通常需要放置在副车架上,副车架上除了承载电机总成,还需要安装转向机、控制臂、稳定杆等零件,该副车架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载以上零件。目前,现有的框式副车架经常设计成前后两根横梁上下片、左右两根纵梁上下片,总共主要八片冲压件焊接在一起,该设计存在冲压零件多、焊接工序多、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型副车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具有冲压零件数量少的特点,且生产制造过程中减少了冲压及焊接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改进型副车架,包括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前横梁上片30及前横梁下片40,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均为一字形边框结构,所述前横梁上片30与前横梁下片40焊接成前横梁,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均为U形框结构,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焊接成主梁,所述主梁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左控制臂安装支架50、右控制臂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前横梁上片(30)及前横梁下片(40),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均为一字形边框结构,所述前横梁上片(30)与前横梁下片(40)焊接成前横梁,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均为U形框结构,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焊接成主梁,所述主梁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左控制臂安装支架(50)、右控制臂安装支架(60),所述前横梁与主梁通过焊接形成封闭的框式结构,所述封闭的框式结构的四角均焊接有车身安装衬套套管(7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前横梁上片(30)及前横梁下片(40),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均为一字形边框结构,所述前横梁上片(30)与前横梁下片(40)焊接成前横梁,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均为U形框结构,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焊接成主梁,所述主梁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左控制臂安装支架(50)、右控制臂安装支架(60),所述前横梁与主梁通过焊接形成封闭的框式结构,所述封闭的框式结构的四角均焊接有车身安装衬套套管(7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分别冲压拉伸并翻边,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的拉伸面与翻边成大于90度的角度,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通过各自的翻边焊接为一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上均开设有用于减轻重量以及电泳时排液的腰形孔。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改进型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超
申请(专利权)人:麦格纳斯太尔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