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混动塑料燃油箱油泵口补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77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压混动塑料燃油箱油泵口补强结构,包括焊接固定片、补强板和补强柱,补强板为圆环形板状结构,补强板与燃油箱油泵口及其周边区域贴合连接,补强板四周设置有耳部,四个耳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与补强板固定连接为一体,每个耳部上方均设置有焊接固定片,焊接固定片与耳部焊接为一体,每个耳部下方均设置有补强柱,补强柱位于焊接固定片正下方,补强柱用于连接燃油箱的上下壳体以及为补强板提供支撑,补强板采用金属制成,补强板与耳部焊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油泵口机械强度,安装稳定可靠,且焊接结构合理,作业空间宽松。作业空间宽松。作业空间宽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混动塑料燃油箱油泵口补强结构
[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压混动塑料燃油箱油泵口补强结构。
[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车辆能源结构和动力传递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如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油箱内部的高压状态对油箱的结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油箱上的应力集中位置—

油泵口,该位置的强度成为了制约油箱强度的关键因素。若能提供一种针对该特殊位置而设计的补强结构,则就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压混动塑料燃油箱油泵口补强结构,能够提高油泵口机械强度,且安装稳定可靠。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高压混动塑料燃油箱油泵口补强结构,包括焊接固定片1、补强板2和补强柱3,所述补强板2为圆环形板状结构,所述补强板2与燃油箱油泵口及其周边区域贴合连接,所述补强板2四周设置有耳部4,四个耳部4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与补强板2固定连接为一体,每个耳部4上方均设置有焊接固定片1,所述焊接固定片1与耳部4焊接为一体,每个耳部4下方均设置有补强柱3,所述补强柱3位于焊接固定片1正下方,所述补强柱3用于连接燃油箱的上下壳体以及为补强板2提供支撑,从而可提高油泵口机械强度,且安装稳定可靠。
[0005]进一步地,为提高制造和安装效率,本技术所述补强板2采用金属制成,所述补强板2与耳部4焊接为一体。
[0006]进一步地,为实现连接更为方便以及结构稳固,本技术所述补强板2的耳部4上开设有通孔5,所述焊接固定片1为圆形片状,所述通孔5的孔径小于焊接固定片1的直径。
[0007]进一步地,为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又实现作业空间宽松,本技术所述补强柱3由位于上部的上锥台6、位于下部的下锥台7、以及连接在上锥台6与下锥台7之间的连接柱8构成,所述上锥台6与下锥台7上下对称布置。
[0008]进一步地,为进一步地提高结构强度,保证安装稳定可靠,本技术所述上锥台6与连接柱8之间、以及下锥台7与连接柱8之间均焊接有加强筋9。
[0009]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0](1)本技术能够提高油泵口机械强度,其结构强度高,安装稳定可靠;
[0011](2)本技术在实现同等降噪效果的前提下,其材料最为节省,相比规则圆环形可节省30%材料;
[0012](3)本技术焊接结构合理,作业空间宽松,便于焊接装置布局。
[附图说明][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焊接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补强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焊接固定片 2、补强板 3、补强柱 4、耳部 5、通孔 6、上锥台 7、下锥台 8、连接柱 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0019]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混动塑料燃油箱油泵口补强结构,包括焊接固定片1、补强板2和补强柱3,补强板2为圆环形板状结构,补强板2与燃油箱油泵口及其周边区域贴合连接,补强板2四周设置有耳部4,四个耳部4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与补强板2固定连接为一体,每个耳部4上方均设置有焊接固定片1,焊接固定片1与耳部4焊接为一体,每个耳部4下方均设置有补强柱3,补强柱3位于焊接固定片1正下方,补强柱3用于连接燃油箱的上下壳体以及为补强板2提供支撑,从而可提高油泵口机械强度,且安装稳定可靠。
[0020]其中,补强板2采用金属制成,补强板2与耳部4焊接为一体,从而可提高制造和安装效率。补强板2的耳部4上开设有通孔5,焊接固定片1为圆形片状,通孔5的孔径小于焊接固定片1的直径,以实现连接更为方便以及结构更为稳固。补强柱3由位于上部的上锥台6、位于下部的下锥台7、以及连接在上锥台6与下锥台7之间的连接柱8构成,上锥台6与下锥台7上下对称布置,该结构使得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又实现作业空间宽松;上锥台6与连接柱8之间、以及下锥台7与连接柱8之间均焊接有加强筋9,从而可进一步地提高结构强度,保证安装稳定可靠。
[0021]本技术中,金属补强板2与油泵口及其周边区域贴合,可提升其覆盖区域的强度。位于补强板之上的焊接固定片1保证了补强板与油箱本体的牢固连接,补强柱3位于焊接固定片1正下方,连接油箱的上下壳体,增加了油箱壳体的抗压和抗拉强度,同时为补强板2提供支撑。
[0022]本技术中,补强柱3的分布位置可按照胡克定律计算得出的油箱强度薄弱点,然后针对这些位置进行精准补强,使得补强效果最佳;同时节省了补强板的材料,减少了补强柱的数量,使得结构精简又能满足使用需求。
[0023]本技术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混动塑料燃油箱油泵口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固定片(1)、补强板(2)和补强柱(3),所述补强板(2)为圆环形板状结构,所述补强板(2)与燃油箱油泵口及其周边区域贴合连接,所述补强板(2)四周设置有耳部(4),四个耳部(4)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与补强板(2)固定连接为一体,每个耳部(4)上方均设置有焊接固定片(1),所述焊接固定片(1)与耳部(4)焊接为一体,每个耳部(4)下方均设置有补强柱(3),所述补强柱(3)位于焊接固定片(1)正下方,所述补强柱(3)用于连接燃油箱的上下壳体以及为补强板(2)提供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混动塑料燃油箱油泵口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2)采用金属制成,所述补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麦格纳斯太尔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