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密封式充电口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31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密封式充电口盖结构,包括充电口盖外板、充电口盖内板架以及充电口盖骨架,充电口盖内板架、充电口盖骨架均位于充电口盖外板内侧,充电口盖内板架外侧连接充电口盖外板,充电口盖内板架内侧集成有充电口自密封结构,并通过充电口自密封结构与充电座之间的过盈压缩量实现充电系统与充电座之间的密封,充电口盖骨架上集成有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和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设置在充电口盖骨架外侧边缘处,并与翼子板密封连接,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设置在充电口盖骨架内侧边缘处,并与充电座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充电口盖密封效果不良,开启复杂困难,以及充电口盖开启力大的问题,提高了充电安全性。提高了充电安全性。提高了充电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密封式充电口盖结构
[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密封式充电口盖结构。
[
技术介绍
][0002]经深入研究国内外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并对比发现目前市面上充电口盖主要采用单独增加充电座密封堵盖的密封形式,该种额外增加密封堵盖的密封形式对整车成本、重量,以及充电口盖打开后的外观均有影响,且充电过程相对比较复杂。若能对现有市面充电口盖密封系统进行优化,以解决充电口盖密封不良,开启复杂及用户体验差等问题,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密封式充电口盖结构,解决了充电口盖密封效果不良,开启复杂困难,以及充电口盖开启力大的问题,优化了充电口盖系统的布置空间,提高了充电安全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自密封式充电口盖结构,包括充电口盖外板10、充电口盖内板架20以及充电口盖骨架40,所述充电口盖内板架20、充电口盖骨架40均位于充电口盖外板10内侧,所述充电口盖骨架40设于充电口盖内板架20外围,所述充电口盖内板架20外侧连接充电口盖外板10,所述充电口盖内板架20内侧集成有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并通过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与充电座70之间的过盈压缩量实现充电口盖系统与充电座70之间的密封,所述充电口盖骨架40上集成有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和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60,所述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设置在充电口盖骨架40外侧边缘处,所述充电口盖骨架40通过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与翼子板80密封连接,所述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60设置在充电口盖骨架40内侧边缘处,所述充电口盖骨架40通过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60与充电座70密封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60均为环形的密封圈结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为截面呈U字型的腔体结构,且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周边为弧形过度的弯曲面以吸收因充电座70安装带来的Y向位置度公差。
[0007]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周圈外径较充电座70外径大4

5mm,以吸收因充电座70安装带来的X向和Z向位置度公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盖内板架20、充电口盖骨架40的截面均呈Z字型。
[0009]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0](1)本技术自密封充电系统采用充电口盖自带充电座密封结构,具有密封效果好,充电舱整洁美观,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点;
[0011](2)本技术通过充电口盖骨架集成密封圈的结构形式,解决了密封效果不良,充电口盖开启复杂困难,以及充电口盖开启力大的问题,优化了充电口盖系统的布置空间,
并提高了充电安全性;
[0012](3)本技术在满足充电系统密封的前提下,同时减少了零件数量,增加了充电座区域空间,优化了充电舱的布局,提高了客户使用满意度;
[0013](4)本技术利用密封圈与充电座之间的过盈压缩量,来实现充电口盖系统与充电座之间的密封功能,确保雨水/灰尘无法进入充电座内部,确保电动车充电安全性;
[0014]综上,本技术对现有市面充电口盖密封系统进行优化,解决了充电口盖密封不良,开启复杂及用户体验差等问题,即解决了充电系统密封、充电过程繁琐、充电舱不整洁等问题,且降低了充电系统开发成本,提高了客户使用满意度。
[附图说明][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0、充电口盖外板 20、充电口盖内板架 30、充电口自密封结构 40、充电口盖骨架 50、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 60、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 70、充电座 80、翼子板。
[具体实施方式][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0018]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密封式充电口盖结构,包括充电口盖外板10、充电口盖内板架20以及充电口盖骨架40,充电口盖内板架20、充电口盖骨架40均位于充电口盖外板10内侧,充电口盖骨架40设于充电口盖内板架20外围,充电口盖内板架20外侧连接充电口盖外板10,充电口盖内板架20内侧集成有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并通过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与充电座70之间的过盈压缩量实现充电口盖系统与充电座70之间的密封,充电口盖骨架40上集成有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和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60,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设置在充电口盖骨架40外侧边缘处,充电口盖骨架40通过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与翼子板80密封连接,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60设置在充电口盖骨架40内侧边缘处,充电口盖骨架40通过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60与充电座70密封连接,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60均为环形的密封圈结构。
[0019]其中,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为截面呈U字型的腔体结构,且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周边为弧形过度的弯曲面以吸收因充电座70安装带来的Y向位置度公差;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周圈外径较充电座70外径大4

5mm,以吸收因充电座70安装带来的X向和Z向位置度公差。充电口盖内板架20、充电口盖骨架40的截面均呈Z字型,充电口盖内板架20自外侧向内侧延伸,并与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衔接为一体,充电口盖骨架40自充电座70处向外围延伸,且通过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60、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分别与充电座70、翼子板80密封连接。
[0020]本技术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或纯电动车充电口盖系统主要由充电口盖外板、充电口盖内板架(集成鹅颈铰链+充电口自密封结构)、充电口盖骨架(集成充电口二次密封系统)组成。该充电口盖系统在满足充电系统密封的前提下,同时减少了零件数量,增加了了充电座区域空间,优化了充电舱的布局,提高了客户使用满意度。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充电口盖内板自带密封圈结构,利用密封圈的与充电座之间的过盈压缩量,实现充电口盖系统与充电座之间的密封功能,确保雨水/灰尘无法进入充电座内部,从而确保电动车充电安全
性。该系统解决了充电系统密封、充电过程繁琐、充电舱不整洁等问题,且降低了充电系统开发成本,提高了客户使用满意度。
[0021]本技术通过充电口自密封结构与充电座之间的过盈压缩量,实现对充电系统的密封功能;而自密封自身腔体的设计,主要用于吸收因充电座安装带来的Y向位置度公差;另外,自密封结构周圈也较充电座本身外径大4

5mm,则用于吸收因充电座安装带来的X&Z向位置度公差。通过将密封圈集成在充电口盖骨架上的结构,能够实现:提高充电系统密封安全性;只需打开充电口盖即可充电,充电过程方便快捷;充电口盖打开后,无充电座堵盖,充电舱整洁美观;减少零件开发数量,降低充零部件开发成本;最终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0022]本技术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密封式充电口盖结构,包括充电口盖外板(10)、充电口盖内板架(20)以及充电口盖骨架(40),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盖内板架(20)、充电口盖骨架(40)均位于充电口盖外板(10)内侧,所述充电口盖骨架(40)设于充电口盖内板架(20)外围,所述充电口盖内板架(20)外侧连接充电口盖外板(10),所述充电口盖内板架(20)内侧集成有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并通过充电口自密封结构(30)与充电座(70)之间的过盈压缩量实现充电口盖系统与充电座(70)之间的密封,所述充电口盖骨架(40)上集成有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和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60),所述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设置在充电口盖骨架(40)外侧边缘处,所述充电口盖骨架(40)通过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一(50)与翼子板(80)密封连接,所述充电口盖二次密封条二(60)设置在充电口盖骨架(40)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霞陈惠卿
申请(专利权)人:麦格纳斯太尔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