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926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是将包括有大蒜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在内的原料经包括乳化液配制、喷雾干燥在内的步骤,得到具有微胶囊结构的大蒜油粉末;所述微胶囊壁材包括采用分子量为35~245kDa的再生丝素蛋白与Bloom值为150~190g的明胶以质量比6:4~4:6进行混合而得;所述乳化剂采用包括HLB值为8.9的司盘20和HLB值为16.9的吐温20在内的两种乳化剂按质量比1:1~1:3进行混合复配而得。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粉末,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得到的微胶囊的包埋率、产率、溶解率均达到较佳值;产品可在常温常压下中储存,储存时间较现有技术延长,且储存效果较优。

Preparation method of garlic oil microcapsule powd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microcapsule of garlic oil powder, is including garlic oil, microcapsule wall material, emulsifier, emulsion preparation, including raw materials, spray drying steps, get garlic oil powder with microcapsule structure; the microcapsule wall material including the use of molecular weight 35 ~ 245kDa of regenerated silk fibroin and the Bloom value is 150 ~ 190g to 6:4 ~ 4:6 mass ratio of gelatin was mixed; the emulsifier used include HLB value of two to 8.9 of the emulsifier span 20 and HLB value of 16.9 Twain 20, according to the mass ratio of 1:1 to 1:3 were mixed and. The method for preparing microcapsule of garlic oil powder, simple process and low cost, micro capsule produced by the embedding rate, yield, dissolution rate reached optimum value; product can stor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prolong the storage tim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better storag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蒜产品的加工,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大蒜的药用价值主要在于它含有硫化合物,其中大蒜素的效力最强;大蒜素中的硫原子具有高度的活性,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能自发地转变成多种有机硫化合物;这些有机硫化合物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素作用下,又可转变成其他的含硫化合物,这一系列含硫化合物总称为大蒜油。大蒜油通常可将原料大蒜经过捣碎后用水蒸气蒸馏法或有机溶剂萃取等方法获得,其主要成分是烯丙基硫醚类物质如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二烯丙基三硫醚(DATS)、二烯丙基硫醚、烯丙基甲基硫醚、烯丙基甲基二硫醚、烯丙基甲基三硫醚等。二烯丙基三硫化物是蒜辣素降解的主要产物,又名大蒜新素,其分子式为C6H10S3,黄色油状液体,具有强烈的大蒜臭味,是大蒜油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大蒜油具有抗菌杀菌、提高免疫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优点,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调味品还可以作为保健品;但由于大蒜油为油状,成分复杂,挥发性强,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对光、空气及温度较敏感,易于分解,因此难以储存。此外,大蒜油的气味也是许多消费者难以接受的。针对这些难题,已有研究者采取如下方式解决:1.将大蒜油加植物油稀释,用明胶制成胶丸。如:名称为“ω-3脂肪酸-大蒜油胶囊及其制造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CN200610028983.5)公开的胶囊产品包括有胶丸和装在胶丸内的油剂,其特征在于每粒1000mg胶囊中含有的油剂重量百分比为:大蒜油10-20%、亚麻油35-55%、鱼油30-50%、维生素E0.25-0.30%;该专利技术将大蒜油和ω-3不饱和脂肪酸相溶,制成胶囊作为一种保健品。又如名称为“复方大蒜油胶囊及其生产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CN94108044.7)公开了将大蒜油制成大蒜油包结物,再把包结物与昆布、薏苡仁按一定配比、工艺制成保健药品——复方大蒜油胶囊,其胶囊包容物为含有丰富大蒜油的非油状液体——复方粉剂。以上文献均为大蒜油在药品和保健品方面的应用,且均为体积达厘米级的软胶囊产品,对于大蒜油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没有涉及。2.对大蒜油进行微胶囊化。微胶囊化又称微胶囊造粒,是采用成膜材料(通称囊材、壁材)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等活性物质(通称囊心、芯材)包合成的微小粒子的技术。微胶囊的粒径一般在微米范围,较大的在毫米范围,较小的在纳米范围。对大蒜油进行微胶囊化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可抑制挥发损失;2)保护敏感型成分;3)具有控制释放作用;4)避免香精成分与食品成分反应;5)掩盖不良气味;6)增溶与改善乳化分散作用。常用的微胶囊壁材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其中,阿拉伯胶、海藻酸盐、甲壳胺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因其稳定、无毒、成膜性和成球性较好,是最常用的壁材材料;而蛋白质类的壁材,如大豆蛋白、玉米蛋白、乳清蛋白等具有乳化性质,能形成具有良好弹性的界面膜,且蛋白质本身也有营养价值,因此多用于包埋微生物等有生物活性的芯材。例如,名称为“一种以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为壁材的大蒜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CN201210249889.8)公开了一种以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为壁材的大蒜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是将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和大蒜油制成乳状液,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4: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1~1:4;调节乳状液pH值到6.5,搅拌形成微胶囊悬浮液;再调节pH值到6.0,加入谷氨酰胺转氨酶,搅拌使微胶囊固化,水洗收集湿囊,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固态微胶囊。该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缺点是工艺较为复杂,需要调节pH,且冷冻干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再生丝素蛋白和明胶为壁材原料,工艺耗时短、效率高、效果好的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是将包括有大蒜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在内的原料经包括乳化液配制、喷雾干燥在内的步骤,得到具有微胶囊结构的粉末状大蒜油;其中,所述微胶囊壁材,包括采用分子量为35~245KDa的再生丝素蛋白与Bloom值为150~190g的明胶以质量比6:4~4:6进行混合而得;所述乳化剂是采用包括HLB值为8.9的司盘20(分子式:C18H34O6)和HLB值为16.9的吐温20在内的两种乳化剂按质量比1:1~1:3进行混合复配而得的复配乳化剂;所述乳化液配制,是先将所述微胶囊壁材配制成壁材溶液,再加入大蒜油和所述复配乳化剂,然后在8000~12000r/min条件下均质乳化2~5min即得。采用以上专利技术方案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粉末,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得到的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产率、溶解率均较理想,储存时长及储存效果较优。上述方案中的所述乳化液配制,优选采用如下具体工艺:先将所述微胶囊壁材原料加入去离子水中,在40~60℃加热搅拌溶解,配置成质量浓度为10~15%的壁材溶液,再加入壁材溶液质量0.1~0.3%的所述复配乳化剂,加入壁材原料质量25~50%的大蒜油,经均质乳化而得。采用本方案,所得的微胶囊乳化液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好,在喷雾干燥前乳化液不会出现油水分离的现象,喷雾干燥后所得的大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和微胶囊化产率同时达到更优值;同时,采用本方案生产得到的大蒜油微胶囊产品在常温常压下的储存时长及储存效果更优。上述方案中,所述喷雾干燥的优选工艺是将配制得到的乳化液在进风温度150~180℃、出风温度80~90℃条件下进行,此时所得的微胶囊粉末水分含量最低,溶解性最好。本专利技术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中所用的微胶囊壁材原料再生丝素蛋白,可通过将经热碱脱胶的废弃茧丝再经包括盐溶、粗滤、超滤、干燥在内的步骤制备而得;其中盐溶步骤优选采用如下具体工艺:将经热碱脱胶得到的脱胶丝素蛋白投入混合盐溶液,在85~100℃下加热10~15min即得;所述混合盐溶液优选采用3.5~4.5mol/L的氯化钙的乙醇水溶液,其中乙醇水溶液中的乙醇体积占比为20~40%。该混合盐溶液的投入量可由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识选择,优选按每克脱胶丝素蛋白投入15ml~20ml混合盐溶液。而超滤、干燥步骤优选采用如下工艺:所述盐溶步骤后得到的丝素蛋白溶液经粗滤后,采用5KDa超滤脱盐,然后进行喷雾干燥。采用本工艺,丝素蛋白的溶解效率最高,所获取的再生丝素蛋白分子量分布于35~245kDa,且溶解性好,乳化性能佳。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特点及优点:1、采用再生丝素蛋白与明胶复合作为微胶囊包囊材料与大蒜油乳化及干燥制备得到微胶囊粉末,产品生物相容性好,具有生物可降解性以及不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等特点;2、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精选的壁材原料及芯壁材比例,配合以精当的乳化、干燥工艺,使喷雾干燥前的乳液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从而生产得到的大蒜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产率、溶解率参数均较现有技术有明显提升,实验证实可在常温常压下较长时间储存,同时,储存效果较优;3、本专利技术方法避免并解决了微胶囊制备现有技术易出现的如下问题:1)颗粒过大或过小,产品的溶解分散性差;2)包埋量大时,包埋率不高,芯材物质会吸附于微胶囊的表面,易引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包括有大蒜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在内的原料经包括乳化液配制、喷雾干燥在内的步骤,得到具有微胶囊结构的粉末状大蒜油;其中,所述微胶囊壁材,包括采用分子量为35~245kDa的再生丝素蛋白与Bloom值为150~190g的明胶以质量比6:4~4:6进行混合而得;所述乳化剂,是采用包括HLB值为8.9的司盘20和HLB值为16.9的吐温20在内的两种乳化剂按质量比1:1~1:3进行混合复配而得的复配乳化剂;所述乳化液配制,是先将所述微胶囊壁材配制成壁材溶液,再加入大蒜油和所述复配乳化剂,然后在8000~12000r/min条件下均质乳化2~5min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包括有大蒜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在内的原料经包括乳化液配制、喷雾干燥在内的步骤,得到具有微胶囊结构的粉末状大蒜油;其中,所述微胶囊壁材,包括采用分子量为35~245kDa的再生丝素蛋白与Bloom值为150~190g的明胶以质量比6:4~4:6进行混合而得;所述乳化剂,是采用包括HLB值为8.9的司盘20和HLB值为16.9的吐温20在内的两种乳化剂按质量比1:1~1:3进行混合复配而得的复配乳化剂;所述乳化液配制,是先将所述微胶囊壁材配制成壁材溶液,再加入大蒜油和所述复配乳化剂,然后在8000~12000r/min条件下均质乳化2~5min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液配制,是先将所述微胶囊壁材原料加入去离子水中,在40℃~60℃加热搅拌溶解,配置成质量浓度为10~15%的壁材溶液,再加入壁材溶液质量0.1%~0.3%的所述复配乳化剂,加入壁材原料质量25%~50%的大蒜油,经均质乳化而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蒜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玲赵谋明陈佳弘江虹锐余炼王成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