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8357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镶配有铜套;所述通孔其直径为85mm;所述铜套其外径为85mm,其内径为7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对现有的轴承座进行扩孔镶套,以减少轴承座与液压油缸底轴的磨损;改变液压油缸与轴承座的摩擦副,由原钢件与钢件摩擦改变为钢件与铜件摩擦,当铜套磨损超限时,只需要更换铜套而不用更换轴承座,同时降低液压油缸底轴的磨损,延长轴承座和液压油缸的使用周期。

Bottom shaft seat of improved dump truck lifting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mproved type dump truck lifting cylinder bottom shaft seat, comprising a bearing seat; the bear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through holes are inlaid with copper sleeve; the through hole and its diameter is 85mm; the copper sleeve whose outer diameter is 85mm, its diameter is 75mm. The utility model is the improvement of dump truck lifting cylinder bottom shaft seat, the bearing seat of the existing reaming bushing, to reduce bearing wear and hydraulic cylinder bottom shaft; change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nd the bearing friction pair by steel and steel for steel and copper friction change of friction, when the copper sleeve wear limit, only need to replace the copper sleeve without changing the bearing seat, while reducing the hydraulic cylinder bottom shaft wear and prolong bearing and hydraulic 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座,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属于自卸汽车举升系统

技术介绍
自卸车卸车时是靠液压缸顶起大箱完成卸料,液压缸底轴作用在副梁上两侧的轴承座上;旋转、承重均依靠两侧的轴承座,如图1所示,现有的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包括轴承座1,所述轴承座1上开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其直径为75mm;现有的轴承座没有衬套,使液压缸底轴和轴承座之间钢件与钢件直接接触负重磨合,产生以下问题,一)使用周期短,造成液压缸底轴早期损坏,更换液压缸价值较高;造成轴承座孔失圆,需要更换两侧轴承座;二)由于磨损造成车辆举升自卸不平衡,易造成液压缸断轴,损坏其它结构,给运输作业带来不安全隐患。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亟需对现有的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对现有的轴承座进行扩孔镶套,以减少轴承座与液压油缸底轴的磨损,对汽车举升液压缸和轴承座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镶配有铜套;所述通孔其直径为85mm;所述铜套其外径为85mm,其内径为75mm,对现有的轴承座进行扩孔镶套,以减少轴承座与液压油缸底轴的磨损;改变液压油缸与轴承座的摩擦副,由原钢件与钢件摩擦改变为钢件与铜件摩擦,当铜套磨损超限时,只需要更换铜套而不用更换轴承座,同时降低液压油缸底轴的磨损,延长轴承座和液压油缸的使用周期。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油封套,及设置于油封套上方的储油槽,及与储油槽连接的进油管;设置润滑机构,减少轴承座与液压油缸底轴间的摩擦力,对汽车举升液压缸和轴承座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再进一步地,所述铜套其径向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管一端与储油槽连接,其另一端连接至进油孔。再进一步地,所述油封套安装于轴承座顶部。(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对现有的轴承座进行扩孔镶套,以减少轴承座与液压油缸底轴的磨损;改变液压油缸与轴承座的摩擦副,由原钢件与钢件摩擦改变为钢件与铜件摩擦,当铜套磨损超限时,只需要更换铜套而不用更换轴承座,同时降低液压油缸底轴的磨损,延长轴承座和液压油缸的使用周期,降低故障发生率,降低检修维护费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部件标注为:1-轴承座,2-通孔,3-铜套,4-油封套,5-储油槽,6-进油管,7-润滑机构,a-通孔直径,b-铜套外径,c-铜套内径,d-原轴承座内孔直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的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包括轴承座1;所述轴承座1上开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中镶配有铜套3;所述通孔2其直径为85mm;所述铜套3其外径为85mm,其内径为75mm,对现有的轴承座进行扩孔镶套,以减少轴承座1与液压油缸底轴(未图示)的磨损;改变液压油缸与轴承座1的摩擦副,由原钢件与钢件摩擦改变为钢件与铜件摩擦,当铜套3磨损超限时,只需要更换铜套3而不用更换轴承座1,同时降低液压油缸底轴的磨损,延长轴承座1和液压油缸的使用周期。所述轴承座1上设置有润滑机构7;所述润滑机构7包括油封套4,及设置于油封套4上方的储油槽5,及与储油槽5连接的进油管6;设置润滑机构7,减少轴承座1与液压油缸底轴(未图示)间的摩擦力,对汽车举升液压缸和轴承座1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铜套3其径向开设有进油孔(未图示);所述进油管6一端与储油槽5连接,其另一端连接至进油孔。所述油封套4安装于轴承座1顶部。本技术的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对现有的轴承座进行扩孔镶套,将原轴承座内孔直径与液压缸底轴直径(75mm)的间隙配合,进行改进,将原轴承座孔进行扩孔,由原来的内孔直径75mm镗制加大到85mm,然后镶配外径为85mm,内径为75mm的铜套,改变液压油缸与轴座的摩擦副,由原钢件与钢件摩擦改变为钢件与铜件摩擦,当铜套磨损超限时只更换铜套不用更换轴座,同时降低液压油缸底轴的磨损,延长轴座和液压油缸的使用周期;同时,在轴承座上设置润滑机构,减少轴承座与液压油缸底轴间的摩擦力,对汽车举升液压缸和轴承座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开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中镶配有铜套;所述通孔其直径为85mm;所述铜套其外径为85mm,其内径为75mm,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油封套,及设置于油封套上方的储油槽,及与储油槽连接的进油管,所述铜套其径向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管一端与储油槽连接,其另一端连接至进油孔,所述油封套安装于轴承座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式自卸汽车举升缸底轴座,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开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中镶配有铜套;所述通孔其直径为85mm;所述铜套其外径为85mm,其内径为75mm,所述轴承座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昕王飞辛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