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底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58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1:19
一种车辆及其底盘结构,车辆底盘结构(1)包括:底盘(10)、与底盘(10)连接的悬挂结构、与悬挂结构连接的车轮结构(30)、以及与悬挂结构保持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悬挂结构包括主体部(20),其中主体部(20)包括第一悬挂端(210)和第二悬挂端(220),第一悬挂端(210)与底盘(10)连接,第二悬挂端(220)与车轮结构(30)连接;驱动机构包括可驱动主体部(20)发生变形的驱动件,以使得底盘(10)相对车轮结构(30)抬升或降低。通过驱动件驱动主体部发生变形,使底盘相对车轮结构抬升或降低。降低底盘的高度,可降低车辆重心得到更好的稳定性。抬升底盘的高度,可抬高车辆重心得到更好的越野性能。

Vehicle and chassis structure thereof

A vehicle and chassis structure, vehicle chassis structure (1) comprises a chassis (10), and the chassis (10) suspension wheel structure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the connection of the suspension structure (30),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driving connected with the suspension structure, suspens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main body (20), wherein the main body part (20) includes a first hanging end (210) and second (220), the first hanging end hanging end (210) and the chassis (10) connection, second (220) and end hanging wheel structure (30) connected; the driv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driving body (20) driving deformation, to make the chassis (10) relative to the wheel structure (30) raised or lowere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drive part causes the chassis to rise or decrease relative to the wheel structure. Lowering the height of the chassis reduces the vehicle center of gravity and gives better stability. Lift the height of the chassis to lift the center of gravity and get better off-road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及其底盘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底盘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赛车、格斗车或其遥控车一般都具有较低的底盘,这样使得车的重心降低,在车经过弯道或紧急转弯时能够保持车身的平稳,使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操控性。但与此同时,由于底盘较低,当遇到上下台阶、路面有障碍物等不平路况时,底盘则容易被刮蹭,甚至会由于障碍物过高而直接骑跨在障碍物上而无法行驶,使车的越野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及其底盘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包括:底盘、与所述底盘连接的悬挂结构、与所述悬挂结构连接的车轮结构、以及与所述悬挂结构保持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悬挂结构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悬挂端和第二悬挂端,所述第一悬挂端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悬挂端与所述车轮结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驱动所述主体部发生变形的驱动件,以使得所述底盘相对所述车轮结构抬升或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底盘结构,所述车辆底盘结构包括:底盘、与所述底盘连接的悬挂结构、与所述悬挂结构连接的车轮结构、以及与所述悬挂结构保持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悬挂结构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悬挂端和第二悬挂端,所述第一悬挂端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悬挂端与所述车轮结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驱动所述主体部发生变形的驱动件,以使得所述底盘相对所述车轮结构抬升或降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底盘结构,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件驱动所述主体部发生变形,使得所述主体部的第一悬挂端相应地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所述底盘相对所述车轮结构抬升或降低,由此扩大车辆及其模型的应用范围。当车辆在平路上行驶时降低底盘的高度,可以使车辆及其模型的重心降低从而使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当车辆在野外行驶时抬升底盘的高度,可以使车辆及其模型的重心抬高从而得到更好的越野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车辆,通过所述车辆底盘结构的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件驱动所述主体部发生变形,使得所述主体部的第一悬挂端相应地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所述底盘相对所述车轮结构抬升或降低,由此扩大车辆及其模型的应用范围。当车辆在平路上行驶时降低底盘的高度,可以使车辆及其模型的重心降低从而使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当车辆在野外行驶时抬升底盘的高度,可以使车辆及其模型的重心抬高从而得到更好的越野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车辆底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底盘结构的底盘抬升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底盘结构的底盘降低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及其底盘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结构1,包括:底盘10、与所述底盘10连接的悬挂结构、与所述悬挂结构连接的车轮结构30、以及与所述悬挂结构保持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悬挂结构包括主体部20,所述主体部20包括第一悬挂端210和第二悬挂端220,所述第一悬挂端210与所述底盘10连接,所述第二悬挂端220与所述车轮结构3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驱动所述主体部20发生变形的驱动件,以使得所述底盘10相对所述车轮结构30抬升或降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底盘结构,可运用于普通车辆,也可运用于遥控设备,例如遥控车、遥控机器人等。该车辆底盘结构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件驱动所述主体部发生变形,使得所述主体部的第一悬挂端相应地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所述底盘相对所述车轮结构抬升或降低,由此扩大车辆及其模型的应用范围。当车辆在平路上行驶时降低底盘的高度,可以使车辆及其模型的重心降低从而使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当车辆在野外行驶时抬升底盘的高度,可以使车辆及其模型的重心抬高从而得到更好的越野性能。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结构30包括轮组310和与所述轮组310保持传动连接的旋转电机320。所述旋转电机320用以驱动所述轮组310滚动。可选地,所述轮组310和所述旋转电机320之间还设有横杆330,所述悬挂结构的主体部20的第二悬挂端220连接于所述横杆330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20为四边形结构。可选地,所述主体部20为平行四边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体部2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多边形结构(例如五边形结构)或是框架式结构,只要保证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主体部20发生变形,以使得所述底盘10相对所述车轮结构30抬升或降低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20为四连杆机构,所述主体部20还包括设置于上下两侧的第一连杆211和第二连杆212以及设置于左右两侧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杆211位于所述主体部20上靠近所述第一驱动件410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212位于所述主体部20上靠近所述第二驱动件420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杆位于所述主体部20上对应所述第一悬挂端210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杆位于所述主体部20上对应所述第二悬挂端220的一侧。以下,进一步说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件驱动所述主体部20发生变形,以使得所述底盘10相对所述车轮结构30抬升或降低的驱动方式及工作原理。第一种驱动方式及工作原理:参见图1所示,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20下方的第一驱动件410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20上方的第二驱动件420。所述主体部20还包括设置于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杆211和第二连杆212,所述第一连杆211位于所述主体部20上靠近所述第一驱动件410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212位于所述主体部20上靠近所述第二驱动件420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410与所述第一连杆211保持传动连接,并对所述第一连杆211提供第一驱动力,所述第二驱动件420与所述第二连杆212保持传动连接,并对所述第二连杆212提供第二驱动力,以使得所述主体部20变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410包括第一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及其底盘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包括:底盘、与所述底盘连接的悬挂结构、与所述悬挂结构连接的车轮结构、以及与所述悬挂结构保持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结构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悬挂端和第二悬挂端,所述第一悬挂端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悬挂端与所述车轮结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驱动所述主体部发生变形的驱动件,以使得所述底盘相对所述车轮结构抬升或降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包括:底盘、与所述底盘连接的悬挂结构、与所述悬挂结构连接的车轮结构、以及与所述悬挂结构保持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结构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悬挂端和第二悬挂端,所述第一悬挂端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悬挂端与所述车轮结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驱动所述主体部发生变形的驱动件,以使得所述底盘相对所述车轮结构抬升或降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四边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平行四边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框架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下方的第一驱动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设置于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主体部上靠近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保持传动连接,并对所述第一连杆提供第一驱动力,以使得所述主体部变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杆和伸缩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杆内的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杆收缩,带动所述主体部变形,使所述底盘相较于所述车轮结构抬升;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杆伸长,带动所述主体部变形,使所述底盘相较于所述车轮结构降低。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方的第二驱动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设置于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主体部上靠近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杆保持传动连接,并对所述第二连杆提供第二驱动力,以使得所述主体部变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杆和伸缩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杆内的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杆伸长,带动所述主体部变形,使所述底盘相较于所述车轮结构抬升;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杆收缩,带动所述主体部变形,使所述底盘相较于所述车轮结构降低。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下方的第一驱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方的第二驱动件。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设置于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主体部上靠近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主体部上靠近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保持传动连接,并对所述第一连杆提供第一驱动力,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杆保持传动连接,并对所述第二连杆提供第二驱动力,以使得所述主体部变形。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杆和伸缩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杆内的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杆和伸缩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杆内的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杆收缩,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杆伸长,带动所述主体部变形,使所述底盘相较于所述车轮结构抬升;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杆伸长,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杆收缩,带动所述主体部变形,使所述底盘相较于所述车轮结构降低。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气动驱动件。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液压驱动件。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四连杆机构。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结构包括轮组和与所述轮组保持传动连接的旋转电机。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冠男包玉奇何东流杨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