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6031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23:54
一种离合器装置,减小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之间的缝隙。凸轮机构(7)具有第一凸轮部(71)和第二凸轮部(72)。第一凸轮部(71)是独立于压盘(4)的部件。第一凸轮部(71)构成为与升降板(3)和压盘(4)一体旋转。第二凸轮部(72)构成为与离合器中心套(5)一体旋转。第一凸轮部(71)的第一凸轮面(711)朝向周向的第一侧,并且在轴向上朝向压盘(4)一侧。第二凸轮部(72)的第二凸轮面(721)朝向周向的第二侧,并且在轴向上朝向升降板(3)一侧。第一凸轮面(711)和第二凸轮面(721)相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合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合器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在自动两轮车和全地形车等摩托车中,为了向变速器传递或者切断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而使用离合器装置。该离合器装置具有:离合器壳,与发动机的曲轴侧连结;离合器中心套,与变速器侧连结;离合器部,用于在离合器壳与离合器中心套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或切断;以及压盘,用于按压离合器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离合器装置包括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用于增加离合器中心套和压盘所形成的压接力。该凸轮机构由开口的斜面和配置于开口内的凸部的斜面构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64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为了将凸部配置于开口内,需要针对周向上的尺寸,使开口大于凸部。因此,产生导致凸部的斜面与开口的斜面之间的缝隙变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之间的缝隙的离合器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离合器装置包括升降板、压盘、离合器中心套、离合器部以及凸轮机构。压盘具有按压部。压盘在轴向上与升降板隔开间隔配置。离合器中心套具有受压部,受压部在轴向上与按压部隔开间隔配置。离合器中心套配置于升降板和压盘之间。离合器部配置于受压部和按压部之间。离合器部构成为进行动力传递和切断动力传递。凸轮机构具有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凸轮机构配置于升降板和压盘之间。第一凸轮部是独立于压盘的部件。第一凸轮部构成为与升降板和压盘一体旋转。第二凸轮部构成为与离合器中心套一体旋转。第一凸轮部具有第一凸轮面。第一凸轮面朝向周向的第一侧,并且在轴向上朝向压盘一侧。第二凸轮部具有第二凸轮面。第二凸轮面朝向周向的第二侧,并且在轴向上朝向升降板一侧。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相对。根据这样构成的离合器装置,第一凸轮部是独立于升降板和压盘的部件。因而,能够在组装离合器中心套和压盘之后再组装第一凸轮部。从而,能够减小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之间的缝隙。优选地,在轴向观察时,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叠加配置。优选地,第一凸轮部具有第三凸轮面。第三凸轮面朝向周向的第二侧,并且在轴向上朝向压盘一侧。另外,优选地,第二凸轮部具有第四凸轮面。第四凸轮面朝向周向的第一侧,并且在轴向上朝向升降板一侧。第三凸轮面和第四凸轮面相对。优选地,在轴向观察时,第三凸轮面和第四凸轮面叠加配置。优选地,第一凸轮部夹在升降板和压盘之间,从而与升降板和压盘一体旋转。优选地,第一凸轮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另外,压盘具有在贯通孔内延伸的突起部。优选地,离合器装置还包括紧固部件,该紧固部件固定升降板和压盘。优选地,第一凸轮部是独立于升降板的部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小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之间的缝隙。附图说明图1是离合器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以凸轮机构为中心的离合器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凸轮机构的简要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离合器装置3升降板4压盘41按压部42突起部5离合器中心套51受压部6离合器部7凸轮机构71第一凸轮部71a贯通孔711第一凸轮面712第三凸轮面72第二凸轮部721第二凸轮面722第四凸轮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边参照附图边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离合器装置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用于摩托车。图1是离合器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以凸轮机构为中心的离合器装置的截面图。此外,“轴向”表示离合器装置的旋转轴O延伸的方向,“周向”表示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周向。“径向”表示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如图1和图2所示,离合器装置100构成为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变速器或切断该传递。该离合器装置100包括离合器壳2、升降板3、压盘4、离合器中心套5、离合器部6以及多个凸轮机构7。另外,离合器装置100还包括多个施力部件8。离合器壳2包括圆板部21和筒状部22,并连结于输入齿轮10。该输入齿轮10是被输入发送机(省略图示)所产生的动力的大致环状的部件。输入齿轮10与固定在发动机一侧的曲柄轴上的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在圆板部21中,沿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在轴向上向输入齿轮10一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21a。输入齿轮10借助多个螺旋弹簧11连结于圆板部21。圆板部21的多个突起部21a和多个螺旋弹簧11插入到形成于输入齿轮10的孔10a中。另外,离合器壳2和输入齿轮10借助板12和铆钉13相连结。螺旋弹簧11为了吸收来自发动机的振动而设置。筒状部22在轴向上从圆板部21的外周边缘向升降板3一侧延伸。在该筒状部22中,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切口22a。升降板3是大致圆板状,其中央部具有开口部31。未图示的释放机构连结于开口部31。升降板3连结于压盘4。升降板3具有多个贯通孔32。各贯通孔32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配置。另外,各贯通孔32沿轴向延伸。螺栓15贯穿该贯通孔32而延伸。压盘4在轴向上与升降板3隔开间隔配置。另外,压盘4配置于离合器壳2的筒状部22的径向内侧。压盘4具有按压部41。压盘4是圆板状,压盘4的外周部相当于按压部41。按压部41是环状。按压部41在轴向上朝向升降板3一侧。压盘4安装于下文所述的离合器中心套5的轮毂部52。具体而言,压盘4在中央部具有开口部,离合器中心套5的轮毂部52嵌合于压盘4的开口部内。压盘4能够沿轴向移动。即,压盘4在离合器中心套5的轮毂部52上沿轴向滑动。压盘4具有多个突起部42。各突起部42在轴向上向升降板3一侧延伸。各突起部42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在各突起部42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螺纹孔42a。各突起部42在形成于下文所述的第一凸轮部71上的贯通孔71a中沿轴向延伸。另外,螺栓15与压盘4的突起部42的螺纹孔42a螺纹接合。由此,升降板3和压盘4得以固定,升降板3和压盘4一体旋转。另外,升降板3和压盘4沿轴向一体移动。此外,升降板3和压盘4在轴向上相对于离合器中心套5能够相对移动。离合器中心套5在轴向上配置于升降板3和压盘4之间。另外,离合器中心套5配置于离合器壳2的筒状部22的径向内侧。离合器中心套5包括受压部51。受压部51形成于离合器中心套5的外周部。受压部51是环状。受压部51在轴向上朝向压盘4一侧。受压部51在轴向上与按压部41隔开间隔配置。该受压部51与离合器部6相对。在按压部41和受压部51之间配置有离合器部6。即,在轴向上,依次排列按压部41、离合器部6、受压部51。在除去离合器部6的状态下,按压部41和受压部51相对配置。离合器中心套5为大致圆板状,在中央部形成有轮毂部52。轮毂部52在轴向上以向远离升降板3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延伸。在轮毂部52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花键孔52a。变速器的输入轴(省略图示)与该花键孔52a相配合。在轮毂部52和输入齿轮10的中央部之间设置有止推板14。离合器中心套5在轴向上不移动。离合器中心套5具有多个凹部53。各凹部53在轴向上向远离升降板3的方向凹陷。该各凹部53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形成。在该凹部53中容纳施力部件8的端部。离合器部6具有至少一片第一离合器片61和至少一片第二离合器片62。第一离合器片61和第二离合器片62配置于受压部51和按压部41之间。借助第一离合器片61和第二离合器片62在离合器壳2和离合器中心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离合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器装置,包括:升降板;压盘,具有按压部,所述压盘在轴向上与所述升降板隔开间隔配置;离合器中心套,具有受压部,所述受压部在轴向上与所述按压部隔开间隔配置,所述离合器中心套配置于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压盘之间;离合器部,配置于所述受压部和所述按压部之间,并用于进行动力传递和切断动力传递;以及凸轮机构,具有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所述凸轮机构配置于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压盘之间,所述第一凸轮部是独立于所述压盘的部件,并构成为与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压盘一体旋转,所述第二凸轮部构成为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一体旋转,所述第一凸轮部具有第一凸轮面,所述第一凸轮面朝向周向的第一侧,并且在轴向上朝向压盘一侧,所述第二凸轮部具有第二凸轮面,所述第二凸轮面朝向周向的第二侧,并且在轴向上朝向所述升降板一侧,所述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凸轮面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3 JP 2016-0044171.一种离合器装置,包括:升降板;压盘,具有按压部,所述压盘在轴向上与所述升降板隔开间隔配置;离合器中心套,具有受压部,所述受压部在轴向上与所述按压部隔开间隔配置,所述离合器中心套配置于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压盘之间;离合器部,配置于所述受压部和所述按压部之间,并用于进行动力传递和切断动力传递;以及凸轮机构,具有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所述凸轮机构配置于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压盘之间,所述第一凸轮部是独立于所述压盘的部件,并构成为与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压盘一体旋转,所述第二凸轮部构成为与所述离合器中心套一体旋转,所述第一凸轮部具有第一凸轮面,所述第一凸轮面朝向周向的第一侧,并且在轴向上朝向压盘一侧,所述第二凸轮部具有第二凸轮面,所述第二凸轮面朝向周向的第二侧,并且在轴向上朝向所述升降板一侧,所述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凸轮面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在轴向观察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西义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