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高粘度芳纶Ⅲ树脂母液的工艺方法及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6050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目前生产不出质量合格的芳纶III树脂母液的主要问题是聚合反应热不能有效排出,聚合设备传热传质效果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工艺是由制备预聚物母液和制备芳纶III树脂母液工序组成,前工序中用对苯二胺和M#-[3]单体与部分对苯二甲酰氯在溶有氯化锂的N,N二甲乙酰胺里反应,温度控制在-5℃~20℃,生成粘度为50~100Pa.S的预聚物母液,在后工序,预聚物母液与再加入的剩余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控制温度在10℃~45℃,生成合格的芳纶III树脂;实施本工艺装置,是由预聚合反应釜与聚合反应釜,通过输送泵及管道组成的两级强制外循环系统,可将物料充分混合,有效控制体系反应温度,优点是解决了树脂合成中生成热不易排出,聚合设备传热传质效果差的难题,保证了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芳纶III树脂母液的工艺方法及其生产装置,确切说是涉及一种制备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芳纶III纤维所需用的芳纶III合格树脂母液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芳纶III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有机纤维,其抗张强度可达5.0GPa,抗张模量可达150GPa,其分解温度达560℃,是制备火箭发动机外壳、防弹衣、坦克复合装甲、高强度缆绳等制品的主要材料。芳纶III是以对苯二甲酰氯(TPC)、对苯二胺(PPDA)和苯并咪唑类二胺(简称M3单体)为原料,在含有无机盐(例如CaCL2、LiCl)的极性溶剂(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里,进行低温溶液聚合反应制备的共聚合物,将此聚合物母液进行纺丝即制得芳纶III纤维。制备高强度、高模量的芳纶III纤维,要求树脂粘度高、凝胶粒子少,专利SU1438178,RU2130980和RU2074182介绍了这种树脂和纤维的生产技术。俄罗斯APMOC采用对苯二甲酰氯、对苯二胺和M3单体进行低温溶液聚合反应合成树脂母液,然后纺丝制成纤维,据报导其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生产率低,这与它的生产工艺和装置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对苯二胺和M3单体与对苯二甲酰氯的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而聚合反应必须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通常控制在0℃~45℃)才能得到高分子量的树脂,如果反应热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反应体系温度过高,会导致很多副反应发生,得不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同时由于生成的聚合物树脂母液动力粘度很大,如果搅拌不充分、不均匀则会造成局部反应,形成很多凝胶粒子,这对纺制高强度的芳纶III纤维非常不利。这就要求在生产工艺中,必须控制聚合反应速度,保证物料反应均匀,既要保证其粘度高、又要避免其生成凝胶粒子。在生产装置方面,要求能充分满足上述工艺要求,保证聚合反应热量有效排出,保证在装置中能生产出高粘度、少凝胶粒子的芳纶III合格树脂母液。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实施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高粘度、少凝胶粒子的芳纶III树脂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制备预聚物母液工序和制备芳纶III树脂母液工序的二步法工艺组成,在前一工序中,用对苯二胺和M3单体与部分对苯二甲酰氯在溶有氯化锂的N,N二甲乙酰胺里反应,将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5℃~20℃,生成粘度为50~100Pa.S的预聚物母液,输送至第二工序,在第二工序中,预聚物母液与再加入的剩余计量的对苯二甲酰氯继续反应,将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10℃~45℃,生成动力粘度大于500Pa.S的芳纶III合格树脂母液。实施上述工艺方法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是由预聚合反应釜与聚合反应釜,通过输送泵及管道组成的两级强制外循环系统组成,其中预聚合反应釜的釜底,通过中间连接有物料输送泵的输送管道与一个三通阀连接,该阀的第二个管头,通过输送管道与预聚合反应釜顶部的另一个进料口相接通,第三管头通过输送管道与聚合反应釜顶部的进料口相连接,而聚合反应釜的釜底,通过中间接有物料输送泵的输送管道与第二个三通阀连接,该阀的另两个管头,一个连接出料口,一个通过输送管道与聚合反应釜的另一个进料口相连接。在该系统中芳纶III合格树脂母液的生产过程如下将物料PPDA、M3单体、部分TPC加入溶有LiCl的N,N-二甲基乙酰胺的预聚合反应釜1里,控制反应釜内温在-5℃~20℃,通过输送泵2将正在反应的物料从釜底通过输送管道3,经三通阀4、管道5从进口6输送到釜的上部,由搅拌器搅拌使物料在反应釜1的轴向达到充分混合,促进物料均一反应,使反应热易于向外扩散,如此重复,直到预聚合反应釜里的物料生成动力粘度在50-100Pa.S的树脂母液,然后通过三通阀4关闭输送管道5,打开管道7,在泵2的作用下,将釜内生成的树脂母液通过管道3、7和进料口9输入聚合反应釜8,再往釜内加入剩余量的对苯二甲酰氯,釜内搅拌器搅拌物料,输送泵10将反应料由釜底抽出通过管道11、13及物料入口14送入釜8的上部,在搅拌下使物料在釜内轴向达到充分混合,发生均一反应及向外散热,重复此过程直到物料全部反应,生成的芳纶III合格树脂母液动力粘度大于500PaS后,经泵10和三通阀12将树脂母液从出料口取出送去纺丝。通过上述工艺和实施工艺的装置系统,可以制备凝胶粒子少、动力粘度高的芳纶III合格树脂母液,用这种树脂可纺出抗张强度达5.0GPa,抗张模量达到150GPa,质地均匀的芳纶III纤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巧妙地采用二步法工艺,有效地解决了芳纶III树脂合成工艺中,聚合反应生成热不易有效排出,聚合设备传热、传质效果差的技术难题。首先用对苯二胺、M3单体和部分对苯二甲酰氯(60%~98%),在预聚合反应釜中反应制备预聚物母液,此时由于单体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需要快速地降低物料的温度,同时也需要将物料搅拌混合均匀,使其均匀反应,采用这种带外强制循环的预聚合反应釜,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物料输送泵及其管道系统,强制使物料由釜底转到釜顶,通过搅拌使上、下轴向达到充分混合,物料反应均匀;通过釜的夹套冷却系统及输送管道有效地导出反应热,这样就容易控制物料的反应温度。在第二步的聚合反应釜里,加入剩余的对苯二甲酰氯,此时由于树脂活性基团减少,反应速度降低,而且树脂动力粘度较大,搅拌混合困难,因此需要升高物料的温度,使物料反应速度增加;通过物料输送泵及其管道系统,强制使物料由釜底转到釜顶,通过搅拌,使釜内物料上下轴向达到充分混合,通过聚合反应釜的夹套及输送管道系统,可有效地控制体系的反应温度,这样即可制备出高粘度的芳纶III合格树脂母液。由于本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芳纶III树脂合成难以解决的传热和传质问题,因此为工业化制备高性能芳纶III纤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此外,本方法及其装置系统,还具有简单、易控制、成本低等突出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系统结构示意中标记1为预聚合反应釜,2、10为物料输送泵,3、5为第一级预聚合反应釜的强制物料回流输送管道,4、12为三通阀,6为预聚合反应釜顶部的物料进口,7为第一级往第二级输送物料的输送管道,8为聚合反应釜,9、14分别为聚合反应釜顶部的两个物料进口,11、13为第二级聚合反应釜的强制物料回流输送管道。具体实施例方式表1芳纶III树脂母液及纤维性能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合成中,当预聚合反应釜1和聚合反应釜8都采用带外强制循环系统,制备的芳纶III树脂及其纤维的性能见表2。表2芳纶III树脂及其纤维的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高粘度、低凝胶粒子的芳纶III树脂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制备预聚物母液工序和制备芳纶III树脂母液工序的二步法工艺组成,在前一工序中,用对苯二胺和M3单体与部分对苯二甲酰氯,在溶有氯化锂的N,N二甲基乙酰胺中反应,将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5℃~20℃,生成粘度为50~100Pa.S的预聚物母液,输送至第二工序,在第二工序中,预聚物母液与再加入的剩余计量的对苯二甲酰氯反应,将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10℃~45℃,生成动力粘度大于500Pa.S的芳纶III合格树脂母液。2.按照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芳纶III树脂母液制备工艺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是由预聚合反应釜(1)与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粘度、低凝胶粒子的芳纶Ⅲ树脂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制备预聚物母液工序和制备芳纶Ⅲ树脂母液工序的二步法工艺组成,在前一工序中,用对苯二胺和M↓[3]单体与部分对苯二甲酰氯,在溶有氯化锂的N,N二甲基乙酰胺中反应,将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5℃~20℃,生成粘度为50~100Pa.S的预聚物母液,输送至第二工序,在第二工序中,预聚物母液与再加入的剩余计量的对苯二甲酰氯反应,将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10℃~45℃,生成动力粘度大于500Pa.S的芳纶Ⅲ合格树脂母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育英傅旭王凤德邱风彭涛刘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