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上甲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3630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1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上的上层建筑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甲板本体,所述上甲板本体包括首部、腰部和尾部,腰部置于首部和尾部之间,首部包括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通过导流面连接,第一气压面、第二气压面和导流面均呈弧状;尾部上设有用于平衡方向的尾翼,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减小气流的阻力和扰动影响船舶航行的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上甲板结构。

Upper deck structure of Ship Super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ucture of the superstructure of the ship,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included on the upper deck deck body, the body including the first, waist and tail between waist in head and tail, head includes a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air pressure,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pressure pressu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guiding surface first, pressure, pressure and flow are second arc; tail is used for balancing the fins, aims to provide a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air resistance and disturbance on the deck structure of a ship sailing on the floor of a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上甲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舶上层建筑,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上甲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船舶的种类得到的极大的增加,如港行管理艇、执法艇、高速海事巡逻艇、消防艇等。船舶的船体结构主要包括:船壳、船体骨架、主甲板、船舱和上层建筑。主甲板是船壳上的钢板,将船体分隔成上、中、下层,船舱为主甲板以下的空间,上层建筑为主甲板以上的建筑。上层建筑由侧壁、前端壁、后端壁和上甲板共同形成围壁结构,该围壁结构置于主甲板上而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用以放置船舶装备和供船员工作。其中,上甲板与主甲板相对,在船舶航行时,上甲板受到气流的阻力和扰动,使船舶的航速减慢和航向偏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小气流的阻力和扰动影响船舶航行的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上甲板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上甲板结构,包括上甲板本体,所述上甲板本体包括首部、腰部和尾部,腰部置于首部和尾部之间,首部包括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通过导流面连接,第一气压面、第二气压面和导流面均呈弧状;尾部上设有用于平衡方向的尾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在船舶航行过程中,上甲板本体上受到与船舶航行方向反向的气流和船舶两侧气流的干扰,与船舶航行方向反向的气流会使船舶的航行速度减慢,船舶两侧的气流会使船舶的航向偏转。通过首部包括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通过导流面连接,第一气压面、第二气压面和导流面均呈圆弧状,上甲板本体受到与船舶航向相反的气流时,气流首先在第一气压面上流动,气流流动时在第一气压面上形成气流边界层,边界层气流对第一气压面产生压力,该压力具有与船舶航行方向相反的分力,由于第一气压面呈圆弧状,气流流动的阻力较小,气流的速度改变量小,气流能快速的流过第一气压面,从而气流对第一气压面产生的压力较小。气流经导流面流至第二气压面,气流流动在第二气压面上形成边界层,边界层气流对第二气压面产生压力,该压力具有与船舶航行方向相同的分力,该分力抵消了大部分第一气压面上受到的与船舶航行方向相反的分力,从而减小了上甲板本体上受到的气流的阻力,第二气压面呈圆弧状有利于气流能贴着第二气压面流动并形成边界层。为保证气流能充分的由第一气压面流动至第二气压面,导流面需要有较高的光滑度,导流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平齐,使导流面与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之间能光滑的过渡而形成完整的弧形,导流面呈弧状,气流沿着导流面流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避免气流在导流面上产生脱流而离开导流面。腰部的上表面与第二气压面之间光滑的过渡,尾部的上表面与腰部的上表面之间光滑的过渡,腰部和尾部均呈弧状、且由腰部至尾部曲率半径逐渐增加,使上甲板本体的上表面呈流线形,通过上甲板本体的上表面呈流线形,使船舶在航行和转向时上甲板本体上的空气阻力小,保证船舶的航行速度和转向的灵活稳定;尾部上设有用于平衡方向的尾翼,当船舶受到气流的扰动而产生方向偏转时,作用在尾翼上的气动力就会产生与偏转方向相反的力矩,促使船舶恢复原来的方向,从而使船舶的航行方向平衡,减小了气流扰动对船舶航向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尾翼包括翼身、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分别置于翼身的两侧,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均与尾部连接,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的外壁均呈倾斜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尾翼包括翼身、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分别置于翼身的两侧,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均与尾部连接,通过第一加固部对翼身的一侧进行加固,通过第二加固部对翼身的另一侧进行加固,从而增加尾翼与尾部的连接强度,通过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的外壁均呈倾斜状,使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对翼身的两侧进行支撑,从而翼身上受到的气流的压力能通过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分散至尾部,从而增加了翼身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气流使翼身弯曲。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翼身包括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第一迎风面的截面和第二迎风面的截面均呈弧状,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连接形成楔形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翼身包括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第一迎风面的截面和第二迎风面的截面均呈弧状,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连接形成楔形部,尾翼受到船舶航行方向上的气流时,由于楔形部的面积小,气流与楔形部的作用面小,从而楔形部受到的气流压力小,气流沿着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流动时,由于第一迎风面的截面和第二迎风面的截面均呈弧状,气流沿着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上流动时,气流受到的阻力较小,气流能快速的流过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气流对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的压力小,从而减小了气流在船舶航行方向上对船舶产生的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翼身与尾部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翼身垂直于尾部设置,增加了翼身两侧的受力面积,气流从船舶的两侧作用于翼身时,能使翼身产生更大的力矩来恢复船舶的航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尾翼为两个,该两尾翼分别置于尾部的两侧且对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翼为两个,该两个尾翼分别置于尾部的两侧、且对应设置,当船舶航行时只受到与航行方向平行的气流时,尾部两侧对应设置的尾翼上受到的上甲板两侧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从而尾翼上不会产生偏向上甲板本体两侧的力使船舶航向产生偏转;尾翼设置于尾部,使尾翼和首部保持较长的距离,从而使气流作用在尾翼上产生的气动力与首部之间的力臂较长,增加使首部恢复航向的力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首部上设有警报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部上设有警报器,警报器可以用于港行管理艇、执法艇、高速海事巡逻艇、消防艇等,起到警示和预先告知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翼与上甲板本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尾翼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层建筑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上甲板本体;2、首部;21、第一气压面;22、导流面;23、第二气压面;3、腰部;4、尾部;5、尾翼;51、翼身;511、第一迎风面;512、第二迎风面;513、楔形部;52、第一加固部;53、第二加固部;6、上层建筑;61、前端壁;62、侧壁;63、后端壁;7、主甲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上层建筑6由侧壁62、前端壁61、后端壁63和上甲板1共同形成围壁结构,该围壁结构置于主甲板7上而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用以放置船舶装备和供船员工作,其中,上甲板1与主甲板7相对。在船舶航行过程中,上甲板本体1上受到与船舶航行方向反向的气流和船舶两侧气流的干扰,与船舶航行方向反向的气流会使船舶的航行速度减慢,船舶两侧的气流会使船舶的航向偏转。通过首部2包括第一气压面21和第二气压面23,第一气压面21和第二气压面23通过导流面22连接,第一气压面21、第二气压面23和导流面22均呈圆弧状,上甲板本体1受到与船舶航向相反的气流时,气流首先在第一气压面21上流动,气流流动时在第一气压面21上形成气流边界层,边界层气流对第一气压面21产生压力,该压力具有与船舶航行方向相反的分力,由于第一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上甲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上甲板结构,包括上甲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甲板本体包括首部、腰部和尾部,腰部置于首部和尾部之间,首部包括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通过导流面连接,导流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平齐,第一气压面、第二气压面和导流面均呈弧状;尾部上设有用于平衡方向的尾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上甲板结构,包括上甲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甲板本体包括首部、腰部和尾部,腰部置于首部和尾部之间,首部包括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通过导流面连接,导流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气压面和第二气压面平齐,第一气压面、第二气压面和导流面均呈弧状;尾部上设有用于平衡方向的尾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上层建筑的上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包括翼身、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分别置于翼身的两侧,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均与尾部连接,第一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锦洪邹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锦佳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