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顶拉手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068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顶拉手和汽车,汽车顶拉手包括U型拉手本体和将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分别安装于汽车顶的安装件,且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分别枢接于安装件;在所述安装件内设置有拉伸回位装置,当作用于所述U型拉手本体上的扭转外力消失时,所述拉伸回位装置驱动所述U型拉手本体回复原位,所述安装件包括与汽车顶贴合的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凸伸出的枢接部;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均为半包围住所述枢接部的弯弧壁,所述两端部的弯弧壁之间为手持拉杆;在所述底板上部、且对应于底板与弯弧壁的接触位置设置有缓冲垫。

Automobile top handle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roof handle and car, car top handle comprises a handle body and both ends of the U portion of the U type handle body not installed on the car top mount, and the two ends of a portion of the U type handle body respectively pivoted in mounting; in the installation pieces set a stretch return device, as for the torsional force U type handle body disappears, the tension return device drives the U type handle body back in situ, the mount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the car roof joint and extending from the base of the convex pivoting part; both ends the U type handle body are curved wall surrounded by the pivoting portion, between both ends of the curved wall of the holding rod; the contact position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ttom plate,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curved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cush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顶拉手和汽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顶拉手和汽车。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乘客,在汽车内一般都设置有顶拉手。汽车顶拉手分固定式和可回位拉手。对于可回位拉手而言,虽外形美观、使用方便、节省空间,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拉手回位卡滞或慢和阻尼失效产生的回位声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汽车顶拉手和汽车。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顶拉手,包括U型拉手本体和将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分别安装于汽车顶的安装件,且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分别枢接于安装件;在所述安装件内设置有拉伸回位装置,当作用于所述U型拉手本体上的扭转外力消失时,所述拉伸回位装置驱动所述U型拉手本体回复原位,所述安装件包括与汽车顶贴合的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凸伸出的枢接部;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均为半包围住所述枢接部的弯弧壁,所述两端部的弯弧壁之间为手持拉杆;在所述底板上部、且对应于底板与弯弧壁的接触位置设置有缓冲垫。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顶拉手中,在所述枢接部凸伸出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抵顶于所述弯弧壁的内壁面而令所述弯弧壁的上端部抵于缓冲垫上。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顶拉手中,所述枢接部穿设有枢轴,所述弯弧壁相对的两个侧壁面分别穿设过所述枢轴的两端。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顶拉手中,所述枢接部的底部具有贯通的凹槽;当有扭转外力作用于所述U型拉手本体上时,所述U型拉手本体绕所述枢轴转动、且所述弯弧壁的下部滑入所述凹槽内。可选地,所述缓冲垫的材料为软质材料。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顶拉手。可选地,汽车顶拉手的数量为四个。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顶拉手结构中,在不影响顶拉手正常转动的情况下,可取消现有结构中的顶拉手阻尼器,达到精简零部件以控制成本的目的。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顶拉手阻尼器的结构而言,本技术能够有效消除回位声响,并克服了拉手回位卡滞或慢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顶拉手的背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顶拉手,包括U型拉手本体1和将所述U型拉手本体1的两端部分别安装于汽车顶的安装件2,且所述U型拉手本体1的两端部分别枢接于安装件2;在所述安装件2内设置有拉伸回位装置(图中未示),所述U型拉手本体1可在扭转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安装件2发生转动,从而方便乘客握持。当作用于所述U型拉手本体1上的扭转外力消失时,所述拉伸回位装置即能驱动所述U型拉手本体1回复原位,即贴附于汽车顶部而不占用空间。为了确保U型拉手本体1回位功能正常,又不至于回位卡滞或慢、或者发生回位声响,本技术中的安装件2包括与汽车顶贴合的底板21、和自所述底板21凸伸出的枢接部22。对应的,所述U型拉手本体1的两端部均为半包围住所述枢接部的弯弧壁11,所述两端部的弯弧壁11之间形成为手持拉杆,以供乘客握持。在所述底板21的上部、且对应于底板21与弯弧壁11的接触位置设置有缓冲垫4。进一步地,在所述枢接部22凸伸出支撑筋3,所述支撑筋3抵顶于所述弯弧壁11的内壁面13而令所述弯弧壁11的上端部111抵于缓冲垫4上。由于在底板21与弯弧壁11的接触位置设置有缓冲垫4,使得U型拉手本体1回复原位时不至于因直接接触底板21而发生声响。并且,凸伸出枢接部22的支撑筋3在U型拉手本体1回复原位时会抵顶住弯弧壁11的内壁面13,也进一步阻止了U型拉手本体1在回复原位时不至于因直接接触底板21。可选地,所述缓冲垫4的材料为软质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海绵材料等。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顶拉手中,所述枢接部22穿设有枢轴23,所述弯弧壁11相对的两个侧壁面分别穿设过所述枢轴23的两端,并得以以所述枢轴23为轴转动。进一步的,在所述枢接部22的底部具有贯通的凹槽24;当有扭转外力作用于所述U型拉手本体1上时,所述U型拉手本体1绕所述枢轴23转动、且所述弯弧壁11的下部12滑入所述凹槽24内,以确保所述U型拉手本体1具有足够的手掌握持空间。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顶拉手。可选地,汽车顶拉手的数量为四个,当然也并不限于此。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顶拉手结构中,在不影响顶拉手正常转动的情况下,可取消现有结构中的顶拉手阻尼器,达到精简零部件以控制成本的目的。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顶拉手阻尼器的结构而言,本技术能够有效消除回位声响,并克服了拉手回位卡滞或慢的问题。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顶拉手和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顶拉手,包括U型拉手本体和将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分别安装于汽车顶的安装件,且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分别枢接于安装件;在所述安装件内设置有拉伸回位装置,当作用于所述U型拉手本体上的扭转外力消失时,所述拉伸回位装置驱动所述U型拉手本体回复原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与汽车顶贴合的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凸伸出的枢接部;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均为半包围住所述枢接部的弯弧壁,所述两端部的弯弧壁之间为手持拉杆;在所述底板上部、且对应于底板与弯弧壁的接触位置设置有缓冲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顶拉手,包括U型拉手本体和将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分别安装于汽车顶的安装件,且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分别枢接于安装件;在所述安装件内设置有拉伸回位装置,当作用于所述U型拉手本体上的扭转外力消失时,所述拉伸回位装置驱动所述U型拉手本体回复原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与汽车顶贴合的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凸伸出的枢接部;所述U型拉手本体的两端部均为半包围住所述枢接部的弯弧壁,所述两端部的弯弧壁之间为手持拉杆;在所述底板上部、且对应于底板与弯弧壁的接触位置设置有缓冲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顶拉手还包括:在所述枢接部凸伸出支撑筋,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文娟顾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