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2710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14:59
在将前后分割式前挡泥板向前叉的下托架安装的形式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使下托架向下方下降则无法安装前挡泥板。另外,由于使安装部构成在下托架上,所以下托架会大型化。而且,由于将挡泥板从上方安装到下托架上,所以挡泥板安装部的上下的宽度会增大。设置第1挡泥板(30)和第2挡泥板(40),在第1挡泥板(30)上设置鼓出部(38),并在其内侧设置朝向车身大致后方的第1挡泥板安装部(37)。在第2挡泥板(40)上,在与第1挡泥板安装部(37)相面对的位置设置向车身侧方延伸的伸出壁部(45),在该伸出壁部(45)上设置第2挡泥板安装部(47)。将这些第2挡泥板安装部(47)和第1挡泥板安装部(37)从前后方向通过结合部件结合。

The front fender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The front fenders can not be installed without lowering the lower bracket down the front of the front and rear split front fenders. In addition, the lower bracket can be enlarged because the mounting part is formed on the lower bracket. Also, since the fender is attached from the top to the lower bracket, the width of the fender mounting will increase. A first fender (30) and a second mudguard (40) are provided, a drum (38) is provided on the first fender (30) and a first fender mounting part (37) positioned about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body is disposed on the inside thereof. On the second fender (40), an extended wall portion (45) extending laterally to the body is provided at a position facing the first fender mounting section (37), and a second fender mounting portion (47) is provided on the projecting wall portion (45). The second fender mounting parts (47) and the first fender mounting part (37) are combined in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by means of combined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尤其涉及将前挡泥板前后分割成两部分的前挡泥板构造。
技术介绍
公知如下构造:将前挡泥板在前后方向上分割成前方挡泥板和后方挡泥板,并将前方挡泥板的后端部紧固到下托架上,将后方挡泥板的前端部从后方向以螺栓固定到下托架上,其中该下托架将前叉和转向轴连结(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67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以往例的构造的情况下,前方挡泥板将后端部在前轮的顶部附近重叠到下托架之上,并从上方通过螺栓等安装到下托架上。但是,当像这样采用上下方向的紧固构造时,挡泥板安装部的上下的宽度会增大。当挡泥板安装部的上下的宽度增大时,有时会影响前罩的设计自由度。因此,也期望能够不增大挡泥板安装部的上下宽度。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实现这些要求。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具有:前轮;支承上述前轮的车轴的前叉(14);和在上述车轮的上方安装在上述前叉上的前挡泥板(17),该前挡泥板(17)以能够沿前后分割成第1挡泥板(30)及第2挡泥板(40)的方式构成,上述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挡泥板(30)上设有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38),在上述第1挡泥板(30)的左右端部设有朝向车身大致后方的第1挡泥板安装部(37),该第1挡泥板安装部(37)配置在上述鼓出部(38)的车身内侧方向,并且在上述第2挡泥板(40)上,在与上述第1挡泥板(30)的上述第1挡泥板安装部(37)相面对的位置设有向车身侧方延伸的伸出壁部(45),在该伸出壁部(45)上设有与第1挡泥板安装部(37)相对应的第2挡泥板安装部(47),通过结合部件将第2挡泥板安装部(47)与第1挡泥板安装部(37)从前后方向结合,由此,形成将上述第1挡泥板(30)和上述第2挡泥板(40)结合而成的上述前挡泥板(17),该前挡泥板(17)安装在上述前叉(14)上。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1中,在上述前叉(14)与上述前挡泥板相面对的位置设置上述第2挡泥板(40)的第2挡泥板安装部(47)。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1或2中,在上述鼓出部(38)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安装上述前叉(14)的前部前叉安装部(33、34),该前部前叉安装部(33、34)通过紧固部件(27a)而与从上述前叉(14)向车身侧方延伸的安装部(26a)安装。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2或3中,在上述第2挡泥板(40)上设有后部前叉安装部(43),在从正面观察时上述后部前叉安装部(43)配置在与上述鼓出部(38)重复的位置。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1~4的任一项中,在上述第1挡泥板(30)和上述第2挡泥板(40)中的某一方的上表面上,构成有从连结端部向结合方向突出的凸部(46),在上述第1挡泥板(30)和上述第2挡泥板(40)中的另一方的上表面上设有与上述凸部(46)相对应的凹部(36),在上述凸部(46)和上述凹部(36)中的某一方的外周上设有爪部(46c),在上述凸部(46)和上述凹部(36)中的另一方的外周上构成有与上述爪部相对应的爪承接部(36c)。方案6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5中,将上述凸部(46)与上述凹部(36)卡合,并且在该状态下,在上述凸部(46)的车身前后宽度的范围中,在车宽方向的截面从正面观察时上述凹部(36)与上述凸部(46)相比处于上方。方案7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1~6的任一项中,构成为,在从侧面观察上述前挡泥板(17)时,相对于上述伸出壁部(45)靠后方的部分的上表面与相对于上述伸出壁部(45)靠前方的部分的上表面相比处于下方。方案8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1~4的任一项中,在上述第1挡泥板(30)和上述第2挡泥板(40)中的某一方的上表面上,构成有从连结端部向结合方向突出的凸部(46),在上述第1挡泥板(30)和上述第2挡泥板(40)中的另一方的上表面上设有与上述凸部(46)相对应的凹部(36),在上述凸部(46)和上述凹部(36)中的某一方的外周上设有肋(60),用于将该肋(60)与上述凸部(46)和上述凹部(36)中的另一方的外周保持为重复状态的保持部(71、73、74)设在上述凸部(46)和上述凹部(36)中的某一方的下表面上。方案9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1~8的任一项中,上述第1挡泥板(30)和第2挡泥板(40)着色为相互不同的颜色。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方案1的专利技术,在以能够分割成第1挡泥板及第2挡泥板的方式构成的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中,即使在挡泥板附近不具有下托架,也能够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卡合分割型前挡泥板。另外,由于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卡合前挡泥板,所以能够将挡泥板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抑制得薄,而且由于卡合孔设在鼓出部的内侧,所以使卡合部不被看到而良好地保持外观性,除此以外,由于没有将卡合部暴露于外部,所以能够保护挡泥板卡合部免受飞石等的伤害。根据方案2的专利技术,在将第1挡泥板和第2挡泥板卡合并安装到前叉上时,设在壁部上的孔部成为与前叉相面对的形状,因此难以从车身外侧看到卡合部件,美观性优异。另外,能够通过前叉来保护卡合部免受飞石等的伤害。根据方案3的专利技术,通过在鼓出部内设置前叉安装部,也能够保护前叉安装部免受飞石等的伤害,并且与另行地在前挡泥板外侧设置前叉安装部相比,能够将横宽抑制得短。根据方案4的专利技术,在车辆向前方行驶的状态等下,在有来自车身前方方向的飞石等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鼓出部来保护后部前叉安装部。根据方案5的专利技术,在分割后的挡泥板的一方上设置凸部,在另一方上设置凹部,并进一步设置爪部和爪承接部,由此在通过卡合部件将前后的挡泥板卡合之前进行临时组装,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根据方案6的专利技术,通过从正面观察时使位于挡泥板的中央的凸部比凹部靠下方,来使通常向上方鼓起的挡泥板中央部下降,而能够减小从前方观察到的面积,因此能够减少施加于挡泥板的空气阻力。根据方案7的专利技术,在前挡泥板上表面上流动的行驶风在比壁部靠后方的位置被向下方成为弓形那样的层差分离,而能够减少对后部挡泥板的空气阻力。根据方案8的专利技术,在凸部和凹部中的某一方的外周上设置肋,使该肋与凸部和凹部中的另一方的外周重复,并且通过保持部来保持该重复状态,因此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前后的第1挡泥板和第2挡泥板。根据方案9的专利技术,由于将第1挡泥板和第2挡泥板着色为相互不同的颜色,所以当使第1挡泥板和第2挡泥板结合一体化时,不喷涂就能够容易地得到成本低且设计性优异的复合色的前挡泥板。而且,由于能够自由组合颜色,所以设计的自由度变大。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例(图1~图12)的两轮摩托车的右视图。图2是从车身斜前方示出前挡泥板的立体图。图3是前挡泥板部分的车辆主视图。图4是前挡泥板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5是前挡泥板及前叉的俯视图。图6是沿着图3的6-6线的剖视图。图7是第1挡泥板的横剖视图。图8是第2挡泥板安装凸台和第1挡泥板安装部的结合部剖视图。图9是前叉与第1挡泥板及第2挡泥板的紧固部剖视图。图10是第1挡泥板和第2挡泥板各自的立体图。图11是第1挡泥板和第2挡泥板各自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具有:前轮;支承所述前轮的车轴的前叉(14);和在所述车轮的上方安装在所述前叉上的前挡泥板(17),该前挡泥板(17)以能够分割成第1挡泥板(30)及第2挡泥板(40)的方式构成,所述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挡泥板(30)上设有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38),在所述第1挡泥板(30)的左右端部设有朝向车身大致后方的第1挡泥板安装部(37),该第1挡泥板安装部(37)配置在所述鼓出部(38)的车身内侧方向,并且在所述第2挡泥板(40)上,在与所述第1挡泥板(30)的所述第1挡泥板安装部(37)相面对的位置设有向车身侧方延伸的伸出壁部(45),在该伸出壁部(45)上设有与第1挡泥板安装部(37)相对应的第2挡泥板安装部(47),通过结合部件将第2挡泥板安装部(47)与第1挡泥板安装部(37)从前后方向结合,由此,形成将所述第1挡泥板(30)和所述第2挡泥板(40)结合而成的所述前挡泥板(17),将该前挡泥板(17)安装在所述前叉(14)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30 JP 2014-2026851.一种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具有:前轮;支承所述前轮的车轴的前叉(14);和在所述车轮的上方安装在所述前叉上的前挡泥板(17),该前挡泥板(17)以能够分割成第1挡泥板(30)及第2挡泥板(40)的方式构成,所述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挡泥板(30)上设有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38),在所述第1挡泥板(30)的左右端部设有朝向车身大致后方的第1挡泥板安装部(37),该第1挡泥板安装部(37)配置在所述鼓出部(38)的车身内侧方向,并且在所述第2挡泥板(40)上,在与所述第1挡泥板(30)的所述第1挡泥板安装部(37)相面对的位置设有向车身侧方延伸的伸出壁部(45),在该伸出壁部(45)上设有与第1挡泥板安装部(37)相对应的第2挡泥板安装部(47),通过结合部件将第2挡泥板安装部(47)与第1挡泥板安装部(37)从前后方向结合,由此,形成将所述第1挡泥板(30)和所述第2挡泥板(40)结合而成的所述前挡泥板(17),将该前挡泥板(17)安装在所述前叉(14)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叉(14)与所述前挡泥板相面对的位置设置所述第2挡泥板(40)的第2挡泥板安装部(47)。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鼓出部(38)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安装所述前叉(14)的前部前叉安装部(33、34),所述前部前叉安装部(33、34)通过紧固部件(27a)而与从所述前叉(14)向车身侧方延伸的安装部(26a)安装。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挡泥板(40)上设有后部前叉安装部(43),在从正面观察时所述后部前叉安装部(43)配置在与所述鼓出部(38)重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正典铃木清仁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