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体植物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04141 阅读:4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5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体植物系统及其构建方法,载体植物为小麦,替代寄主为麦长管蚜,寄生性天敌为烟蚜茧蜂。初始接蚜量为每盆载体植物接种200/300头;雌性接蜂量与接蜂时蚜虫数量之比为1:40。所述方法包括:在室温25±2℃,湿度为60±10%,光周期16:8h的温室中放置直径10/30cm的塑料花盆,每盆种30/90株小麦;待小麦5cm高时接200/600头二到三龄的麦长管蚜;单独置于塑料笼罩内一天;向每个笼罩内接入5/15头待产卵雌性寄生蜂,8h后移出寄生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繁蜂效果好,有效降低问室内蔬菜蚜虫种群数量,集预防性防治、可持续性防治、高效多面防治、兼容性防治记忆低成本防治于一体。

Carrier plant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ant carrier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carrier plant for wheat, as a substitute host Sitobion avenae, parasitoids a.gifuensis to. The initial aphid number was 200/300 head per vector plant, and the ratio of female bee number to aphid number was 1:40.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t room temperature 25 - 2 DEG C, the humidity is 60 + 10%, plastic pots placed diameter 10/30cm light cycle of 16:8h in greenhouse, each pot 30/90 strains of wheat to wheat; 5cm high 200/600 head two to three old wheat aphid; in one day alone in a plastic cover to; each access to 5/15 over head spawning female parasitoids, 8h after removal of parasitic wasps. The invention has good bee effect and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vegetable aphid populations in the inquiry room, and integrates prevention prevention, sustainable prevention, high efficiency, multifaceted control, compatibility, prevention, memory and low co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n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体植物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
,尤其涉及一种载体植物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时见报端,每年全国农药中毒者高达数万人,农药残留是中国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之一。我国长期以化学农药为主防治病虫害,目前我国生物防治技术的覆盖率仅占整体的5%左右。我国共有4.7亿公顷土地使用农药,其中蔬菜占23.8%;化学农药原药年产量26-35万吨,其中70%为广谱、高毒有机磷类。此外,我国农药市场混乱,大部分农药经销人员不懂技术,常误导菜农用药,致使蔬菜残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了2010年海南毒豆角事件,青岛“毒韭菜”事件。欧美,日本等国家亦通过提高农药残留标准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仅今年1月份欧盟连续4次通报我国输欧茶叶农残超标。化学农药的出现曾给农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害虫抗药性。在虫害日益严重,而化学农药防治又易造成污染的情况下,生物防治为主的害虫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成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首选。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Ashmaed主要分布于东亚,如中国、日本等,在我国南北方均广泛分布,是烟草田优势种,麦田亚优势种,寄生桃蚜、棉蚜、麦长管蚜等多种蚜虫。利用烟蚜茧蜂控制烟蚜(桃蚜)在我国研究较多,但应用多是大量饲养集中释放模式,未见应用载体植物系统的报告。例如,云南烟田通过温室大量繁殖烟蚜茧蜂和田间释放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控制效果达90%以上,减少烟田农药使用量50%。2011年云南推广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草上烟蚜达到了450万亩,覆盖了全省种烟面积的65%,2012年达到1200万亩以上实现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全覆盖。在大棚内连续释放蚜茧蜂防治黄瓜上的棉蚜,平均每株蚜量从放蜂前的36.7头下降到1.36头。以上资料显示烟蚜茧蜂非常适合于桃蚜和棉蚜等蔬菜蚜虫的防治。然而,前期的施用和研究中,烟蚜茧蜂的施用方式为淹没式释放,需要大量的烟蚜茧蜂雌性成蜂。因此,如何大量扩繁烟蚜茧蜂和合理施用成为当前烟蚜茧蜂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体植物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旨在解决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害虫抗药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载体植物系统,所述载体植物系统的载体植物为小麦,替代寄主为麦长管蚜,寄生性天敌为烟蚜茧蜂。初始接蚜量为每盆载体植物接种200/300头;雌性接蜂量与接蜂时蚜虫数量之比为1:4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载体植物系统的构建方法,所述载体植物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室温25±2℃,湿度为60±10%,光周期16:8(L:D)h的温室中放置直径10/30cm的塑料花盆,每盆种30/90株小麦;步骤二,待小麦5cm高时接200/600头二到三龄的麦长管蚜;单独置于塑料笼罩内一天;步骤三,向每个笼罩内接入5/15头待产卵雌性寄生蜂,8h后移出寄生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载体植物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为载体植物系统的释放在温室中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载体植物系统防治的温室内蔬菜蚜虫。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载体植物系统防治的蔬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载体植物系统及其构建方法,载体植物系统能够获得较强的繁蜂效果,既能保证一定的出蜂量应用于温室内蔬菜蚜虫的防治,又能够利用蔬菜蚜虫保证烟蚜茧蜂种群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持续控制的作用。经过本专利技术实例中中小型温室实验验证,载体植物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温室内蔬菜蚜虫的种群增长,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对无公害有机蔬菜的生产和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专利技术的载体植物系统主要包括载体植物,替代寄主和有益生物三个元素。载体植物为天敌昆虫提供栖息环境和食物,在靶标害虫数量很少的情况下仍能确保天敌长期维持稳定的种群,从而预防靶标害虫的大发生,并且成本低,见效快(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每盆载体植物系统花费为:0.02/0.06(小麦种子)+1/3(营养土)+0.5/1.5(蛭石)=1.52/4.5元。并且在2周后即可对温室内桃蚜种群进行有效地控制),是一种理想的生物防治方法。系统繁蜂效果好,可自我维持并有效降低问室内蔬菜蚜虫种群数量,集预防性防治、可持续性防治、高效多面防治、兼容性防治记忆低成本防治于一体。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小麦-麦长管蚜-烟蚜茧蜂’载体植物系统具有:便捷、经济、易于标准化操作,可快速大量扩繁烟蚜茧蜂,从而达到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成本较低:所用小麦为常用品种,育苗基质可多次使用(需要经高温灭菌即可);塑料笼罩等均花费较低且可重复利用;应用方便且灵活多样:本专利技术的实例所用体系为10/30cm直径花盆-30/90株小麦幼苗-200/600头麦长管蚜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情况选择不同规模载体系统进行防治(如小温室可选择本实例1中的载体植物系统,较大温室可本实例2中的载体植物系统);与此同时本系统可以作为僵蚜和成蜂的收集系统或直接施用;便于工厂化生产: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各个环节均可集约化操作,便于工厂化生产;具有持续控制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施用后,释放的寄生蜂可利用温室内蔬菜蚜虫进行二次扩繁,从而维持种群稳定或扩大其种群数量,进而起到持续控制温室内蔬菜蚜虫种群数量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载体植物系统的构建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载体植物系统的载体植物为小麦,替代寄主为麦长管蚜,寄生性天敌为烟蚜茧蜂。初始接蚜量为每盆载体植物接种200/300头;雌性接蜂量与接蜂时蚜虫数量之比为1:40。施用对象为温室内蔬菜蚜虫的生物防治。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载体植物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在室温25±2℃,湿度为60±10%,光周期16:8(L:D)h的温室中准备直径10/30cm的塑料花盆,每盆种30/90株小麦;S102:待小麦5cm高时接200/600头二到三龄的麦长管蚜;然后单独置于塑料笼罩内一天,确保蚜虫定殖;S103:向每个笼罩内接入5/15头待产卵雌性寄生蜂,8h后移出寄生蜂。载体植物系统的释放位置为温室中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麦-麦长管蚜-烟蚜茧蜂’载体植物系统在小型温室内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麦苗培育:选用健康、感蚜小麦种子(所用种为AK58),于播种前用30℃纯净水浸泡过夜;以直径10cm的塑料花盆,填充由育苗基质:蛭石=10:1,且含水量达到60%的育苗土,每盆种30株小麦,放置于室温25±2℃,湿度为60±10%,光周期16:8(L:D)h的温室中培养出苗。(2)接种麦长管蚜:麦长管蚜为2011年月采自陕西杨凌,然后实验室内持续培育种群。待小麦5cm高时接200头二到三龄的麦长管蚜。然后单独置于塑料笼罩内一天,确保蚜虫定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载体植物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体植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植物系统的载体植物为小麦,替代寄主为麦长管蚜,寄生性天敌为烟蚜茧蜂;初始接蚜量为每盆载体植物接种200/300头;雌性接蜂量与接蜂时蚜虫数量之比为1: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体植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植物系统的载体植物为小麦,替代寄主为麦长管蚜,寄生性天敌为烟蚜茧蜂;初始接蚜量为每盆载体植物接种200/300头;雌性接蜂量与接蜂时蚜虫数量之比为1:40。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载体植物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植物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室温25±2℃,湿度为60±10%,光周期16:8(L:D)h的温室中放置直径10/30cm的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同先康志伟潘明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