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0408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得由变速单元中设定的速度比确定的速度比等效值,并且被配置为通过设定发动机的操作点,使得在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速度比等效值大的情况下的操作点在对于预定输出转矩的输出转速方面低于在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速度比等效值小于该大的速度比等效值的情况下的操作点,控制发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经由减震装置,使发动机和变速器相互联接的动力系的车辆的控制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控制发动机的转速或操作点的系统。
技术介绍
为通过抑制传送到驱动轮的转矩的波动,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或降低噪声的目的,减震装置布置在发动机的输出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113348(JP2013-113348A)描述了具有下述构造的扭转减振装置。在发动机的输出轴和变矩器之间,布置弹簧减震器,并且摆式减震器连接到弹簧减震器的输出侧(从动侧)构件。在JP2013-113348A所述的系统中,因为摆式减震器联接到弹簧减震器的从动侧构件,扭转减振装置的整体减振特性可以取决于施加到摆式减震器上的惯性质量而改变。即,摆式减震器包括作为惯性质量体的振动子(或滚动元件);然而,联接到摆式减震器的旋转构件的质量充当惯性质量体,取决于将旋转构件联接到摆式减震器的方式。通常,不聚焦在这种摆式减震器或动态减振器的特性上,不能有效地利用包括弹簧减震器和摆式减震器的扭转减振装置的整体减震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在发动机的低转速范围中,提高减振特性并且还提高燃料消耗和动力性能的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控制系统。在车辆中,包括能连续改变速度比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单元经由包括锁止离合器的液力联轴节联接到发动机,在变速单元和锁止离合器之间提供弹簧减震器,在变速单元中提供动态减震器,动态减震器包括基座部和相对于基座部振荡的质量体,基座部联接到变速单元,使得变速单元的惯性力矩包括在基座部的惯性力矩。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由输出转矩和输出转速确定的发动机的操作点。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得由在变速单元中设定的速度比确定的速度比等效值。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设定发动机的操作点,使得在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速度比等效值大的情况下的操作点在对于预定输出转矩的输出转速方面低于在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速度比等效值小于该大的速度比等效值的情况下的操作点,来控制发动机。在本专利技术的方面中,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两个操作线,即,第一操作线和第二操作线,作为用于控制发动机的操作点的操作线,第二操作线可以在对于预定输出转矩的输出转速方面低于第一操作线,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当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速度比等效值超出预定值时,在第二操作线上的操作点处操作发动机,并且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当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速度比等效值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在第一操作线上的操作点处操作发动机。在本专利技术的方面中,第一操作线和第二操作线中的每一个可以由最佳燃料消耗线和低转矩操作线构成,该最佳燃料消耗线连接预定最佳燃料消耗操作点,该低转矩操作线在低输出转速侧处与最佳燃料消耗线连续并且连接在输出转矩方面低于最佳燃料消耗线上的操作点的操作点,第二操作线的低转矩操作线可以在对于预定输出转矩的输出转速方面低于第一操作线的低转矩操作线。在本专利技术的方面中,第一操作线和第二操作线中的每一个可以由高转矩操作线和低转矩操作线构成,该高转矩操作线设定在比连接预定最佳燃料消耗操作点的最佳燃料消耗线的更高输出转矩侧上,该低转矩操作线在低输出转速侧与高转矩输出线连续并且连接在输出转矩方面低于高转矩操作线上的操作点的操作点,并且第二操作线的低转矩操作线可以在对于预定输出转矩的输出转速方面低于第一操作线的低转矩操作线。在本专利技术的方面中,第二操作线的最小输出转速可以低于第一操作线的最小输出转速。在本专利技术的方面中,第二操作线的最小输出转速可以等于第一操作线的最小输出转速,在第二操作线的最小输出转速处的操作点的输出转矩大于在第一操作线的最小输出转速处的操作点的输出转矩。在本专利技术的方面中,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在锁止离合器被释放的情况下,将转速设定为低于在锁止离合器被接合的情况下可设定的发动机的最小转速。在本专利技术的方面中,动态减震器可以是以下中的任何一个:用作质量体的振动子联接到基座部的摆式减震器;质量体经由弹簧联接到基座部的减震器;以及,发动机联接到通过使用三个旋转元件执行差动动作的差动机构中的三个旋转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弹簧减震器联接到旋转元件中的另一个、并且质量体联接到旋转元件中的余下一个的减震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当由于例如在变速单元中设定的速度比在锁止离合器接合的状态下大的原因,速度比等效值大时,与当速度比等效值小时相比,发动机在低转速侧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速度比等效值大,并且与当速度比等效值小时相比,通过将变速单元的惯性力矩与动态减震器的基座部的惯性力矩相加,提高动态减震器的减振性能。因此,即使当在锁止离合器接合的状态下的发动机的操作点设定到低转速,可以防止或抑制振动或噪声的恶化。换句话说,可以将所谓的锁止开启状态的操作范围扩展到低转速侧或低车速侧。具体地,当操作线由最佳燃料消耗线和其中在转矩方面低于最佳燃料消耗线上的操作点的操作点设定在低转速侧的低转矩操作线构成时,并且当速度比等效值大时,可以增加在最佳燃料消耗线的操作点处操作发动机的机会。在本专利技术的方面中,在要求大驱动力的行驶模式中,发动机在与最佳燃料消耗线上的操作点相比被设定在更高转矩侧上的高转矩操作线上的操作点操作。同样在该情形下,当输出转矩已经减小到预定转矩时的速度比等效值在接合锁止离合器的情况下大时,发动机在低转速侧与高转矩操作线连续的低转矩操作线上的操作点操作。因此,可以使锁止开启状态保持到低转速范围,而不恶化振动或噪声。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及工业重要性,其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以及其中:图1是示出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系和控制系统的框图;图2是示出减震器机构的工作的例子的部分截面图;图3是将驱动系重写为振动系统的框图;图4是示出速度比和惯性比之间的关系的图;图5是示出速度比和转矩波动(减振性能)之间的关系的图;图6是用于示例包括CVT的车辆中的发动机转速控制和发动机转矩控制的框图;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操作线的例子的图;图8是用于示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控制系统中执行的控制的例子的流程图;图9是在使用图7中所示的操作线的情况下,车辆的行为的变化的例子的时序图;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操作线的另一例子的图;图1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控制系统,在所述车辆中,包括能连续改变速度比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单元经由包括锁止离合器的液力联轴节联接到发动机,在所述变速单元和所述锁止离合器之间提供弹簧减震器,在所述变速单元中提供动态减震器,所述动态减震器包括基座部和相对于所述基座部振荡的质量体,所述基座部联接到所述变速单元,使得所述变速单元的惯性力矩被包括在所述基座部的惯性力矩中,所述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由输出转矩和输出转速确定的所述发动机的操作点,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得由在所述变速单元中设定的速度比确定的速度比等效值,以及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来控制所述发动机:设定所述发动机的操作点,使得在所述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所述速度比等效值大的情况下的所述操作点,在对于预定输出转矩的所述输出转速方面,低于在所述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所述速度比等效值小于所述大的速度比等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操作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07 JP 2014-227398;2015.09.24 JP 2015-186861.一种车辆的控制系统,在所述车辆中,包括能连续改变速度比
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单元经由包括锁止离合器的液力联轴节联接到发
动机,在所述变速单元和所述锁止离合器之间提供弹簧减震器,在所
述变速单元中提供动态减震器,所述动态减震器包括基座部和相对于
所述基座部振荡的质量体,所述基座部联接到所述变速单元,使得所
述变速单元的惯性力矩被包括在所述基座部的惯性力矩中,所述控制
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由输出转矩和输出转速确定的
所述发动机的操作点,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得由在所述变速单元中设定的速度比确定
的速度比等效值,以及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来控制所述发动机:设定所述
发动机的操作点,使得在所述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所述速度比等效
值大的情况下的所述操作点,在对于预定输出转矩的所述输出转速方
面,低于在所述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所述速度比等效值小于所述大
的速度比等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操作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两个操作线,即,第一操作线和第
二操作线,作为用于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操作点的操作线,
所述第二操作线在对于所述预定输出转矩的所述输出转速方面低
于所述第一操作线,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所述速度比等
效值超出预定值时,在所述第二操作线上的操作点处操作所述发动机,
并且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锁止离合器被接合并且所述速度比等
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时,在所述第一操作线上的操作点处操作
所述发动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线和所述第二操作线中的每一个由最佳燃料消耗线
和低转矩操作线构成,所述最佳燃料消耗线连接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天野浩之宫原悠铃木裕二近藤宏纪关口匡史塚野聪弘本多敦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