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嘌呤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06712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式(1)表示的新的嘌呤类生物碱,还涉及这种生物碱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肿瘤的应用。首先将侧扁软柳珊瑚(Subergorgia  suberosa)用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的粗提取物悬溶于水,先用氯仿或乙酸乙酯萃取,再用正丁醇萃取,减压浓缩得氯仿层或乙酸乙酯层以及正丁醇层;将正丁醇层进行常压硅胶柱层析,用氯仿-甲醇溶剂系统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薄层层析TLC追踪合并组分;将在TLC上能用体积比1∶1的氯仿-甲醇溶剂系统展开、且在紫光灯波长254nm下有紫外吸收的组分,纯化得到式(1)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对乳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等癌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新的嘌呤类生物碱,还涉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它在抑制癌细胞生长方面的 应用。技术背景侧扁软柳珊瑚(5""力ei^^^'3 s"ero幼)中富含倍半萜,据文献报道到目前为止国内外 科研工作者已从世界不同水域的侧扁软柳珊瑚中分离到多个倍半萜和甾醇,并开展了一系列 细胞毒性的筛选,发现其中部分化合物对人肺腺癌细胞系P-388、 A549、 HT-29细胞株和宫颈 癌HeLa细胞株显示潜在的细胞毒性,我们也曾从中分离到一个新倍半萜生物碱具有强抗肿瘤 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从侧扁软柳珊瑚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对癌细胞有强抑制作用的嘌呤类生 物碱,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嘌呤类生物碱的制备方法,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该嘌呤类生物碱 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多种常压柱层析及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波谱,从南海侧扁软柳珊瑚中分离得 到一个新的嘌呤类生物碱,该嘌呤类生物碱对人乳腺癌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等都有不同程度 的抑制作用,从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嘌呤类生物碱由式(1)表示式(1)<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结构鉴定式(1)中化合物,根据其丽R谱以及高分辨质谱HRESIMS,推导其分子式为C13H14NA。 其"C丽R (DEPT)谱显示9个低场碳信号、以及1个甲基(5。28.5) 、 2 个亚甲基("2.4, 46. 2)和1个次甲基(入28. 2) HNMR谱显示1个甲基、2个亚甲基、 l个次甲基和2个烯氢。将这些低场碳信号的NMR 数据和我们曾从同物种賴卩珊瑚中分离到的生物碱 6-(9' -purine-6, ,8, -diolyl)-2 e-suberosanone中低场碳信号的NMR数据很相似,故推 测本专利技术的生物碱也是一个连有6, 8-二羰基嘌呤基团的生物碱。其服BC谱显示& 8.83 (1H, s, H-2)和107.8 (s), 139.0 (s)' 155.4 (s)相关, 论证了6,8-二羰基嘌呤基团的存在。HMBC谱显示^4.29 (1H, dd, /= 8. 8, 12. 9Hz, H-1, a), 4.62 (1H, dd, /= 4.4, 12.9 Hz, H-l, b), 3.82 (1H, dd, /= 9.0, 12.9 Hz, H-5, a), 4.25 (1H, dd'4.2, 12.9 Hz, H—5' b),和& 28.2 (d, C_2, ), 117.4 (d, C—3,) 相关,《H4.48 (1H' m' H-2,)和^46. 2 (t, C-l, ), 42.4 (t, C—5, ), 117.4 (d, C—3'), 131.8 (s, C-4,)相关,95 (1H, d, /= 9. 5 Hz, H-3,)和& 46. 2 (t, C-l, ), 42.4 (t' C-5' ), 131.8 (s, C-4')相关,'H」HC0SY谱显示H_2, 和H-1, a, H_l, b, H-5, a, H-5' b, H-3,,相关,说明存在一个异戊烯基团。HMBC谱中H-1, a/l, b, H-5, a/5, b和C_4 C139.0, s)相关,H-l, a/l, b和C-2 136. 9, s)相关,H_5, a/5, b和C-8 ( & 150. 3, s)相关,这些数据表明该异戊烯基团通过C-1'与N(3)、以及C-5'与N(9)这两个C-N键和 6,8-二羰基嘌呤基团相连。HMBC谱中H-3,和^服4 (s)相关,& 3. 24 (3H, s, Me-lO,) 和C-4' 、 C-8, 154.3, s)相关,另外根据分子式中氮、氧原子数量的需要,以及与连有咪唑类基团的化合物相比照(文献l: Aiello A, D, Esposito M, Fattorusso E, et al. Bio Med Chem, 2006, 14(1) :17-24. 2: Cafieri F, Fattorusso E, Mangoni A, et al. Tetrahedron Lett, 1996, 37 (20) : 3587-3890.),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一个 2-imino-5-isopropenely-1-methyl-4-imidazolidinone片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嘌呤类生物碱 的结构由式(1)表示。本专利技术式(1)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的步骤(1) 将侧扁软柳珊瑚(S"6er卯r^a仰^roM)用甲醇、乙醇、二氯甲烷、甲醇-二氯甲烷, 乙醇-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溶剂提取,将提取液减压浓縮得粗提取物,将粗提 取物悬溶于水,先用氯仿或乙酸乙酯萃取,再用正丁醇萃取,减压浓縮得氯仿层或乙酸乙酯 层以及正丁醇层;(2) 将上述得到的正丁醇层进行常压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从10:0到0:10变化的氯 仿-甲醇溶剂系统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薄层层析TLC追踪合并组分,将在TLC上能用体 积比1:1的氯仿-甲醇溶剂系统展开的组分用体积比从3:2到2:3变化氯仿-甲醇溶剂系统冲 洗,收集在TLC上用体积比l:l的氯仿-甲醇溶剂系统展开时y f值为0.20 0.40,而且在紫 外灯254nm波长下有紫外吸收的组分,得式(1)化合物的粗品,将该粗品纯化得纯的式(1)化合物。步骤(1)所述的溶剂提取最好是用体积比2:1的乙醇-二氯甲烷混合溶剂,所述的氯仿 或乙酸乙酯萃取最好为3 4次,所述的正丁醇萃取最好为3 4,所述的浓縮可以采用常规 的方法例如减压浓縮,步骤(2)所述的纯化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例如过柱和重结晶等。以下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式(1)表示的嘌呤类生物碱可在治疗乳腺癌、肝癌等癌症中应用。 通过体外活性定量筛选,发现本专利技术式(1)表示的嘌呤类生物碱对人乳腺癌细胞株 MDA-MB-231和人肝癌细胞株A435的生长有较好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6. 50 Pg/mL和20.86 Pg/mL;此外,该嘌呤类生物碱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1210、人口腔癌KB 细胞系和肺癌细胞株等也分别显示不同程度的潜在的抑制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 :嘌呤类生物碱的制备以湿重5Kg的侧扁软柳珊瑚(5^e/^o2^'ss的erosa)为原料,冷冻干燥切碎后用乙醇和 二氯甲垸(体积比2:1)的混合有机溶剂(约40 L)提取3次,将提取液减压浓縮得粗提取 物,将粗提取物悬溶于水,依次用氯仿和正丁醇分别萃取3次(每次1000 mL),减压浓縮得 氯仿层80 g和正丁醇层9 g。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体积比l:l)将正丁醇层溶解拌硅 胶,用约180 mL氯仿拌约90 g硅胶进行湿法装柱,以氯仿-甲醇(体积比从IO:O到0:10变 化)溶剂系统梯度洗脱,薄层层析TLC (GF254)追踪合并得6个组分。将在TLC (GF254)上能用 氯仿-甲醇(体积比1:1)溶剂系统展开的组分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从3:2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述式(1)的化合物。***式(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淑华张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