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联环状胺化合物以及有害生物防除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44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式(1)所表示的环状胺化合物、或者其盐或其N-氧化物。式中,Cy↑[1]表示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香环。X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氮原子、亚磺酰基、或者磺酰基,R↓[a]↑[1]和R↓[a]↑[2]、R↓[a]↑[1]和R↓[a]↑[4]、R↓[a]↑[2]和R↓[a]↑[3]、或者R↓[a]↑[3]和R↓[a]↑[4]一起形成饱和环。未形成所述饱和环的R↓[1]↑[a]、R↓[1]↑[b]、R↓[2]↑[a]、R↓[2]↑[b]、R↓[3]↑[a]、R↓[3]↑[b]、R↓[4]↑[a]、R↓[4]↑[b]和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卤原子、未取代或取代氨基、硝基、或者有机基团。Cy↑[2]表示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香环。当R↓[a]↑[1]和R↓[a]↑[2]一起形成饱和环、且Cy↑[1]是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苯基时,Cy↑[2]是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杂环;当Cy↑[1]是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苯基、且Cy↑[2]是具有取代基的吡啶-2-基时,Cy↑[2]是具有1个以上的氰基作为取代基的取代吡啶-2-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环状胺化合物以及含有该环状胺化合物等作为有 效成分的有害生物防除剂。本申请基于2005年10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5-294126号、 2005年10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5-294127号、2005年10月12 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5-297803号、2005年10月12日在日本申请的 特愿2005-297804号、2006年1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6-016877 号以及2006年6月3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6-182314号主张优先权, 这里引用其内容。以往已知很多具有杀虫和/或杀螨活性的化合物,但是存在下面等问 题其效力不足,由于抗药性问题其使用受限,并且对植物体产生药害 及污染,或者对人畜鱼类等毒性强。作为具有与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类似的骨架的化合物,已知以下述式表示 的化合物,(式中,X表示-O-、 -N(R3)-、 -S-等,W表示取代饱和杂环基等。) 作为其代表化合物,已知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参照专利文献l)
技术介绍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还已知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X表示-CH-等,Z表示键等,W表示可以被取代的芳基或可以 被取代的杂芳基,117和118—起表示-(CH2) s-等。)但当议7和118—起表示-(CH2) s-时,仅具体例示有如下述式所示 的化合物所代表的、RS是取代苯基的化合物。(参照专利文献2)进而,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已知的化合物均为医药用途, 但对于有害生物防除剂用途却没有记载。专利文献1:国际>^开第02/100833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05/14578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工业上顺利地合成、并且具有优 异的生物活性、在安全性方面没有问题的有害生物防除剂。本专利技术人等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特定结 构的新型环状胺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杀虫和/或杀螨活性,从而完成了本 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式(1)所示的环状胺化合物、或者其盐或其N-氧化物。<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具有新型结构的环状胺化合物、或者其盐或 其N-氧化物及其制造中间体,特别是可以提供对于农作物害虫、卫生 害虫、螨等具有杀虫、杀螨活性且安全性高的有害生物防除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式(1)和式(2 )所示的环状胺化合物、或者其盐或其N-氧化物。在上述式(1)所示的环状胺化合物中,式(1)中,C/表示未取 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香环。作为上述芳香环的具体例,可列举出苯基、萘-l-基、萘-2-基等芳 香烃基;呋喃-2-基、呋喃-3-基、噻吩-2-基、噻吩-3-基、吡咯-2-基、吡 咯-3-基、噁喳-2-基、噁哇-4-基、嗨哇-5-基、逸唑-2-基、塞哇-4-基、噢 喳-5-基、异嗨喳-3-基、异嗨唑-4-基、异噁喳-5-基、异噻唑-3-基、异噻 哇-4-基、异噢喳-5-基、咪唑-2-基、咪唑-4-基、咪唑-5-基、吡唑-3-基、 p比哇-4-基、p比哇画5國基、1, 3, 4國嗨二喳画2-基、1, 3, 4-漆二喳國2國基、1, 2, 3-三唑-4-基、1, 2, 4-三唑-3-基、1, 2, 4-三唑-5-基、吡咬-2-基、 吡啶-3-基、吡咬-4-基、哒溱-3-基、哒漆-4-基、吡嚷-2-基、嘧啶-2-基、 嘧啶-4-基、嘧啶-5-基、1, 3, 5-三溱-2-基、1, 2, 4-三嚷-3-基等芳香 杂环基等,优选苯基。作为芳香环的取代基的具体例,可例示出羟基;硫醇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卤原子;氰基;硝基;曱酰基;氨基、甲胺 基、千胺基、苯胺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笨基乙基氨基等未取 代或取代氨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 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烷基(优选Cw烷基);乙烯基、烯丙 基、2-甲氧基-乙烯基等链烯基;乙炔基、l-丙炔基、2-苯基乙炔基、炔 丙基等炔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 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等烷氧基(优选d,6烷氧基);乙烯基氧基、 烯丙基氧基等链烯基氧基;乙炔基氧基、炔丙基氧基等炔基氧基;苯氧基、节氧基等芳氧基;2-处啶基氧基等杂芳基氧基;氯甲基、氟曱基、 溴曱基、二氯甲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三氯甲基、三氟甲基、溴二 氟甲基、1, 1, l-三氟乙基、l-氯乙基、2-氯乙基、l-溴乙基、五氟乙 基等卣代烷基(优选C^卤代烷基);氟甲氧基、氯甲氧基、溴甲氧基、 二氟甲氧基、二氯甲氧基、二溴曱氧基、三氟曱氧基、三氯甲氧基、三 溴甲氧基、1, 1, 1-三氟乙氧基、五氟乙氧基、七氟正丙氧基等卤代烷 氧基(优选d-6卤代烷氧基);甲基硫代羰基、乙基硫代羰基、正丙基 硫代羰基、异丙基硫代羰基、正丁基硫代羰基、异丁基硫代羰基、仲丁基硫代羰基、叔丁基硫代羰基等烷基硫代羰基(优选Ch6烷基硫代羰基);甲基磺酰基氨基、乙基磺酰基氨基、正丙基磺酰基氨基、异丙基 磺酰基氨基、正丁基磺酰基氨基、叔丁基磺酰基氨基等烷基磺酰基氨基(优选C"烷基磺跣基氨基);苯基磺酰基氨基等芳基磺酖基氨基(优 选C6_12芳基磺酰基氨基);哌溱基磺酰基氨基等杂芳基磺酰基氨基(优 选Cm杂芳基磺酰基氨基);甲基羰基氨基、乙基羰基氨基、正丙基羰 基氨基、异丙基羰基氨基等烷基羰基氨基(优选d-6烷基羰基氨基); 甲氧基羰基氨基、乙氧基羰基氨基、正丙氧基羰基氨基、异丙氧基羰基 氨基等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d_6烷氧基羰基氨基);氟甲基磺酰基氨 基、氯甲基磺酰基氨基、溴甲基磺酰基氨基、二氟曱基磺酰基氨基、二 氯曱基磺酰基氨基、1, 1-二氟乙基磺酰基氨基、三氟甲基磺酰基氨基、 1, 1, 1-三氟乙基磺酰基氨基、五氟乙基磺酰基氨基等卣代烷基磺酰基 氨基(优选d-6卣代烷基磺酰基氨基);双(甲基磺酰基)氨基、双(乙 基磺酰基)氨基、(乙基磺酰基)(甲基磺酰基)氨基、双(正丙基磺酰 基)氨基、双(异丙基磺酰基)氨基、双(正丁基磺酰基)氨基、双(叔 丁基磺酰基)氨基等双(烷基磺酰基)氨基(优选双(d-6烷基磺酰基) 氨基);双(氟曱基磺酰基)氨基、双(氯甲基磺酰基)氨基、双(溴 甲基磺酰基)氨基、双(二氟甲基磺酰基)氨基、双(二氯曱基磺酰基) 氨基、双(1, l-二氟乙基磺酰基)氨基、双(三氟甲基磺酰基)氨基、 双(l, 1, l-三氟乙基磺酰基)氨基、双(五氟乙基磺酰基)氨基等双(卣代烷基磺酰基)氨基(优选双(d.6卣代烷基磺酰基)氨基);肼基、 N,-苯基肼基、N,-甲氧基羰基肼基、N,-乙酰基肼基、N,-甲基肼基等未 取代或取代肼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正丁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等烷氧基羰基(优选d-6烷氧基羰基);苯基、l-萘基、2-萘基等芳基(优选<:6_12芳基);节基、苯乙基等芳烷基(优选C7_2。芳烷基);呋喃-2-基、呋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式(1)所示的环状胺化合物、或者其盐或其N-氧化物,    ***  式(1)    式中,Cy↑[1]表示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香环,    X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氮原子、亚磺酰基、或者磺酰基,    R↑[1]↓[a]和R↑[2]↓[a]、R↑[1]↓[a]和R↑[4]↓[a]、R↑[2]↓[a]和R↑[3]↓[a]、或者R↑[3]↓[a]和R↑[4]↓[a]一起形成饱和环,不形成所述饱和环的R↑[1]↓[a]、R↑[1]↓[b]、R↑[2]↓[a]、R↑[2]↓[b]、R↑[3]↓[a]、R↑[3]↓[b]、R↑[4]↓[a]、R↑[4]↓[b]和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卤原子、未取代或取代氨基、硝基、或者有机基团,    Cy↑[2]表示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香环,当R↑[1]↓[a]和R↑[2]↓[a]一起形成饱和环且Cy↑[1]是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苯基时,Cy↑[2]是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杂环;当Cy↑[1]是未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苯基且Cy↑[2]是吡啶-2-基时,Cy↑[2]是具有1个以上的氰基作为取代基的取代吡啶-2-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浜本伊佐美高桥淳矢野真树郎川口昌宏花井大辅岩佐孝男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