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金属陶瓷制备过程中粉料氧含量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9576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0:58
一种超细金属陶瓷制备过程中粉料氧含量的控制方法,将原料组分按照各自的重量百分比配成混合粉料,原料组分包括40~61%的Ti(C,N)粉、22~32%的Ni粉、12~20%的Mo粉以及5~8%的WC粉;然后加入湿磨介质,进行球磨36~50小时,球磨后粉料经过干燥再掺入成型剂压制成形,成型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混合粉料重量的1~5%,最后烧结制得超细金属陶瓷成品,其特征在于:在球磨之前或球磨过程中,还加入复配的苯骈三氮唑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复配的苯骈三氮唑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的加入量为混合粉料重量的0.1~2%。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有效控制超细粉料氧含量在0.5~0.7Wt%,避免合金中出现缺碳相,制得的超细金属陶瓷的使用性能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细金属陶瓷的生产制造,尤其涉及一种超细金属陶瓷制备过程中粉料氧含量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陶瓷通常具有高温强度高、密度小、易加工、耐腐蚀、导热性好等特点,因此常用于制造飞机和导弹的结构件、发动机活塞、化工机械零件等。此外金属陶瓷不但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红硬性,而且还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与金属间的摩擦系数也很低。如用作制备刀具,与常用的硬质合金相比,它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允许有较高的切削速度和较大的进刀量,被加工件有较好的表面性能,刀具的耐磨性能更高。制造超细金属陶瓷所采用的超细原材料的粒度很小,其中超细陶瓷粉的粒径为0.1~0.2μm,超细粘结金属粉的粒径为0.4~1.0μm。在加工这些粉末过程中,经24~72小时的强化球磨,粉末中存在着很大的表面能和晶格畸变能,粉末的活性较强,很容易吸氧氧化,在颗粒表面不可避免的被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膜。如果氧化严重,组织中会出现η相和脱氧不完全残留的TiO相,这些脆性相是组织中的断裂源。而且,由于脱氧不彻底,粘结相与硬质相的润湿性较差,晶粒粗大,这些都会使材料的抗弯强度降低,将严重恶化超细金属陶瓷的使用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细金属陶瓷制备过程中粉料氧含量的控制方法,将原料组分按照各自的重量百分比配成混合粉料,所述原料组分包括40~61%的Ti(C,N)粉、22~32%的Ni粉、12~20%的Mo粉以及5~8%的WC粉;然后加入湿磨介质,进行球磨36~50小时,球磨后粉料经过干燥再掺入成型剂压制成形,成型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混合粉料重量的1~5%,最后烧结制得超细金属陶瓷成品,其特征在于:在球磨之前或球磨过程中,还加入复配的苯骈三氮唑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所述复配的苯骈三氮唑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的加入量为混合粉料重量的0.1~2%,所述苯骈三氮唑与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金属陶瓷制备过程中粉料氧含量的控制方法,将原料组分按照各自的重量百分比配成混合粉料,所述原料组分包括40~61%的Ti(C,N)粉、22~32%的Ni粉、12~20%的Mo粉以及5~8%的WC粉;然后加入湿磨介质,进行球磨36~50小时,球磨后粉料经过干燥再掺入成型剂压制成形,成型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混合粉料重量的1~5%,最后烧结制得超细金属陶瓷成品,其特征在于:在球磨之前或球磨过程中,还加入复配的苯骈三氮唑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所述复配的苯骈三氮唑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的加入量为混合粉料重量的0.1~2%,所述苯骈三氮唑与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的重量比为3~7:7~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金属陶瓷制备过程中粉料氧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的苯骈三氮唑和2,2'-亚甲基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何洪徐纯芳余立新杨汉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锐合金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