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踏板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4112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0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合踏板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该离合踏板装置包括:踏板支架;踏板臂,其与踏板支架枢接并能够在初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枢转;传动部件,其与踏板臂连接并用于将踏板臂的位移转换成动力来传递;踏板弹簧,其连接在踏板臂与踏板支架之间;踏板臂具有第一位移区间及第二位移区间,在第一位移区间,踏板弹簧提供反向于踏板臂所受外力方向的弹力,以便于踏板臂在不受外力时能够返回初始位置;在第二位移区间,踏板弹簧提供正向于踏板臂受力方向的弹力,以便于踏板臂能够加速移动至终止位置。该装置在第一位移区间实现踏板弹簧有助于踏板臂自动地回到初始位置;在第二位移区间实现踏板弹簧替驾驶员承担部分离合系统反向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零部件领域。更具体而言,其涉及一种离合踏板装置。
技术介绍
离合踏板装置是现代车辆中常见的一类组件,其被用于操作分离或啮合车辆汽车手动变速箱离合系统,以达到分离或结合发动机动力装置的目的,进而使驾驶员实行手动换档功能。离合踏板装置主要由踏板臂和支承踏板臂的支架组成。其中,踏板主轴支承在踏板支架的孔座内,而踏板臂支承在踏板主轴上,使得踏板臂可以绕踏板主轴转动。离合踏板臂在整车中存在二种位置,即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其中,初始位置对应车辆离合系统的啮合状态,而终止位置对应离合系统的分离状态。为使车辆离合踏板能够自动回位到离合踏板初始位置,传统的车辆离合踏板上通常设置一个回位弹簧。然而,在此种布置下,当离合踏板被踩到终止位置时,驾驶员不仅需要克服离合系统的很大反力,还需克服传统离合踏板上所设回位弹簧的弹簧力,这将降低操作车辆离合踏板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自动回位及减小离合操作施力的离合踏板装置。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离合踏板装置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离合踏板装置,其包括:踏板支架;踏板臂,其与所述踏板支架枢接,并能够在初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枢转;传动部件,其与所述踏板臂连接,并用于将所述踏板臂的位移转换成动力来传递;踏板弹簧,其连接在所述踏板臂与所述踏板支架之间;其中,所述踏板臂具有第一位移区间及第二位移区间,在所述第一位移区间,所述踏板弹簧提供反向于所述踏板臂所受外力方向的弹力,以便于所述踏板臂在不受外力时能够返回初始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移区间,所述踏板弹簧提供正向于所述踏板臂受力方向的弹力,以便于所述踏板臂能够加速移动至终止位置。可选地,所述踏板弹簧包括分别与所述踏板支架连接的两个端部区段;与所述踏板臂连接的中部区段;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端部区段与所述中部区段之间的两个对称的螺旋区段,两个所述螺旋区段用于提供弹力。可选地,所述踏板支架的两侧分别包括定位孔;两个所述端部区段分别插设在与所述定位孔连接。可选地,所述踏板臂上包括定位凹槽;所述中部区段布置在所述定位凹槽中。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踏板臂与所述踏板支架之间的主轴,所述踏板臂和所述踏板支架能够关于所述主轴枢转。可选地,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液压主缸、推杆以及活塞;所述推杆连接至所述踏板臂,并将所述踏板臂的位移转换成往复运动来推动所述液压主缸内的活塞运动。可选地,所述液压主缸固定在所述踏板支架的底座上。可选地,所述推杆与所述踏板臂通过连接销连接。可选地,所述踏板臂的初始位置对应于离合器啮合状态区域;且所述踏板臂的终止位置对应于离合器分离状态区域。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如前所述的离合踏板装置。根据本技术的离合踏板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通过踏板弹簧的作用,实现了当踏板臂处于第一位移区间,也即位于踏板臂前半行程时,踏板弹簧的作用力能使踏板臂自动地回到初始位置;而当踏板臂处于第二位移区间,也即位于踏板臂后半行程时,踏板弹簧又能帮助驾驶员承担一部分离合系统的反向作用力,从而降低对踏板臂所需施加的外力,以改善驾驶员踩离合踏板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如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离合踏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离合踏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装配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踏板弹簧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踏板弹簧与踏板臂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踏板弹簧与踏板臂及踏板支架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踏板弹簧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以及图7是本技术的踏板臂旋转角度与踏板弹簧的弹力之间的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及图2,其示出了离合踏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离合踏板装置包括相互枢接的踏板支架及踏板臂。具体而言,两者通过主轴来实现连接,并能够关于主轴枢转。在实际应用中,踏板支架通常已被固定,因此,主要是踏板臂能够在初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枢转。在踏板臂的下方还设置有传动部件,其能够将踏板臂的位移转换成动力来传递。作为一种示例,常用的传动部件包括液压主缸、推杆以及活塞。其中,推杆通过连接销连接至踏板臂,且液压主缸固定在踏板支架的底座上。此时,当踏板臂运动时,其位移被转换成推杆的往复运动来推动液压主缸内的活塞运动,进而将动力传递至离合器处,实现其啮合或分离。此外,该离合踏板装置还包括连接在踏板臂与踏板支架之间的踏板弹簧,其在踏板臂因受到外力而运动的过程中对踏板臂提供正向或反向的力矩,以实现加速分离离合器或实现踏板臂快速回味的目的。具体而言,踏板臂具有第一位移区间及第二位移区间,其常规状态为处于初始位置,此时,离合器处于对应的离合器啮合状态区域。当对其施加外力时,踏板臂首先在第一位移区间内运动。此时,若使用者临时松开踏板臂,则其通常期望的为踏板臂能够更轻松地自动返回至初始位置。因此,此时将踏板弹簧布置成提供反向于踏板臂所受外力方向的弹力,以便于踏板臂在不受外力时能够返回初始位置,当踏板臂已经运动过第一位移区间后,其将进入第二位移区间,此时通常表明使用者确实要进行离合换挡动作,因此,将踏板弹簧布置成提供正向于踏板臂受力方向的弹力,以便于踏板臂能够加速移动至终止位置。此时,离合器处于对应的离合器分离状态区域。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离合踏板装置便捷地实现了在两种不同应用需求下的灵活切换,大大提高用户使用离合踏板装置的舒适性。应当知道的是,在此处实施例中提及的正向及反向力矩,目的为促使踏板臂运动或抵抗踏板臂运动。因此,其并非一定要与外力的施力方向完全相同或相反,只要其能够提供与外力的施力方向完全相同或相反的分力即可。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效果的弹簧存在多种具体构造。在此提供一种具体构造以供参考。参见图3,具体而言,该踏板弹簧包括分别与踏板支架连接的两个端部区段;与踏板臂连接的中部区段;以及分别设置在端部区段与中部区段之间的两个对称的螺旋区段,两个螺旋区段用于提供弹力。参见图4及图5,对应地,离合踏板装置的其他构件也应当做出对应的结构改进。例如,踏板支架的两侧分别包括定位孔;两个端部区段分别插设在与定位孔连接。再如,踏板臂上包括定位凹槽;中部区段布置在定位凹槽中。如下将参见图6及图7来进一步描述前述实施例中的离合踏板装置的工作原理。图6示出了离合踏板装置的连续工作状态,也即踏板臂从初始位置运动至终止位置的全过程。其中,图示的A、B及C表示的是踏板臂运动过程中的三个采样点的力矩。以图中所示的离合踏板装置作为参照基准,可知,在受到外力施加时,踏板臂沿顺时针转动,且整个转动过程以主轴作为枢转中心;而踏板弹簧沿逆时针转动,且其转动过程中以定位孔作为枢转中心。在踏板臂的运动过程中,踏板弹簧首先到达第一点,此时,弹簧的弹力指向A方向,该力矩方向在主轴与定位孔两个枢转中心连线的上方,也即对以主轴为枢转中心的踏板臂产生一个向上(逆时针)方向的力矩。此时,若撤销或减小所施加的外力,则踏板臂在合力作用下将被推回初始位置。若持续施加外力,且使其大于踏板弹簧的弹力,则踏板臂继续顺时针运动至第二点,此时,弹簧的弹力指向B方向,该力矩方向与主轴与定位孔两个枢转中心连线一致,也即踏板弹簧通过踏板臂的主轴中心,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离合踏板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支架;踏板臂,其与所述踏板支架枢接,并能够在初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枢转;传动部件,其与所述踏板臂连接,并用于将所述踏板臂的位移转换成动力来传递;踏板弹簧,其连接在所述踏板臂与所述踏板支架之间;其中,所述踏板臂具有第一位移区间及第二位移区间,在所述第一位移区间,所述踏板弹簧提供反向于所述踏板臂所受外力方向的弹力,以便于所述踏板臂在不受外力时能够返回初始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移区间,所述踏板弹簧提供正向于所述踏板臂受力方向的弹力,以便于所述踏板臂能够加速移动至终止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支架;踏板臂,其与所述踏板支架枢接,并能够在初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枢转;传动部件,其与所述踏板臂连接,并用于将所述踏板臂的位移转换成动力来传递;踏板弹簧,其连接在所述踏板臂与所述踏板支架之间;其中,所述踏板臂具有第一位移区间及第二位移区间,在所述第一位移区间,所述踏板弹簧提供反向于所述踏板臂所受外力方向的弹力,以便于所述踏板臂在不受外力时能够返回初始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移区间,所述踏板弹簧提供正向于所述踏板臂受力方向的弹力,以便于所述踏板臂能够加速移动至终止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弹簧包括分别与所述踏板支架连接的两个端部区段;与所述踏板臂连接的中部区段;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端部区段与所述中部区段之间的两个对称的螺旋区段,两个所述螺旋区段用于提供弹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支架的两侧分别包括定位孔;两个所述端部区段分别插设在与所述定位孔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熊陈汉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