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辊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55907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向辊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受驱动转动的辊子以及位于辊子两侧的卫板,根据扎件运输方向形成输入部、输出部以及换向部,换向部在同一端同时与输出部以及输出部连接,达到了便于扎件换向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轧钢车间运送轧件运输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换向辊道。
技术介绍
辊道是轧钢车间运送轧件的主要设备,其重量占整个轧钢车间设备总重量的40%左右,是轧钢车间中使用最多的设备。轧件进出加热炉,在轧机上往复轧制及轧后输送到精整工序等工作均由辊道来完成。现有的换向辊道可参考申请号为201610224519.7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钛及钛合金连续轧制加工装备,包括在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加热炉、三辊可逆粗轧机组、半闭式中轧机组I、半闭式中轧机组II、半闭式中轧机组III、半闭式中轧机组IV、半闭式中轧机组V、半闭式中轧机组VI、短应力线预精轧机组I、短应力线预精轧机组II、短应力线预精轧机组III、短应力线预精轧机组IV、短应力线预精轧机组V、短应力线预精轧机组VI、一拖四精轧机组、冷床及卷线机。但是厂房的空间往往有限,无法将上述装置均沿一条直线进行排列,而是排列成多排,而带扎件由于长度过长是无法通过弯道进行换向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扎件换向的换向辊道。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换向辊道,包括受驱动转动的辊子以及位于辊子两侧的卫板,根据扎件运输方向形成输入部、输出部以及换向部,换向部在同一端同时与输出部以及输出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扎件从输入部进入换向辊道,在换向部进行缓冲减速后受辊子的驱动反向运动,最后进入输出部,输入部、输出部以及换向部排布成的人字形辊道,节省了空间,便于扎件换向。较佳的,换向部连接有将扎件从靠近输出部一侧推向靠近输出部一侧的推离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推离装置将扎件从靠近输出部一侧推向靠近输出部一侧,从而在换向部换向时,防止扎件返回输入部或者卡在输入部与输出部的铰接处。较佳的,脱离装置包括与卫板滑移连接的推板以及驱动推板从靠近输出部一侧向靠近输出部一侧平移的驱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扎件在换向部缓冲减速至停止之后,受辊子的驱动反向运动之前,利用驱动装置驱动推板移动,从而推板与扎件侧面碰撞,使扎件从靠近输出部一侧移动到靠近输出部一侧,从而在换向部换向时,防止扎件返回输入部或者卡在输入部与输出部的铰接处。较佳的,驱动装置为固接在卫板上活塞缸,活塞缸的活塞杆与推板固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液压缸驱动推板移动,快捷方便,易操控。较佳的,脱离装置包括压制在辊子上的斜纹,斜纹向输出部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斜纹使扎件在换向部平移的同时,向两侧移动,使得从输入部进入换向部时,扎件与换向部靠近输入部一侧的卫板贴合,而从换向部进入输出部时,扎件与换向部靠近输出部一侧的卫板贴合,从而在换向部换向时,防止扎件返回输入部或者卡在输入部与输出部的铰接处。较佳的,缓冲部的卫板上滚动连接有用于抵接扎件的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滚珠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防止由于扎件与卫板贴合而阻碍辊子对扎件的运输。较佳的,换向部、输入部和输出部三者交接处转动连接有导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钢条在辊子的带动下,与导轮碰撞,导轮转动从而将扎件引导到输出部上,从而进一步减小钢条卡在输入部与输出部夹角的可能,保障钢条顺利进入输出部。较佳的,输入部和输出部交接处的卫板上开有供导轮部分露出的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开口将部分导轮藏入卫板外侧,从而减下导轮与钢条碰撞时的夹角,便于导轮起到导向作用。较佳的,还包括电动机以及减速器,电动机的传动轴通过减速器与辊子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减速器降低电动机转速、增加电动机转矩,从而使辊子稳定地带动辊子运动。较佳的,传动轴套设有离合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扎件在换向部缓冲减速时,离合器分离电动机与辊子,使辊子随钢条一同减速,防止钢条在与辊子摩擦后发生磨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人字形辊道的设置,使得扎件从一条生产线上换到另一条生产线上去,从而使扎件进行换向与换位,而推离装置将扎件从靠近输出部一侧推向靠近输出部一侧,从而在换向部换向时,防止扎件返回输入部或者卡在输入部与输出部的铰接处,保证了换向辊道的顺利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换向辊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为显示导轮安装示意图所作的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2中换向辊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入部;2、输出部;3、换向部;4、底座;41、卫板;411、开口;412、滚珠;42、辊子;421、斜纹;5、电动机;51、基座;52、减速器;53、离合器;6、活塞缸;7、推板;8、导轮;81、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一种换向辊道,如图1所示,由三条支道组成,它们分别为输入部1、输出部2以及换向部3,换向部3在同一端同时与输出部2以及输出部2连接,从而使整个换向辊道成人字形。三条支道均包括成长方体状的底座4,底座4两侧均固接有相互对侧的卫板41,底座4在卫板41之间开有容纳槽,容纳槽内滚动连接有跨设在卫板41间的辊子42,辊子42上侧从容纳槽中露出,从而与放置在底座4上的钢条接触,并且相邻的辊子42将钢条架起;驱动辊子42转动的电动机5位于底座4一侧并固定在基座51上,电动机5通过减速器52与辊子42连接,而且为控制辊子42,电动机5的传动轴上还套设有离合器53。换向部3安装有推离装置,脱离装置包括活相互垂直设置的活塞缸6以及推板7,活塞缸6缸体安装在换向部3远离输出部2一侧的卫板,并通过螺栓贯穿预设在缸体的螺纹孔,从而固定在卫板41上;而活塞缸6的活塞杆贯穿卫板41并与推板7固接,推板7中心开有供活塞杆插接的通孔,由于通孔与活塞杆过盈配合,从而两者相互固定。结合图2所示,在换向部3、输入部1和输出部2三者交接处的卫板41开有开口411,开口411开有竖直设置的圆孔,圆孔贯穿开口411上侧的壁面并延伸入开口411下侧的壁面中,圆孔中插接有转轴81,并通过转轴81转动连接有导轮8,导轮8从安装槽中凸出,从而与钢条接触。工作时,扎件受辊子42的驱动从输入部1进入换向辊道,离合器53分离缓冲部的辊子42与电动机5,从而使辊子42成为从动辊,让钢条在缓冲部上逐步减速,当钢条完全停止后,离合器53重新连接缓冲部的辊子42与电动机5,钢条受反向转动的辊子42反向移动,在三者交界处受推板7碰撞,从而进入输出部2,从而进行方向上微调,无需人工调整。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脱离装置为压制在辊子42上的斜纹421,斜纹421向输出部2倾斜;而缓冲部的卫板41内壁上开有安装槽,安装槽滚动连接有用于抵接钢条的滚珠412。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钢条受斜纹421的影响,使得从输入部1进入换向部3时,扎件与换向部3靠近输入部1一侧的卫板41贴合,而从换向部3进入输出部2时,扎件与换向部3靠近输出部2一侧的卫板41贴合,从而进行方向上微调,无需人工调整。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向辊道,包括受驱动转动的辊子(42)以及位于辊子(42)两侧的卫板(41),其特征在于:根据扎件运输方向形成输入部(1)、输出部(2)以及换向部(3),换向部(3)在同一端同时与输出部(2)以及输出部(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辊道,包括受驱动转动的辊子(42)以及位于辊子(42)两侧的卫板(41),其特征在于:根据扎件运输方向形成输入部(1)、输出部(2)以及换向部(3),换向部(3)在同一端同时与输出部(2)以及输出部(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辊道,其特征在于:换向部(3)连接有将扎件从靠近输出部(2)一侧推向靠近输出部(2)一侧的推离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辊道,其特征在于:脱离装置包括与卫板(41)滑移连接的推板(7)以及驱动推板(7)从靠近输出部(2)一侧向靠近输出部(2)一侧平移的驱动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辊道,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为固接在卫板(41)上活塞缸(6),活塞缸(6)的活塞杆与推板(7)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长旭马月光曾述华董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昊坤亿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