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场板结构与P型栅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46484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03:16
具有内场板结构与P型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的半导体器件涉及半导体器件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半导体器件耐压低,工艺复杂和制作设备昂贵的问题,该半导体器件的耐压漂移区从下至上包括:高掺杂浓度的低阻衬底层N++,低掺杂浓度的高阻层N‑,和较高掺杂浓度的低阻层N;在低阻层N上进行硅刻蚀形成沟槽或孔,沟槽或深度为到达或接近低掺杂浓度的高阻层N‑,在沟槽或孔内制作P栅和绝缘层;在绝缘层内制作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及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在内场板结构的沟槽或孔的底形成P型栅,结合内场板结构,实现器件的高耐压,降低了通态电阻或压降。以600V的VDMOSFET器件为例,采用该耐压漂移区,在同等芯片面积下,通态电阻可以降低2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内场板结构与P型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的半导体器件。
技术介绍
半导体器件在作为开关器件,为了降低通态电阻或压降,突破“硅限”,尤其是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目前开发出超级结(SuperJunction)技术,为了降低工艺难度开发出比例超级结(PartialSuperJunction)技术。超级结技术需要深沟槽刻蚀技术、外延技术、以及CMP技术,工艺难度大,相应的设备也比较昂贵。对于低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目前开发出内场板技术,这种技术目前名称比较多,如:Split-Gate(分栅)技术,OxidtBypassed(OB)侧氧结构技术等,这种技术效果与超级结技术效果接近,但工艺比较简单;不过由于内场板技术中,内场板顶端(或沟槽底部)处硅表面电场强度增加速度与内场板长度(或沟槽深度)强相关,所以该技术适合于耐压200V以下的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内场板结构与P型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的半导体器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半导体器件耐压低,工艺复杂和制作设备昂贵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内场板结构与P型栅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的半导体器件,该半导体器件的耐压漂移区从下至上包括:高掺杂浓度的低阻衬底层N++,低掺杂浓度的高阻层N-,和较高掺杂浓度的低阻层N;在低阻层N上进行硅刻蚀形成沟槽或孔,沟槽或孔深度为2μm-10μm;并到达或接近低掺杂浓度的高阻层N-,在沟槽或孔内制作绝缘层,在沟槽或孔底部制作P栅;在绝缘层内制作电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及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只是在内场板结构中的沟槽或孔的底部形成P型栅,结合内场板结构就可以实现器件的高耐压。实现了半导体器件的在耐压一定的情况下,降低了通态电阻或压降。以600V的VDMOSFET器件为例,采用该耐压漂移区,在同等芯片面积下,通态电阻可以降低20%以上。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内场板与P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结构。图2本专利技术内场板与P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结构,内场板电极材料被绝缘层包裹。图3本专利技术具有内场板与P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结构的平面栅结构的VDMOSFET,VDMOSFET的阱区在相邻内场板之间。图4本专利技术具有内场板与P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结构的平面栅结构的VDMOSFET,VDMOSFET的阱区与内场板相邻。图5本专利技术具有内场板与P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结构的沟槽栅结构的VDMOSFET,VDMOSFET的阱区与内场板相邻。图6本专利技术具有内场板与P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结构的沟槽栅结构的VDMOSFET,VDMOSFET的与内场板共用沟槽结构。图7本专利技术具有内场板与P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结构FER二极管结构。图8本专利技术内场板与P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结构等效电路图。图中:1、绝缘层,2、内场板电极,3、,4、栅极,5、源极,6、栅氧化层,7、N+源区,8、P阱区,9、漏极,10、阴极和11、阳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内场板结构与P栅相结合耐压漂移区结构。场板是半导体器件改善器件终端耐压的一个部件,通过一个金属电极、绝缘层和半导体的结构实现的,位于器件终端表面位置;利用该结构,使其垂直与器件表面以原胞的形成分布在整个器件中,称为内场板。P型栅为以P型杂质形成的扩散岛或扩散条,在半导体内构成栅网。以N型硅材料为例说明,如图1所示,材料片分为3层,最下层为高掺杂浓度的低阻衬底层N++,中间层为低掺杂浓度的高阻层N-,上层为较高掺杂浓度的低阻层N;在低阻层N上进行硅刻蚀,形成沟槽或孔,其深度为2μm-10μm,沟槽或孔的侧壁可以垂直或倾斜;深度接近高阻层N-或达到高阻层N-。在沟槽或孔的底部进行P栅3离子注入或通过光刻实现局部P栅3离子注入,然后在沟槽或孔内壁形成绝缘层1,其厚度0.15μm-1.0μm,退火或在形成绝缘层1等过程中将注入离子激活或推结,形成P栅3;在绝缘层1壁上制作内场板电极2,材料选择多晶硅等。此内场板电极2也可以被绝缘层1包裹,如图2所示。其中,N型区与由沟槽、绝缘层1、内场板电极2形成的内场板结构,内场板结构与内场板结构下方的P栅3及高阻层N-共同构成器件耐压漂移区。具有该耐压漂移区的半导体器件,可以是VDSMOSFET器件,如图3-6所示,内场板电极2与源极5相连;在内场板的沟槽两侧低阻N型区表面,形成器件的栅极4、栅氧化层6、N+源区7、P阱区8,在N++型区形成漏极9,形成VDMOSFET结构;VDMOSFET可以是平面栅结构,也可以是沟槽栅结构。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耐压漂移区结构构成的VDMOSFET,在图3中平面栅结构的VDMOSFET原胞,其P阱区8在相邻内场板之间的情况。图4中平面栅结构的VDMOSFET原胞,其P阱区8与内场板相邻;图5中沟槽栅结构的VDMOSFET,其P阱区8与内场板相邻;图6中P栅3结构的VDMOSFET原胞,其控制沟槽与内场板共用一个沟槽的结构。具有该耐压漂移区的半导体器件,可以是FRD二极管,在内场板的沟槽两侧低阻N型区表面,形成器件的P型阴极区,在N++型区形成阳极,构成FRD二极管结构。为了便于理解,以具有内场板技术与P栅相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的二极管为例说明,在内场板的沟槽两侧低阻N型区表面,器件的P型区形成阴极10,在N++型区形成阳极11,构成FRD二极管结构。所有的N型区与P型区互换,互换后就可以形成相反导电类型的器件。如图7所示,其等效电路图如图8所示,二极管与一个JFET场效应三极管的漏极串联;一个电容一端与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另一端与JFET场效应三极管的栅极相连;该耐压漂移区结构中,N层掺杂浓度较高,其电阻率小于N-层电阻率1/2以下;耐压由内场板结构和P栅3共同承担。器件加载偏压时,电压首先由内场板结构承担,随着偏压增加,P栅3上的偏压也随着增加,P栅3侧向的N型区耗尽而夹断,继续承载偏压,直至达到最高电压。在耐压漂移内,本专利技术结构的耐压漂移区的电场分布可以看成近似梯形分布,而常规耐压漂移区的电场分布近似三角形分布,曲线包围的面积为漂移区的耐压,所以本专利技术结构的耐压漂移区对提高耐压更有利。上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场板技术与P栅相结合耐压结构进行了介绍,利用该耐压漂移区结构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高压半导体器件。本专利技术的耐压漂移区结构,有很多可供调整的参数,它们包括,内场板的长度(即场板的沟槽深度),以及内场板绝缘层的厚度;最上层N型区的杂质浓度及浓度分布,内场板的间距,以及P型栅的形状(点状或条状),以及高阻N区的杂质浓度和浓度分布,以及高阻N区的厚度。因此,在实际的工艺条件下,可以一定的内场板长度下得到合理电场分布,实现最高耐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内场板结构与P型栅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的半导体器件

【技术保护点】
具有内场板结构与P型栅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半导体器件的耐压漂移区从下至上包括:高掺杂浓度的低阻衬底层N++,低掺杂浓度的高阻层N‑,和较高掺杂浓度的低阻层N;在低阻层N上进行硅刻蚀形成沟槽或孔,沟槽或孔深度为2μm-10μm;并到达低掺杂浓度的高阻层N‑,在沟槽或孔内制作绝缘层,在沟槽或孔底部制作P栅;在绝缘层内制作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内场板结构与P型栅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半导体器件的耐压漂移区从下至上包括:高掺杂浓度的低阻衬底层N++,低掺杂浓度的高阻层N-,和较高掺杂浓度的低阻层N;在低阻层N上进行硅刻蚀形成沟槽或孔,沟槽或孔深度为2μm-10μm;并到达低掺杂浓度的高阻层N-,在沟槽或孔内制作绝缘层,在沟槽或孔底部制作P栅;在绝缘层内制作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场板结构与P型栅结合的耐压漂移区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15μm-1.0μm。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义忠张海宇邢文超于博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