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磷酸酯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药中的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455287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药领域,具体涉及式I或式II所示的氨基磷酸酯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药中的用途,尤其涉及氨基磷酸酯衍生物在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Amino phosphate derivative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in pharmaceutical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harmacy, in particular to phosphoramidate derivatives, type I or type II shows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pharmaceutical use, especially involving the use of phosphoramidate derivativ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anti HCV drugs 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领域,具体涉及氨基磷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制药中的用途,尤其涉及氨基磷酸酯衍生物在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慢性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严重肝病。HCV感染机体后,肝组织脂代谢紊乱并伴有慢性炎症,造成肝损伤、脂肪肝并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有约四分之一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是由HCV引起。据统计全球约有1.8亿慢性丙肝感染者,然而慢性丙型肝炎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公众认知度低,被喻为“隐形杀手”,因此实际患者数量要远大于统计数据。我国丙肝患者约为1000万例,2012年全国丙肝病例报告已从2006年的7万多例增至20多万例,其中仅有约4万人接受抗病毒治疗。近年来我国突发性群体性丙肝事件屡有发生,总之,丙型肝炎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丙肝患者若能及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实现治愈。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是目前我国治疗丙肝的标准疗法。但是该标准疗法给药依从性差,产生局部、全身甚至精神上的副作用;此外,半数以上的患者在联合治疗后并不能够完全治愈,且治疗费用高。目前,通过抑制HCV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蛋白进行抗病毒治疗成为抗丙肝治疗的热点。HCV丝氨酸蛋白酶NS3/4A是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酶,其通过催化丙肝病毒原蛋白的水解从而生成丙肝病毒复制生命周期的各种酶类,同时研究表明HCV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宿主细胞对丙肝病毒的自身免疫应答,因此对HCV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是抗HCV病毒的研究热点之一。HCV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模拟HCV丝氨酸蛋白酶底物或产物发挥其抗HCV作用,目前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的HCV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主要为含有2-4个非天然氨基酸的拟肽,目前已有4个拟肽类HCV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成功上市,它们是Telaprevir、Boceprevir、Simeprevir和Asunaprevir。此外,还有若干拟肽类HCV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它们包括:ABT450、Faldaprevir、BILN-2061、GS9256、danoprevir、ACH1625、mk-5172、Vaniprevir和GS9451。临床研究表明,HCV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联合标准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体内的病毒数目,与其它抗HCV在研药物联用的临床试验也表现出积极效果。但是,该类化合物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该类化合物的活性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以降低药物剂量;拟肽类化合物由于其类肽性,药代动力学性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包括口服生物利用度、肝脏组织药物浓度与血管中药物浓度比等;HCV属于正链RNA病毒,变异发生率高,患者长期用药容易诱发病毒变异并产生耐药,这也是抗病毒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是目前处于上市或临床研究的HCV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由于其结构差异小,作用机制相似,存在交叉耐药性,对于某个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均有可能无效。此外,部分临床在研的抗HCV药物还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研制具有新结构类型的HCV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研制新型的氨基磷酸酯衍生物,以开发疗效好、剂量低且副作用小的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系列氨基磷酸酯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或溶剂化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所述衍生物是式I或式II化合物:其中,R1为氢、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3~6个碳的环烷基、苄基、苯基或卤素;R2为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3~6个碳的环烷基或苄基;R1与R2可以通过0~10个原子的链相连;R3、R4分别为氢、1~10个碳的非取代或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烷基、3~10个碳的非取代或取代的环烷基、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苯基或取代苯基;X为其中,R5为氢、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3~6个碳的环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R6、R7为氢、卤素、CN、NO2、CF3、OCF3、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3~6个碳的环烷基;Y为氧或NH;Z为芳基、取代的芳基、杂环芳基或取代的杂环芳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优选R1为氢、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苄基或苯基;优选R2为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3~6个碳的环烷基;或R1与R2可以通过0~10个原子的链相连;优选R3、R4分别为1~10个碳的非取代或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3~6个碳的环烷基;优选X为其中,优选R5为氢、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3~6个碳的环烷基;优选Y为氧;优选Z为取代的芳基或取代的杂环芳基;优选R6、R7为氢、卤素、CN、NO2、CF3或OCF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化合物更优选R1为氢;更优选R2为环己基、叔丁基、异丙基;或R1与R2可以通过4~6个原子的链相连;更优选R3、R4分别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或叔丁基;更优选X为其中,更优选R5为氢、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3~6个碳的环烷基;更优选R6、R7为氢或卤素;更优选Z为取代的杂环芳基。部分优选的Z具有如下结构:本专利技术通式I和通式II的优选化合物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氨基磷酸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反应式所示:式I化合物的制备:具体包括下列步骤:式III化合物或其盐与相应的亚磷酸二酯发生偶联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所采用的溶剂选自苯、甲苯、氯仿、正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基叔丁基醚、乙醚、乙酸乙酯、四氢呋喃、四氯化碳、丙酮、乙腈、乙醇、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溶剂,优选四氢呋喃、乙腈或二氯甲烷;偶联反应所使用的碱选自吡啶、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4-二甲氨基吡啶(DMAP)、碳酸钾或碳酸钠;反应温度为零下20℃至100℃,优选温度为0℃至60℃;式III化合物的盐为其盐酸盐、三氟乙酸盐、硫酸盐、硝酸盐、三氟甲烷磺酸盐、甲烷磺酸盐或对甲苯磺酸盐。式II化合物的制备:式IV化合物或其盐与相应的亚磷酸二酯发生偶联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所采用的溶剂选自苯、甲苯、氯仿、正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基叔丁基醚、乙醚、乙酸乙酯、四氢呋喃、四氯化碳、丙酮、乙腈、乙醇、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溶剂,优选四氢呋喃、乙腈或二氯甲烷;偶联反应所使用的碱选自吡啶、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4-二甲氨基吡啶(DMAP)、碳酸钾或碳酸钠;反应温度为零下20℃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具有式I或式I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或溶剂化物或其立体异构体,其中,R1为氢、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3‑C6环烷基或卤素;R2为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3‑C7环烷基、C2‑C6烯基、C3‑C7环烯基或杂环烷基;或者,R1与R2通过共价连接形成C5‑C9饱和或不饱和的烃链;R3和R4独立地为氢、C1‑C10直链或支链烷基、C3‑C7环烷基、苄基、苯基或取代苯基;X为其中,R5为氢、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3‑C7环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R6和R7独立地为氢、卤素、CN、NO2、CF3、OCF3、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或C3‑C7环烷基;Y为氧或NH;Z为芳基、取代的芳基、杂环芳基或取代的杂环芳基。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式I或式II的化合物,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或溶剂化物或其立体异构体,其中,
R1为氢、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3-C6环烷基或卤素;
R2为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3-C7环烷基、C2-C6烯基、C3-C7环烯基或杂环烷基;
或者,R1与R2通过共价连接形成C5-C9饱和或不饱和的烃链;
R3和R4独立地为氢、C1-C10直链或支链烷基、C3-C7环烷基、苄基、苯基或取代苯基;
X为其中,R5为氢、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3-C7环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
R6和R7独立地为氢、卤素、CN、NO2、CF3、OCF3、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或C3-C7环烷
基;
Y为氧或NH;
Z为芳基、取代的芳基、杂环芳基或取代的杂环芳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或式II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为氢;R2为C1-C6直链或支
链烷基或C3-C7环烷基;或者,R1与R2通过共价连接形成C5-C9饱和或不饱和的烃链;R3和
R4独立地为C1-C10直链或支链烷基、C3-C7环烷基、苄基或苯基;X为或
其中,R5为氢或C3-C7环烷基;Y为氧;Z为取代的芳基或取代的杂环芳基;R6和R7独立地为氢、卤素、CN、NO2、CF3或OCF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或式II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为氢;R2为环己基、叔丁基
或异丙基;或者,R1与R2通过共价连接形成C5-C7饱和或不饱和的烃链;R3和R4独立地为
甲基、乙基、异丙基或叔丁基;X为其中,R5为氢或C3-C7环烷基;Y

\t为氧;R6和R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宏斌张帆金超温小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