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全自动辊道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6929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4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性全自动辊道炉,包括炉体以及连接炉体的进口和出口的自动输送线,炉体由加热段和冷却段组成,冷却段包括外箱体和内胆,外箱体和内胆之间构成一通气腔体,内胆内部中间设置有第一传动辊道,第一传动辊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翅片管,内胆顶部还设置有循环风机,内胆底部设置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与进气管道连接,冷却段上还设置有出气口,自动输送线上设置有罩壳,罩壳顶部设置有若干透明盖板,自动输送线内还均匀设置有第二传动辊道,第二传动辊道与动力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降温,效果好,速度快,并且自动输送线易于维护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辊道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性全自动辊道炉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有许多款式和类型的辊道炉,但是都存在着产量上不去、自动输送线结构合理性不够,控制麻烦、维修不方便等问题。由于在相同炉型的情况下,如果速度过快,能够有效提高产能,但是出炉温度无法得到控制,温度会过高,达不到工艺要求,并且自动输送线都是全金属材质密封,很难第一时间检查出问题所在,并且维修时需要将整个外壳拆除,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全自动辊道炉,本技术能够快速降温,效果好,速度快,并且自动输送线易于维护维护。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安全性全自动辊道炉,包括炉体以及连接炉体的进口和出口的自动输送线,所述炉体由加热段和冷却段组成,所述冷却段包括外箱体和内胆,所述外箱体和内胆之间构成一通气腔体,所述内胆内部中间设置有第一传动辊道,所述第一传动辊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翅片管,所述内胆顶部还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内胆底部设置有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分布器与进气管道连接,所述冷却段上还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自动输送线上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顶部设置有若干透明盖板,所述自动输送线内还均匀设置有第二传动辊道,所述第二传动辊道与动力机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辊道一端上还依次设置有动力传动齿轮、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弹簧和锁固螺母,所述动力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辊道轴连,并且与第一摩擦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一侧面与第一摩擦片抵接设置,另一侧面与弹簧抵接设置,所述弹簧套设在第二传动辊道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辊道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传动抵接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辊道设置在两个U型支架上,所述U型支架上的开口处设置有挡板罩。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盖板表面还设置有把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加大冷却段换热能力,通过对冷却段的设计,实现三处换热,更多的换热点增加热空气和换热器的接触面,并且循环风机使其换热更加快捷,冷却速度快,效果好。2.将原来的密闭罩壳换成可视罩壳,并且把第二传动辊道改成靠弹簧压紧的摩擦式传动,如有异物卡住第二传动辊道,棍棒就不会继续转动,动力传动齿轮只会打滑,不会造成部件卡滞损坏,提高使用寿命,并且维修维护也极为安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冷却段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自动输送线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传动辊道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安全性全自动辊道炉,包括炉体以及连接炉体的进口和出口的自动输送线1,炉体由加热段和冷却段2组成,冷却段包括外箱体3和内胆4,外箱体和内胆之间构成一通气腔体5,内胆内部中间设置有第一传动辊道6,第一传动辊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翅片管7,内胆顶部还设置有循环风机8,内胆底部设置有气体分布器9,气体分布器与进气管道10连接,冷却段上还设置有出气口,自动输送线上设置有罩壳12,罩壳顶部设置有若干透明盖板13,自动输送线内还均匀设置有第二传动辊道14,第二传动辊道与动力机构15连接。本辊道炉具有三处降温点,一为通气腔体,通气腔体内注入冷空气,直接通过内胆的壁进行热交换,使得内胆处于一个较冷的空间内,二为翅片管,翅片管内部通冷气,通过翅片管表面的翅片与内胆内部的热量进行交换,实现降温,三为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通过进气管道直接向内胆内部供冷气,而循环风机将内胆内部的冷热空气搅匀,加速了温度传递,因此有效加大了冷却段的换热能力,保证在相同尺寸或更小尺寸的制冷段能够较比以往具有更强的冷却效果。其中,第二传动辊道一端上还依次设置有动力传动齿轮16、第一摩擦片17、第二摩擦片18、弹簧19和锁固螺母20,动力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辊道轴连,并且与第一摩擦片固定连接,第二摩擦片一侧面与第一摩擦片抵接设置,另一侧面与弹簧抵接设置,弹簧套设在第二传动辊道上。正常转动时,动力传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摩擦片转动,第一摩擦片通过与第二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二摩擦片转动,第二摩擦片沿第二传动辊道的轴向可移动,沿第二传动辊道的径向固定,无法转动,因此第二摩擦片带着第二传动辊道转动,当第二传动辊道卡死时,第二传动辊道无法转动,但由于与动力传动齿轮之间是轴连,所以动力传动齿轮能够继续转动,第二摩擦片与第一摩擦片之间发出摩擦噪声,能够提示出现问题,并且有效保证了动力机构的使用寿命,不会因第二传动辊道卡死而无法转动,导致损坏或烧毁等问题第二传动辊道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传动抵接环21,减少传动时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提高使用寿命。第二传动辊道设置在两个U型支架22上,U型支架上的开口处设置有挡板罩23,材料简单,强度可靠,并且能够容置动力传动齿轮等部件,方便维修维护。透明盖板表面还设置有把手24,便于取下维修。现今大型辊道炉在同等大小的情况下,本申请所述的辊道炉每月产量可做到190吨/月,而国内某知名合资企业只能做到122.5吨/月,在同等炉型情况下,产量要比国内最好的炉子产能提高了55%。在自动控制方面自动输送线所有罩壳都采用PC板+SUS304折弯板的结构,自动线可视度高,安装维修非常方便,同时所有可能与人接触的辊子都采用卡死打滑装置,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卡死打滑装置对匣钵的磨损降到了最低,匣钵更换频率降低,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安全性全自动辊道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性全自动辊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以及连接炉体的进口和出口的自动输送线,所述炉体由加热段和冷却段组成,所述冷却段包括外箱体和内胆,所述外箱体和内胆之间构成一通气腔体,所述内胆内部中间设置有第一传动辊道,所述第一传动辊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翅片管,所述内胆顶部还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内胆底部设置有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分布器与进气管道连接,所述冷却段上还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自动输送线上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顶部设置有若干透明盖板,所述自动输送线内还均匀设置有第二传动辊道,所述第二传动辊道与动力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性全自动辊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以及连接炉体的进口和出口的自动输送线,所述炉体由加热段和冷却段组成,所述冷却段包括外箱体和内胆,所述外箱体和内胆之间构成一通气腔体,所述内胆内部中间设置有第一传动辊道,所述第一传动辊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翅片管,所述内胆顶部还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内胆底部设置有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分布器与进气管道连接,所述冷却段上还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自动输送线上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顶部设置有若干透明盖板,所述自动输送线内还均匀设置有第二传动辊道,所述第二传动辊道与动力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全自动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李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