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7032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9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包括:托架、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所述托架设置在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底部,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底部采用联通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上分别设置有呼吸阀,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顶部分别设置有维修门板,所述第一油箱上设置有油位传感器和加油管,所述加油管末端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球阀的端部设置有快速接头。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实现单独油箱供油及双油箱供油,节省安装空间,加油操作简便,两油箱各设置呼吸阀可对油箱内部压力消耗进行补偿,内部维修清理便利,放油方便彻底,使用更加安全,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再生列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
技术介绍
高速路和城市道路主要采用的是沥青路,沥青路随着车辆的碾压和气候的变化容易产生裂缝、凹凸和厚度减少等问题,需要维护。沥青路传统维修工艺需要把原路面上损坏范围内的沥青层全部挖除,填入新拌沥青混合料进行修复,而现场热再生技术,使用“再生列车”进行维修时,原路面材料可直接就地全部利用,只需添加再生剂、热沥青和少量新沥青混合料即可修复,不需要大量新的路面材料,拌和场只需提供传统工艺10%左右的沥青混合料,极大地减少了沙石等原材料的成本,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再生列车的总长度为80米左右,需要多种设备和全挂车的协同工作,自重大,因此,能耗大,为了持续高效的工作,对燃油箱的容量和使用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提升油箱容量和使用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包括:托架、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所述托架设置在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底部,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底部采用联通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上分别设置有呼吸阀,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顶部分别设置有维修门板,所述第一油箱上设置有油位传感器和加油管,所述加油管末端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球阀的端部设置有快速接头。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分别为长方体外形结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上方分别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托架之间采用长杆螺栓相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上分别设置有与联通管两端相连接的第二球阀。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放油端口。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油位传感器为长深式多点油位检测传感器。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内分别设置有数块隔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指出的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通过底部的联通管联接形成一体,各带有第二球阀可控制开关及联通,实现单独油箱供油及双油箱供油,第二油箱可作为燃油储备油箱,两油箱串联成长扁型布置可节省油箱安装空间,加油时采用快速接头可对两油箱同时加油,操作简便,两油箱各设置呼吸阀可对油箱内部压力消耗进行补偿,维修门板打开后可对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内部进行维修清理,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底部各添加放油端口,放油方便彻底,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内部设置有隔板防止高速行驶时油量的冲击,底部的托架可防止油箱底部膨胀而导致的变形,使用更加安全,长深式多点油位检测传感器可精准检测油位,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包括:托架6、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所述托架6设置在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的底部,所述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的底部采用联通管10相连接,所述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上分别设置有与联通管10两端相连接的第二球阀5,所述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分别为长方体外形结构,两油箱串联成长扁型布置可节省油箱安装空间,各带有第二球阀可控制开关及联通,实现单独油箱供油及双油箱供油,第二油箱可作为燃油储备油箱,延长持续工作的时间。所述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上分别设置有呼吸阀12,用油时,可对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内部压力消耗进行补偿,所述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顶部分别设置有维修门板4,打开维修门板4后可对第一油箱2或者第二油箱3内部进行维修清理。所述第一油箱2上设置有油位传感器22和加油管9,所述加油管9末端设置有第一球阀8,所述第一球阀8的端部设置有快速接头7,可对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同时加油,操作简便。所述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上方分别设置有压板61,所述压板61与托架6之间采用长杆螺栓相连接,固定性好,减少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的晃动,提升使用安全性。所述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放油端口1,放油方便彻底,所述油位传感器11为长深式多点油位检测传感器,精准检测油位,与利于技术员掌握油耗情况,更好的地为再生列车服务。所述第一油箱2和第二油箱3内分别设置有数块隔板,防止高速行驶时油量的冲击,提升使用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指出的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体积紧凑,容量大,使用安全性高,提升了再生列车施工的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所述托架设置在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底部,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底部采用联通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上分别设置有呼吸阀,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顶部分别设置有维修门板,所述第一油箱上设置有油位传感器和加油管,所述加油管末端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球阀的端部设置有快速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所述托架设置在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底部,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底部采用联通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上分别设置有呼吸阀,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顶部分别设置有维修门板,所述第一油箱上设置有油位传感器和加油管,所述加油管末端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球阀的端部设置有快速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分别为长方体外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列车燃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波徐增祥朱永山李利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威拓公路养护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