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首卯专利>正文

具驱动结构的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76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驱动结构的滑板车。为提供一种驱动省力、便于收折的运动器械,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具有杆座、踏板、后轮的踏板架及把手架;杆座前、后端锁固有两设有弧形导槽的导板及枢接后轮的两长板;把手架与杆座之间组设包括延设竖管的轮架、连动座、前轮、单向齿轮及定位座的驱动结构及包括架体、齿轮、链条及弹簧的连动组件。(*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运动器械,特别是一种具驱动结构的滑板车。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习用的滑板车10,使用者系以双脚踏于座板11上,双手扶持手把杆12。行进时,使用者以一脚伸出并踏地后蹬,以使滑板车10前进。故滑板车10的行进动作非常费力而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省力、便于收折的具驱动结构的滑板车。本技术包括踏板架及把手架,踏板架包括杆座、踏板及后轮;杆座前、后端两侧分别锁固有两设有弧形导槽的导板及两长板;把手架与杆座之间组设驱动结构及连动组件;驱动结构包括轮架、连动座、前轮、单向齿轮及定位座;轮架顶部延设竖管,连动座固定连接于竖管顶端;前轮及单向齿轮藉由轴杆枢设于轮架下方,并令单向齿轮位于前轮旁侧;定位座枢设于两导板相对内侧并靠近前缘,快拆杆穿设于两导板弧形导槽内并与定位座顶端连接,竖管的管壁与定位座的板体外侧面焊固连接;连动组件包括架体、齿轮、链条及弹簧;架体固定安装于把手架底端并向下延伸出把手架底端,齿轮枢设于延伸出外管底端的架体内侧面,并位于前轮旁侧单向齿轮上方,链条一端固接于架体内侧面,其另一端沿着单向齿轮上方啮合转向至下方再与齿轮啮合并沿着外管外侧与弹簧连接,弹簧上端钩持于外管外侧上方的定位片上。其中踏板架还包括藉由螺栓枢设于两长板体外端相对内侧之间旋臂弹簧及制动片;并使旋臂弹簧顶持于制动片上;制动片底面与后轮顶缘相对。把手架包括外管、套入外管顶端的把手杆及藉以定位的快拆环。外管内侧缘形成上凸座及与连接座下缘枢接的下凸座;上凸座与轮架竖管顶端的连动座的上缘之间枢设有压缸。由于本技术包括具有杆座、踏板及后轮的踏板架及把手架;杆座前、后端两侧分别锁固有两设有弧形导槽的导板及枢接后轮的两长板;把手架与杆座之间组设包括延设竖管的轮架、连动座、前轮、单向齿轮及定位座的驱动结构及包括架体、齿轮、链条及弹簧的连动组件;定位座枢设于两导板相对内侧并靠近前缘,快拆杆穿设于两导板弧形导槽内并与定位座顶端连接;链条一端固接于架体内侧面,其另一端沿着单向齿轮上方啮合转向至下方再与齿轮啮合并沿着外管外侧与弹簧连接,弹簧上端钩持于外管外侧上方的定位片上。使用时,使用者站立于踏板架上,双手握持把手杆架往身体正面方向往复动作,以带动链条驱动齿轮及单向齿轮转动,并由单向齿轮带动前轮转动令本技术行进,故可辅助使用者操作本技术前进。本技术不使用时,可放松快拆杆,以将把手架折收与踏板架靠合,便于携带、收藏,不仅驱动省力,而且便于收折,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1、为习用的滑板车结构示意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收合折叠状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踏板架20、两导板30、驱动结构40、快拆杆50、压缸60、把手架70及连动组件80。踏板架20包括杆座21、踏板22、两长板体23、旋臂弹簧25、制动片26及后轮28。两导板30上方分别设有弧形导槽31。踏板22藉由多数螺丝锁固于杆座21顶面,两长板体23藉由螺丝锁固于杆座21后端两侧,并使两长板体23延伸出杆座21后端;制动片26及旋臂弹簧25藉由螺栓24枢设于两长板体23外端相对内侧之间,并使旋臂弹簧25顶持于制动片26上;后轮28藉由螺栓27枢设于两长板体23后端相对内侧之间,并使制动片26底面与后轮28顶缘相对。两导板30分别藉由螺丝呈纵向锁固于杆座21前端两侧。驱动结构40包括轮架41、连动座44、前轮46、单向齿轮47及定位座48。定位座48由两纵向座板481及连接于两纵向座板481一端相对面的板体482构成。轮架41顶部延设套组车头碗43的竖管43,并使竖管42顶端凸出于车头碗43上端,连动座44固定连接于竖管42顶端;前轮46及单向齿轮47藉由轴杆45枢设于轮架41下方,并令单向齿轮47位于前轮45旁侧;定位座48藉由栓体49以其两纵向座板481底端组设于两导板30相对内侧并靠近前缘,快拆杆50穿设于两导板30弧形导槽31内并与定位座48两纵向座板481顶端连接,竖管42顶端则凸出两导板30上方,竖管42的管壁与定位座48的板体482外侧面焊固。把手架70包括外管71、套入外管71顶端的把手杆72及藉以定位的快拆环73。外管71内侧缘形成上、下凸座74、75,其外侧上方设有定位片76。压缸60底端藉由栓体61枢设于轮架41竖管42顶端的连动座44的上缘,其顶端与把手架70外管71内侧缘的上凸座74枢接,外管71内侧缘下凸座75与连动座44的下缘枢接。连动组件80包括架体81、齿轮82、链条83及弹簧84。架体81固定安装于把手架70外管71底端并向下延伸出适当长度,齿轮82枢设于延伸出外管71底端的架体81内侧面,并位于前轮45旁侧单向齿轮47上方,链条83一端固接于架体81内侧面,其另一端沿着单向齿轮47上方啮合转向至下方再与齿轮82啮合并沿着外管71外侧与弹簧84连接,弹簧84上端钩持于外管71外侧上方的定位片76上。如图4、图5、图6所示,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使用者站立于踏板架20上,双手握持把手杆71往身体正面方向往复动作,以使外管71带动链条83驱动齿轮82及单向齿轮47转动,并由单向齿轮47带动前轮45转动令本技术行进,故可辅助使用者操作本技术前进,进而大幅度缩减使用者利用单脚施力的次数,可达到省力及操作方便。2、把手架70可利用快拆环73调整把手杆72的高度,并利用放松两导板30间的快拆杆50,促使定位座48可在两导板30间旋动,并以快拆杆50在两导板30弧形导槽31内位移以调整其角度,以配合使用者的体型调整把手架72的动作角度。3、当把手架72动作时连动压缸60产生适当阻尼,如此亦可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4、本技术不使用时,可放松快拆杆50,以将把手架70折收与踏板架20靠合,便于携带、收藏。5、本技术在行时过程中,可踩踏制动片26,令其压触后轮28减速,以达到使用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具驱动结构的滑板车,它包括踏板架及把手架,踏板架包括杆座、踏板及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座前、后端两侧分别锁固有两设有弧形导槽的导板及两长板;把手架与杆座之间组设驱动结构及连动组件;驱动结构包括轮架、连动座、前轮、单向齿轮及定位座;轮架顶部延设竖管,连动座固定连接于竖管顶端;前轮及单向齿轮藉由轴杆枢设于轮架下方,并令单向齿轮位于前轮旁侧;定位座枢设于两导板相对内侧并靠近前缘,快拆杆穿设于两导板弧形导槽内并与定位座顶端连接,竖管的管壁与定位座的板体外侧面焊固连接;连动组件包括架体、齿轮、链条及弹簧;架体固定安装于把手架底端并向下延伸出把手架底端,齿轮枢设于延伸出外管底端的架体内侧面,并位于前轮旁侧单向齿轮上方,链条一端固接于架体内侧面,其另一端沿着单向齿轮上方啮合转向至下方再与齿轮啮合并沿着外管外侧与弹簧连接,弹簧上端钩持于外管外侧上方的定位片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驱动结构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板架还包括藉由螺栓枢设于两长板体外端相对内侧之间旋臂弹簧及制动片;并使旋臂弹簧顶持于制动片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驱动结构的滑板车,它包括踏板架及把手架,踏板架包括杆座、踏板及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座前、后端两侧分别锁固有两设有弧形导槽的导板及两长板;把手架与杆座之间组设驱动结构及连动组件;驱动结构包括轮架、连动座、前轮、单向齿轮及定位座;轮架顶部延设竖管,连动座固定连接于竖管顶端;前轮及单向齿轮藉由轴杆枢设于轮架下方,并令单向齿轮位于前轮旁侧;定位座枢设于两导板相对内侧并靠近前缘,快拆杆穿设于两导板弧形导槽内并与定位座顶端连接,竖管的管壁与定位座的板体外侧面焊固连接;连动组件包括架体、齿轮、链条及弹簧;架体固定安装于把手架底端并向下延伸出把手架底端,齿轮枢设于延伸出外管底端的架体内侧面,并位于前轮旁侧单向齿轮上方,链条一端固接于架体内侧面,其另一端沿着单向齿轮上方啮合转向至下方再与齿轮啮合并沿着外管外侧与弹簧连接,弹簧上端钩持于外管外侧上方的定位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首卯
申请(专利权)人:陈首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