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2709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滑板车结构,包括立向车架与踏板主体。所述立向车架的底端设有前车轮。而所述踏板主体的后端设有后车轮,踏板主体的前端组设有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包括枢接部与延伸件,且枢接部是枢接在立向车架的底端,而延伸件的位置是高于枢接部,且延伸件是藉由组装物组设有辅助轮。其中踏板主体是以枢接部为轴,相对立向车架选择性地旋转于展开位置与收合位置之间,展开位置是指踏板主体远离立向车架并使后车轮着地的位置,收合位置是指踏板主体靠近立向车架并使辅助轮着地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滑板车,特别是指一种收合后可自行站立与拖行的滑板车结构
技术介绍
按,由于滑板车(Scooter or Kick scooter)在使用上十分轻巧、机动性高且容易操作,因此,广受社会大众的青睐,在世界各地皆蔚为风潮。一般滑板车主要结构包括有横向的踏板、组接于踏板前、后端的前轮与后轮、以及连接于前轮上的立管与把手。因此,整体来说体积仍十分庞大,造成收纳时占用过多的空间,在外出时也不利于携带。有鉴于此,后续遂发展出能够将踏板相对于立管折叠的折叠式滑板车。然而,此种滑板车在实际使用上仍然存在下述问题点。概因踏板在向立管折叠靠合后,后轮会处于离开地面的状态,因此,滑板车即无法自行直立定位(因只剩下前轮着地而使滑板车无法固定在直立状态),而在收纳或闲置时必须水平放置,故仍然占用很大的空间。再者,使用者在携带滑板车的过程中也必须用手提或装入背袋背负(例如在车站或其它无法使用滑板车的场所里行走时),会严重造成使用者在移动时身体上的负担,实有必要进一步改良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板车结构,包括有立向车架与踏板主体。所述立向车架包括有顶端与底端,且顶端是高于底端,其中底端设置有前车轮。而上述踏板主体包括有前端与后端。其中,踏板主体后端设置有后车轮,前端连接有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包括有枢接部与延伸件,而枢接部是枢接于立向车架的底端,辅助支架的延伸件是高于枢接部,且延伸件
藉由组装物以组设有辅助轮。其中,踏板主体是以枢接部为轴,相对立向车架选择性地旋转于展开位置与收合位置之间,所述展开位置是指踏板主体旋转远离立向车架并使后车轮着地的位置,而收合位置是指踏板主体旋转靠近立向车架并使辅助轮着地的位置。藉由上述结构组成,本专利技术踏板主体能够以枢接部为轴,朝立向车架旋转,令踏板主体与立向车架迭合而处于直立状态的收合位置,并使辅助支架所组设的辅助轮着地,而能够利用辅助轮与前车轮共同支撑或单独以辅助轮支撑,使踏板主体与立向车架折叠后的直立状态获得定位而能够自行站立,达到大幅节省收纳与携带放置的空间。再者,上述辅助轮可以是单一个轴向延伸的长筒状滚轮,而能够在着地时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与前车轮共同支撑直立状态的滑板车结构。或者,延伸件也可以组设二个以上的辅助轮,使这些辅助轮及前车轮能够与地面形成多点接触(如上述辅助轮及前车轮和地面的接触点连线为三角形),以共同支撑直立状态的滑板车结构。除此之外,踏板主体与立向车架折叠后,滑板车可在直立状态藉由辅助轮与前车轮或单独利用辅助轮前进位移(如使用者拖拉滑板车而使辅助轮与前车轮滚动或滑动),达到使滑板车在移动中可维持直立状态而避免影响到其它行人或轻易碰撞到周遭物品,且滑板车在携带过程中不需通过手提或背负的方式而大幅减轻使用者的负担。本专利技术的立向车架的顶端包括有转向把手,立向车架的底端包括有前叉支架,上述前车轮是枢设在前叉支架上,而前叉支架上组设有连接架,上述辅助支架的枢接部是枢设于连接架上。藉此,前车轮可以通过转向把手自由操控转向(例如转向把手旋转20度,前车轮即同步转向20度),使滑板车相较于其他无法转向或难以转向的移动载具(如Skateboard)来说,能够灵活控制转弯而令滑板车更具便利性与较佳的操控性。于一实施例中,滑板车可更包括有固定机构,将踏板主体固定于展开位置或收合位置,让滑板车在折叠或展开滑行时。踏板主体不会轻易位移或晃动,而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于一实施例中,滑板车可包括有释放机构,以对应释放固定机构的固定
状态。也就是说,使用者可通过操控释放机构使固定机构释放踏板主体,让踏板主体能够以枢接部为轴自由旋转。于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机构可以包括有扣槽、弹性件及连接于弹性件的扣件,其中扣槽设置于立向车架,弹性件与扣件设置于辅助支架,且扣件可选择性地扣合或脱离扣槽。而上述释放机构可以包括有释放件与连接于扣件的连动部,释放件可旋摆地枢设于辅助支架或立向车架,且释放件包括抵靠于连动部的驱动面。因此,使用者可控制(如踩踏或按压)释放件旋摆,以通过驱动面抵压连动部而带动扣件位移,使扣件脱离扣槽而释放固定机构。于一实施例中,滑板车可包括有刹车结构(如鼓煞、碟煞、抱煞),设置于前车轮或后车轮或前、后车轮都设置,使滑板车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利用刹车结构减速或煞停,而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于一实施例中,滑板车可包括有驱动马达,以利用电动的方式驱动前车轮或后车轮中至少一个车轮而使滑板车前进。当然,使用者亦可通过脚踢地面的人工方式使前、后车轮滚动而驱动滑板车位移。于一实施例中,上述组装物可以是枢轴,并穿设于辅助轮以枢设辅助轮在延伸件上。或者,于另一实施例中,组装物可以包括有容置箱体(如行李箱或购物箱)、滑槽及滑块,所述滑槽设置于容置箱体,滑块则滑设于滑槽内,且滑块枢设于延伸件,容置箱体下方组接有辅助轮。也就是说,组装物可以是设置有滑槽的行李箱,而行李箱的底部组设有复数的辅助轮,并使踏板主体于收合位置时,行李箱的底部的复数的辅助轮会着地,而达到上述滑板车可自行直立且可利用复数辅助轮拖行的功能与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一实施例的折叠立体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作动图(一)。图4B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作动图(二)。图4C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作动图(三)。图5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一)。图6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二)。图7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三)。图8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9A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二实施例的作动图(一)。图9B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二实施例的作动图(二)。图9C是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结构第二实施例的作动图(三)。图10是本专利技术释放机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符号说明】1、1A 滑板车结构P1 展开位置P2 收合位置10 立向车架101 前车轮11 顶端12 底端13 转向把手14 前叉支架141 立杆15 连接架151 头管152 弧形导引面20 踏板主体201 后车轮202 挡泥板21 前端22 后端30 辅助支架301 限位槽31 枢接部32 延伸件321 延伸臂33 辅助轮40、40A 组装物41 容置箱体411 容置槽412 套筒42 滑槽43 滑块50 固定机构51 扣槽52 弹性件53 扣件531 连动部60 释放机构61 释放件611 驱动面612 限位壁613 导槽70 刹车结构80 驱动马达81 电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与分解立体图。所述滑板车结构1包括有立向车架10与踏板主体20。上述立向车架10为直立架体且包括有顶端11与底端12,其中顶端11的位置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滑板车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向车架,包括一顶端与一底端,该顶端高于该底端,该底端设有一前车轮;及一踏板主体,包括一前端与一后端,该后端设有一后车轮,该前端连接有一辅助支架,该辅助支架包括一枢接部与一延伸件,该枢接部枢接于该立向车架的该底端,该延伸件高于该枢接部,该延伸件藉由一组装物以组设有至少一辅助轮;其中,该踏板主体以该枢接部为轴,相对该立向车架选择性地旋转于一展开位置与一收合位置之间,该展开位置是指该踏板主体远离该立向车架并使该后车轮着地的位置,该收合位置是指该踏板主体靠近该立向车架并使该至少一辅助轮着地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12 TW 1031393061.一种滑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向车架,包括一顶端与一底端,该顶端高于该底端,该底端设有一前车轮;及一踏板主体,包括一前端与一后端,该后端设有一后车轮,该前端连接有一辅助支架,该辅助支架包括一枢接部与一延伸件,该枢接部枢接于该立向车架的该底端,该延伸件高于该枢接部,该延伸件藉由一组装物以组设有至少一辅助轮;其中,该踏板主体以该枢接部为轴,相对该立向车架选择性地旋转于一展开位置与一收合位置之间,该展开位置是指该踏板主体远离该立向车架并使该后车轮着地的位置,该收合位置是指该踏板主体靠近该立向车架并使该至少一辅助轮着地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立向车架的该顶端包括一转向把手,该底端包括一前叉支架,该前车轮枢设于该前叉支架上,该前叉支架上组设有一连接架,该辅助支架的该枢接部枢设于该连接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固定机构,将该踏板主体固定于该展开位置或该收合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广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德展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